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好節目失蹤了,實在太可惜

最近周迅開了個節目——《表演者言》。

今年的是第二季,其實也不算新節目了,但第一季水花很小,很多人都沒聽說過。

第二季到目前為止觀看的人數也並不多,目前豆瓣評價人數僅千人。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但我們今天要安利的重點不是它,而是另一款深度訪談節目。

如果說開個表演類的訪談節目,周迅是為數不多有資格擔任主持的人。

那麼開個電影類的深度訪談節目,在嘉賓是張藝謀、姜文、賴聲川、張艾嘉、甯浩、吳宇森、王中磊、崔健等一眾大咖的情況下,誰擔得起主持人的重責?

答案是,臺灣的電影教母——焦雄屏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請注意,不是拍電視劇的柴智屏,而是臺灣金馬獎主席、臺灣電影新浪潮的發起人之一的焦雄屏。

在焦雄屏對面,連一向被傳難採訪的姜文,這次也都服服帖帖地坐下來,進行了一次掏心的訪談。

這檔節目看的人比《表演者言》還要更少,豆瓣標記不超過300人。

但小編真心覺得這是近幾年來為數不多的好節目,不愧對深度訪談的“深度”二字——

《聚焦》

In Focus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這個節目最大的特點是,有梗。

光從一列的嘉賓名單看,就很有梗。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以上是小編從列表裡隨手截取的五位嘉賓——

有最能代表中國電影的國師張藝謀

他是中國電影的代表人物,是第五代的旗手,談到中國電影,沒法繞開他。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早期電影裡的人文色彩有多濃厚,他後期作品裡的商業屬性就有多讓人大跌眼鏡。

焦雄屏在訪談裡問了這個大家都最為關心的問題——為何轉型?

而我們在訪談中真切地看到,也許一直以來都沒有“轉型”一說,張藝謀骨子裡有兩股血液,一股來自父親,一股來自母親。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那些深沉的、壓抑的、思辨意味更強的,來自從小和他不太親近的訥言的父親。

而那些昂揚的、激烈的,到後期甚至轉變為濃烈的娛樂色彩、商業色彩的,均來自他活潑熱情的母親。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兩股血液交織在張藝謀的身體裡,在壓抑中有點小苗冒出的文革後時期,環境造就了他,讓他那些極具中國特色的故事和畫面在國際上得到最大的張揚。

而他骨子裡的那股熱血混合著壓抑和對人文的反思,也是最適合那個年代的。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菊豆》

後來進入和平時代,老謀子血液裡那股一直被壓抑的血液就衝上來了。

徹底不要了那層包裹在上邊的壓抑外殼,不再是《菊豆》裡需要被壓制的性慾,也不再需要掛在大宅子裡的紅燈籠。

從《英雄》到《十面埋伏》,圓了老謀子的武俠夢,從《三槍拍案驚奇》到《長城》,仍然延續著這種混合著武俠和懸疑的類型風格

“我小時候就愛看武俠。”

“拍《英雄》覺得不是《臥虎藏龍》成功後的效仿。”

張藝謀自己說,這些都是他骨子裡的東西,不是隨波逐流。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但一路走來,但他徹底“放飛自我”的結果是,一片倒彩聲。

以往影片中典型的中國色彩和人文關懷的缺失,讓他的後電影生涯底色逐漸灰暗。

大家都在說,張藝謀垮了。

面對這些質疑,2014年的張藝謀怎麼說呢?——

作為中國電影的代表人物,他在探索中國電影更大的出路。

他所說的這條出路是什麼?——進軍好萊塢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當焦雄屏問他,“你覺得你能進軍好萊塢能為中國電影和新生代們帶來什麼?”

他回答:

“萬一我拍得不錯呢?萬一我拍了一個皆大歡喜呢?”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後來,《長城》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

還在奧斯卡上被當作爛片成了主持人調侃馬特達蒙的梗。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但我們看當時張藝謀的態度——

“中國導演99%都是像我這樣不懂英語的,如果我成功了,他們就有可能再找中國的王藝謀、李藝謀……我覺得這個意義很大。”


“我願意做這個嘗試。”

這跨出去的一步無論跨沒垮臺,總算是跨出去了,但如今已快步入古稀之年的國師,是否仍要再讓市場拉著走或繼續揣度著年輕人的喜好,是他創作的瓶頸。

這個問題在他的新作《影》裡,大概會見分曉。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在這樣的訪談節目中,除了乾貨,更有意思的一點是看嘉賓們在節目中展露出來的性格特點。

在和焦雄屏的對話中,張藝謀的表達欲始終是很旺盛的,全程幾乎是他在表達和牽引著話題走,嘉賓的話語壓過了主持人。

再看焦雄屏和姜文的訪談,是另一種形態,像高手過招、棋逢對手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要知道,姜文從來不隱藏自己的驕傲,是公認的不好採訪的主兒。

