東京國立新美術館:我們是不是在哪裡見過?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美術館外部空間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美術館內部空間

你 的 名 字

知道東京國立新美術館,是在很久以前。這座建築呈現出的稍顯奇怪的外立面讓我有些排斥,甚至在第一次造訪東京時並沒有把它列入參觀的範圍。反倒是後來因為新海誠的電影《你的名字》在這裡取景,成為了再次走近它的理由。正是因為這個契機,才讓我覺得,差點兒就錯過了一座寶藏。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建築玻璃幕牆

乘坐電車到達乃木坂站,出站後沿著指示牌,爬上高高的階梯,漸漸就感受到這座美術館的氣息。午後的陽光從頭頂照下來,照在造型順應建築外立面的樓梯扶手上。實際上,這並不是建築的主入口。不過,橫向紋理的混凝土牆和修長的玻璃構架還是努力的嘗試著把人流引入建築。“歡迎光臨”,美術館的管理人員微一鞠躬,微笑著說道。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地鐵站通向美術館的樓梯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地鐵站方向建築入口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指向地鐵站方向的標識

大 小 空 間

我的印象中,並沒有見過如此佈局的美術館。大空間和小空間的對比一目瞭然,從走進館內的第一刻開始,就直觀地鋪陳開來—— 一邊是呈波浪形肌理的玻璃幕牆外立面,掌控從首層到頂層的貫通空間,包裹著兩塊卵形的混凝土建築體量,像是在陽光下孕育著的兩個生命,另一邊,則是由細長混凝土圓柱守護的,銜接著穩重的長廊,規矩陳列的各個展廳。展廳的立面由木格柵構成,背後透著乳白色的光,溫暖又厚重,綠色的玻璃幕牆被框架劃分成無數塊小體量,映著周圍的樹木和建築,透著光,冷淡又活潑,成為整個空間裡最亮的部分,波浪形的設計也讓這一部分的構架看上去更像是一位舞者。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建築內部中庭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玻璃幕牆室內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建築內部中庭與豎向交通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展廳前的廊道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展廳室內空間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頂層庭院空間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咖啡廳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一樓小型商店

大 眾 建 築

從一樓的一個傘型空間走出,其實這才是這座美術館的主入口和正立面。它被圍合在一個大的院子裡。綠化很豐富。時值夏季,高大的樹木和整齊的草坪都綻放出最美的顏色,將淡綠色的玻璃幕牆印襯的更具生機。順應外立面的波浪形有一條曲折的小道,通向美術館的展品入口。這樣的外部空間看上去更像是一座公園,是屬於市民的空間。人們在這裡休憩、交談、喝茶與咖啡,讓我想起了何鏡堂設計的安徽省博物館新館的基地內部,聚集的老人們,彈奏著樂器唱著戲,度過一個個悠閒地午後時光。也許這應該是美術館、博物館這樣的公共建築理應擔負起的社會責任吧,它們是屬於大眾的建築。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主入口門廳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主入口正立面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附屬建築空間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建築外部小道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室外咖啡座椅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展品出入口

第一次造訪東京時看過黑川紀章的中銀膠囊塔。那是一個與這座美術館完全不同風格的建築。在這座美術館的設計中,他似乎更像是在扮演一位哲學家的角色。他說這座美術館的設計融匯了衝突與共生,“一個重要的共生現象就是它集合了本土化和全球化的特點。我用木頭、混凝土、鋼鐵、玻璃來打造這個建築,但保留了它們的自然狀態,沒有改變它們的顏色,這是非常日本化的理念。同時美術館的功能又是全球化的。只要方法得當,它有能力貯藏任何形式的藝術品。”

其實這座美術館本身沒有自己的藏品,這也是它的最主要特徵,它只提供優質的場地,以舉辦世界級美術品展覽,這讓它成為了以臨時性展覽為“謀生手段”的世界最大的藝術中心。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外側小道看主入口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入口庭院看主入口

前 前 前 世

《你的名字》裡說,聚攏、成形、捻轉、迴繞、時而返回、暫歇、再聯結,這就是產靈,這就是時間。我想,這座建築也正是聯結了不同屬性的各種材料,聯結了對比強烈的各種屬性的空間,甚至聯結了時間和空間才形成的吧。

如果你來到東京,也請來一訪這座美術館,它帶著你熟悉的現代主義建築材料和讓你些許陌生的構成手法,說不定你也會覺得好像曾在哪裡遇見過它。在哪裡呢?也許是前前前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