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有假球嗎

世界盃打到今天,冷門確實不少,尤其是第一輪,幾大奪冠熱門非平即負,讓很多資深球迷大跌眼鏡。很多球迷開始崇拜高曉松,因為高曉松在世界盃開賽前的某次節目中大言,參加南非世界盃的所有球隊都是受博彩公司操控的,只有朝鮮例外。

世界盃有假球嗎

他舉例說,2010年南非世界盃G組的小組賽,巴西VS朝鮮,博彩公司開出的盤口是巴西讓兩球,於是全世界的賭資一邊倒的壓在巴西身上,上半場巴西輕鬆先進兩球,然後開始放水,一直拖到下半場才讓朝鮮進了一球,最終比分巴西2:1朝鮮,巴西漂亮的做到贏球輸盤,拿到小組賽的3分同時還讓博彩公司大賺一筆。

高曉松還說,荷蘭沒有拿到冠軍是因為沒有配合博彩公司在常規時間打平的約定,西班牙拿冠軍則是完全按照博彩公司的意思辦事。如果大家都正常踢,巴西會拿到絕大多數的冠軍,只所以只拿到五次,一切都是博彩公司的安排。

從世界盃開賽到今天,高曉松的言論一直不絕於球迷之口,有的是飯後調侃,有的是表達憤怒,有的是訴說無奈。

但是,高曉松的言論只止於球迷,足球業內人士鮮有應對。這主要是因為高曉松知識龐雜、閱歷豐厚、結交廣泛、為人正派,與很多足球專業人士交好,如黃健翔、段暄。大家知道高曉松也就是說說,過過嘴癮,其實他根本不懂足球。

世界盃有假球嗎

世界盃是個節日,與你之前是不是球迷沒有多大關係,誰都想參與進來,誰都不想被排除在外,高曉松進來湊湊熱鬧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但是,高曉松提出的言論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我們先來看博彩公司是如何運作的,博彩公司在賽前會給對陣雙方開出賠率。

賠率是英國人奧格登於1790年發明的。人們總喜歡為某些競技或者比賽進行結果預測,在賠率誕生之前,任何的預測都是主觀的,都是人們根據自己的思維憑空想象得出的結論。為了增加社會和人們的關注度,同時使對比賽結果的預測更加客觀和科學,奧格登推出了賠率這一概念。最初的賠率是以百分比例的形式出現的,用來描述競技勝負的概率,隨著這些數字的不斷量化,才出現瞭如今的賠率形態。

所以賠率的定義是:將某項競技或比賽進行數字量化後,所得出的科學、客觀的結果預測。因此,賠率可以被認為是科學、客觀反映競技或比賽結果的數據形式。

陳大嶽是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主攻概率學,他說:“概率統計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大數定律。通俗地講,某件事情發生的概率總是穩定的,比如從全社會看,男女性別比是穩定的。同理,只要參與博彩的散家足夠多,通過賠率的設定,莊家肯定是穩賺不賠的。

世界盃有假球嗎

舉個例子,德國隊VS韓國隊即將比賽,假如你開了一家博彩公司,開出的賠率如下:如果德國隊勝,則賠率為0.78,意味著押注德國隊的彩民投1元錢,能得到1.78元;如果韓國隊勝或者平,則賠率為1.12,意味著押注韓國牙隊的彩民投1元錢,能得到2.12元。

假如押注德國隊的總金額為100萬,押注韓國隊的總金額為80萬。因此你的博彩公司在賽前收到的總押注金額為180萬。那麼,如果德國隊勝了,你的博彩公司需要賠出100萬×1.78=178萬。你的毛利為:180萬-178萬=2萬。如果韓國隊勝了,你的博彩公司需要賠出 80萬×2.12=169.6萬。你的毛利為:180萬-169.6萬=11.4萬。

不難看出,無論比賽的結果如何,只要押注兩支隊的投注額落在某一個特定區間,博彩公司就穩賺不賠,這個特定區間就是博彩公司的盈利區間。

博彩公司為世界盃比賽設置賠率時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民意”——公眾更看好誰輸誰贏。調查之後,博彩公司會設置一個使兩支球隊能吸引差不多相同賭資的賠率,也就是讓投注者給兩支球隊都押注。如果莊家使兩支球隊押注錢數差不多,那麼他就可以做到無論比賽輸贏,自己都穩贏的局面。