採訪中他經常打太極、從一開始就不好好回話,小編印象中他能真正掏出真心的對談,有兩次。

一次是和中國著名影評人週黎明。

另一次就是在《聚焦》裡和焦雄屏的對談。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姜文認真起來,絕對是妙語連珠的。

來看他對《教父》的看法——

他覺得《教父》拍得好,並不在於他以“不凡”來拍教父,

而是以“平凡”來拍教父;不是按傳奇來拍黑手黨,而是按家庭模式來拍黑手黨。

姜文打了一個比喻:

你看老虎、獅子舔舐他的幼崽你會覺得感動,因為你覺得它很可怕,可它也能這麼溫柔。如果你讓一隻兔子一隻雞來,甚至一隻豬,就(沒有這樣的效果了)。”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一段話讓對面的焦雄屏也樂得咯咯直笑。

再如他談自己電影中的對白,是對話要能“無意中挖掘出人物內心的某個角落”,所以他會不厭其煩地將電影中的每一句對話一改再改。

他的要求是要精益求精。怎麼個精法?

他舉的例子是——

一條河在中間,這邊是一個聾子,對岸也是一個聾子,倆老頭。

這邊一個扛著一根杆子走,對岸那個就喊:“怎麼著,釣魚去啊?

這邊沒聽見,但他覺得不能讓對方知道自己耳聾,就回了一句“不是,我釣魚去

對岸也沒聽見,但他也覺得不能讓對方發現,於是他又喊:“嗨!我還以為你釣魚去呢!

三句話,說來說去就是釣魚,可是在整個否定和掩飾的過程中把兩個老頭的內心全體現了。

姜文說,“你看,這就是好臺詞。”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反之,像“你喝杯咖啡吧”“這咖啡有點涼”“不不,這咖啡不太涼”這種口水臺詞,姜文給予了一個不屑的神情。

請看,↓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他甚至不屑地表示,如果用這種臺詞,我一年可以拍12部電影。

簡而言之,你們那種破電影,老子一個月就能拍一部。

把對面的焦雄屏給樂壞了。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電影界當然有像伍迪艾倫這樣的才子,編導演都自己來,在質量不掉鏈子的情況下,還能保持一年一部的驚人出片速度。

但更多的好導演是像姜文、庫布里克這樣,精益求精地寫好每一句臺詞,花大量的時間做前期準備。

像姜文所說的,

“拍的部分其實很簡單,但前期工作得做足了。”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好導演是這樣,好演員亦如此。

在採訪章子怡的時候,面對“什麼產量這麼低”的時候,這位中國最好的女演員之一的回答是,她需要時間“沉澱”

沉澱,既是從上一部戲裡出來,也是要走進下一部戲裡出去。

真正要演好一部電影的角色沒那麼容易,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走進入,再走出來。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反觀現在新生代樂此不疲的“軋戲”,章子怡的這個對後輩的建議可謂一針見血,要做個好演員,可沒那麼容易,你需要放棄大量的時間,甚至放棄很多賺錢的機會。

在和曹保平的訪談裡,導演也提到周迅的表演態度,那簡直是一種“瘋迷”和“痴狂”的態度。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李米的猜想》

當她入了戲時,完全不顧花妝、不顧形象,甚至在化妝師過來要補妝時,她會焦灼到一把把化妝盒打翻,因為她害怕被從情緒裡帶出來。

曹保平用一個特別形象的說法是,“她也不要這個臉了。”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所以你看,好演員的魅力不在於漂漂亮亮卻兩眼無神地出現在鏡頭前,而在於每一次出現在鏡頭前,即使是最微小的角色,都大放光芒。

好演員的成就需要代價。

曹保平坦言,周迅演完《李米的猜想》,至少有半年都沒走出這部戲的影響。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段奕宏只是演個小警察,就提前跑去警察局帶了一個月,後來他和警員們已經能熟到無話不談了。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刁亦男說拍《白日焰火》的時候需要拍滑冰的戲,當他讓主演廖凡和桂綸鎂去國家隊學習滑冰時,發現他倆都已經私底下偷偷學過了。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章子怡說她拍《臥虎藏龍》的時候,“被李安折磨得好慘”。

她只能一直憋著一口氣想要證明自己,結果才能從配角硬生生演到了主角,因為李安發現了她身上難得的特質。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我們可以把《聚焦》看成一部寶典,裡邊有太多梗,藏著太多好導演、好演員的秘訣了。

每個導演的拍戲風格、影片風格,從對談裡都可見一斑。

姜文拍戲抱著“惡作劇”心態,要好玩、要好看。這在他後期的電影,如《讓子彈飛》、《一步之遙》中體現的非常濃烈。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一步之遙》

曹保平則讓演員們把拍戲當成一件崇高的事來看,於是演員們得以進入到特定的情境中,激發出好的表演。

像周迅、段奕宏,甚至鄧超在他的片子中也貢獻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演技。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李米的猜想》

