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那麼熱,是時候該給朕改善食譜了

對於節氣,生長在農村的鄉親們更是對他們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什麼節氣種什麼收穫什麼都是刻在骨子裡那樣倔強。

"夏至"與"夏天來了"原本表述的不是同一回事,但在鄉親們的意識裡卻有著同一個意境。他們的意思是夏至到了,就是真正的夏天來了!

夏至,字面上的意思是夏天之極。

天那麼熱,是時候該給朕改善食譜了

人們常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尤其是有北方喜歡吃麵的地區,夏天的中午,忙碌了一個早晨的田間工作,回到涼樹蔭底下,"呼哧呼哧"地咥完一碗涼麵,灌上兩壺涼茶,最好再吃兩牙子西瓜,用老陝話形容就是:"嫽咋了!"

這個時候天氣也來越熱,夏至的面也稱作"入伏面"。

吃麵也是有講究的,從選麥到進口吃,都是有一套自己的理念。

老家種的是冬小麥,這個時間老家一定是在收小麥,可是因為離家原因,很多年都沒有在家裡收小麥了。

小時候沒有收割機,從種到收全部都是人在忙,那時候有一個職業叫做"麥客",相信看過《白鹿原》的朋友都知道,黑娃出去闖社會時第一份工作就是"麥客"。

用鐮刀將麥子紮成一堆,牛拉著架子車拉回麥場裡,曬兩天的太陽,牛拉著青石轆轤碾著脫殼。

碾過後開始剔場,為什麼叫做剔場,就是把麥秸稈剔出去,留下麥粒。然後曬麥子,不折騰三五天不算是收麥,現在簡單多了,收割機半個小時就全部搞定,可是那一輩用老方法收麥子的人卻漸漸老去,臉上有了皺紋,走路也蹣跚起來。

天那麼熱,是時候該給朕改善食譜了

曬乾了麥子,就要磨成麵粉。

沒有面粉機的日子奶奶們在深夜開始淘麥子,將雜質剔除出去,第二天在碾盤上磨成麵粉。每一次磨面都要折騰整整一天。

之後有了磨面機卻在村子裡最下面,每次磨完面往回推麥子時一路上坡,和母親拉著板車慢慢走,直到太陽下山。

和麵也是有講究的,母親說水多少、鹽多少、醒多久都是影響面的質量,一直都羨慕母親將麵糰可以揉的最光滑,擀的最薄,也切得最均勻。

母親說做人就如同做面,面做不好沒人樂意吃,人做不好沒有朋友。

和母親學著擀了七八年的面,也沒有學會母親面的那一份筋道,也始終學不會母親切面的均勻。

有了面,老家拌麵最常見的就是油辣子、蔥花,潑一勺熱油,簡單而美味。

其實老家人最想要的就是這種簡單的生活,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天那麼熱,是時候該給朕改善食譜了

夏至對於城市裡的人來說可能是一種洪水猛獸,越來越熱的讓大家恨不得把空調別在腰間。可是對於老家人來說,夏至意味著收穫,意味著有新面可以吃,胃飽了心也就真正的滿足了。

夏至六月,可否,一起回老家吃著涼麵吹著微風,選擇一種屬於返璞歸真的生活,放下心,簡單而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