也就是說,博彩公司有他自有的贏利模式,這種贏利是合法合理的,是可以見陽光的。而一旦牽扯到操縱比賽,則是違法的。以當今信息貨程度,長期操縱比賽,尤其是世界盃這種關注度極高的比賽,往來賬目不可能不被揪出來。

現實是很多博彩公司是以贊助商的名義參與到足球比賽中的,博彩巨頭Bwin是歐洲多家豪門的贊助商,曾經佔據皇馬球衣廣告6年,每年贊助費高達2000萬歐元;2014—15賽季,20支英超球隊當中,有13支總共接受了15家不同博彩公司的贊助,這當中包括了曼聯、利物浦、阿森納、切爾西、曼城這樣級別的俱樂部。

世界盃有假球嗎

我們一定要明白一件事,贊助的目的是為了廣告宣傳,為了讓更多的球迷買足彩,而不是為了控制某一傢俱樂部。

我們再說說一支國家隊能不能被博彩公司控制。

按照世界盃參賽隊的要求,每隊有23名球員,教練隊醫領隊等加起來得有五六人。也就是說你要想控制一支球隊,至少需要買通23名有可能上場踢球的人。以歐洲國家隊為例,以入選國家隊且能打上主力的,大都在五大聯賽踢球。再以英超為例,一名職業球員如果在英超球隊當中能夠打上主力或者半主力的話,他每年的收入大約為50萬英鎊到100萬英鎊,甚至更高。正常情況下,只要能健康地踢個五六年,他這一輩子的經濟保障應該沒有問題的。你要去收買這樣一個球員,你得付出多大的代價,100萬英鎊or 300萬英鎊?

這個價格只是普通球員的價格,像C羅、格子、凱恩、水爺、穆勒這種巨星級別,別說300萬,就是3000萬英鎊,人家都不一定擺你。

整支球隊有23人,你想怎麼擺平?參加世界盃的哪支球隊裡沒有球星?你如何分配主力與替補、球星與角色球員的資金比例?你敢保證你的分配方案是不會被洩密出去嗎?

溫格教授就曾經表示過,他相信99%的英超比賽是不可能有假球存在的,因為一場假球,你要控制多少人,你要投入多高的成本去影響比賽的結果?而這樣一種投入產出比,讓那些被收買的人是否願意接受,也會是挺大的一個挑戰。

世界盃有假球嗎

這裡還牽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世界盃是國家榮譽之戰,能給披上國家隊的戰袍是一份自豪。四周看臺上揮舞國旗的可都是遠道而來的父老鄉親,還有那些圍在電視機前的祖國人民,他們贏了和你一起狂,輸了和你一起抗,你敢打假球嗎?

我們看到,世界盃開賽10多天來,實力強的不敢怠慢,實力弱的更是積極拼搶,每位場上隊員能力如何先不做評判,態度肯定是沒有問題的。C羅在雙牙大戰中罰任意球前那股屏氣凝神的目光,梅西在敗給克羅地亞後的黯然神傷,內馬爾在補時進球后的痛哭失聲,德國隊逆轉瑞典後兩名官員在替補席前忘我慶祝並做出挑釁手勢,還有我們鄰國一哥孫興慜敗於墨西哥後在總統面前低頭大哭,你不能說這些都是表演,而更應該看成是壓力之下的一種真情流露。

世界盃有假球嗎

假如我們在世界盃上看到的這些充滿人性的東西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他們只是走過場而已,那他們每個人都應該去追逐奧斯卡獎盃,沒必要去爭奪大力神獎盃

打假球還有一個潛在的巨大風險,就是未來有一天可能會暴露。一旦暴露,面臨的將是失去一切的身敗名裂,FIFA也會對國家隊做出嚴肅處理,後果是不可想象的。遠的不說,環法七冠王阿姆期特朗現在還有人提嗎?環法自行車賽都蒙上了陰影。

因此,博彩公司想通過操控球員教練在世界盃比賽中謀取暴利,應該說在一個法理社會是很難行得通的。

高曉松佐證自己觀點很重要的一個依據就是朝鮮這個國家過於封閉,不會參與到博彩公司的運轉中。那麼問題就出現了,一個封閉的國家尚且能嚴守職業操守,高度發達的歐洲反而缺少職業精神,我們不禁要問,是封閉好,還是開放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