同時,《聚焦》也很能體現焦雄屏的訪談智慧

我說如今的電影界應該很少人能比她更適合擔當這檔節目的主持人,因為她不僅眼光非常毒辣。

比如她一眼就看出來姜文電影的對話風格非常像老電影《我這一輩子》中的石揮,姜文連說“對,對,是這樣的”。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也體現在她身處高位卻仍然真誠

她對每個導演都保有尊重,無論對張藝謀、吳宇森的這一代,還是對飽受爭議的韓寒和鄧超。

她在訪談中有自己的態度,比如面對鄧超的《分手大師》,沒有讚譽之詞,她只說自己“笑了很多次”,既讓對方感到舒服,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而對她自己喜歡的電影,她毫不吝嗇,比如甯浩的《無人區》、曹保平的《李米的猜想》和《烈日灼心》。

當面對韓寒這樣叛逆的新生代,她敏銳地察覺到它電影中不按常理出牌的現象(視角的多次變化等等)並進行發問。

她沒有高高在上地以前輩的姿態用電影規律來壓制他,而是問——

“我不確定你在你是要故意戳破這些常規,還是你在拍電影的時候,覺得這些東西都不重要,你只要抓住情懷本身,這個電影就成立。”

品品這個話術。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甚至在和刁亦男對談的時候,她還偷偷cue了一下張藝謀。

“當時我們在戛納看科恩兄弟的《巴頓芬克》的時候,我說這部電影肯定得金棕櫚。張藝謀說,不可能,我派了好多手下去看,他們都說看不懂那電影在幹嘛。”

新一代導演和老一代導演的品味趣味,在調笑風生間展露出來。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同時,身為臺灣人的焦雄屏,是區域劃分,她是中國電影的

外來者,但從華語電影的角度劃分,她又與中國電影同為一體,同時有許多非常精準的觀察。

從這個角度看,她也是這個節目的不二人選了。

不只有乾貨、觀察和訪談智慧,《聚焦》還隱藏著許多趣聞

趣聞最多的是賴聲川當嘉賓那期,從那期我們才得以窺探到,七八十年代的臺灣是多有活力多華麗輝煌的一個時代。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賴聲川當歌手的時期,常去捧場的觀眾就有杜可風、胡因夢。

後來杜可風帶著他去一家日本料理店看一個新人導演拍他的處女作,而這部處女作就是楊德昌大名鼎鼎的《海灘的一天》。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但這樣一部才華橫溢的傑作,在當時的臺灣居然“罵聲一片”。

賴聲川和焦雄屏用這樣一個詞來形容他們在那個處處充溢著生機和才氣的年代時的心情——無助

為何無助?

“因為你明明知道那是一部傑作,但它不會受到青睞,一點希望都沒有。”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焦雄屏回憶起她當金馬主席的那年,“好幾次被氣哭。”

“像《悲情城市》那一年,或者《童年往事》,那很明顯是一個大傑作,結果呢,就是沒人投票。

你爭論了半天都沒有用,最後就是不投。”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像這樣的心酸和無奈多年後被娓娓道出,我們才知道,當年驚動影壇的“臺灣電影新浪潮”,楊德昌、侯孝賢等大師的橫空出世,是這群人在背後花費了多大的努力。

你看賴聲川僅僅是個做戲劇的?

不是的,他曾經是歌手、辦過影響極大的表演工作坊、拍過電影,進入過百老匯,有段時間侯孝賢的字幕、片名、時間軸等等都是他來辦的。

他甚至笑談,“我80%的電影教育都來源於幫侯孝賢翻字幕。”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在焦雄屏和賴聲川的訪談中,最感動我的是這老一輩藝術家的“不平感”。

賴聲川說,當他從美國回來的時候,看到臺灣當時的現狀時非常不平。

“你很明顯看到它們,那不僅是一個傑作,而且是很新的東西,是一群臺灣的年輕人這麼努力做出來的電影,花的成本又很小,在國際上一定會有很大的成就。但們自己都不挺它,這是怎麼回事?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因為不平感、責任感,老一代藝術家才能提攜後代,造就輝煌的臺灣電影新浪潮的出現。

也因為不平感、責任感,新一代的電影藝術家們,無論導演、演員,才能為自己、也為中國電影爭一口氣。

這麼好的一個深度訪談節目,由臺灣電影教母牽頭做起來了。

但收視率低迷,如若不提,大概很多人不知道有這樣一檔好節目的存在。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還好,周迅的新節目來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關注好導演、好演員的存在,願意為他們紮紮實實的努力鼓掌。

希望這樣的節目越來越多,我相信,一個電影行業的崛起、復興不光僅僅需要臺前的人們的努力,也需要這麼一群腳踏實地的藝術家做出一檔又一檔走心的節目。

創作者們有表達的機會、有得以發光的時刻,觀眾們也有看到他們並收穫樂趣與感悟的快感。

这样的好节目失踪了,实在太可惜

(想看的,優酷有)

文章來源丨BOSS電影(ID:guessfilm)

「 關注劇角 」

搜索 劇角映畫 或 magilm_forever

關於電影,你總想知道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