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貴族教育」掏空的中國家長

被“貴族教育”掏空的中國家長

707分考上北大的寒門女孩王心儀,在《感謝貧窮》這封信中寫了這樣的細節:

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衣服破爛被人嘲笑,她哭著回家和媽媽訴苦,媽媽只是說,“不要理他,踏實做事就好。

被“貴族教育”掏空的中國家長

人生路不是走給別人看的,無論對於家長還是孩子來說。

道理總是易懂,但對於每天處在教育孩子的水深火熱中的家長來說,這樣的“通透”,太難了。

被“貴族教育”掏空的中國家長

送孩子接受教育

最怕的卻是沒面子

這兩天,杭州的一個媽媽因為孩子的暑假安排犯愁。

她讀小學六年級的兒子,要參加學校組織的遊學活動,去英國待兩週。

我們家經濟條件一般,一次遊學起碼3萬,抵得上我三個月工資了。

儘管沒出過國,以前每年假期她都會帶著兒子在國內旅遊,今年卻不得不改了主意。

“我是被逼急了,現在才知道,小學6年,全班只有兒子一個沒出過國。

她說,因為這個,小同學們分享出國經歷時,兒子都插不上話。

被“貴族教育”掏空的中國家長

一邊是並不十分充裕的資金支持,一邊是渴望給予孩子的“貴族教育”,孫女士的焦慮反映出許多工薪家庭的育兒現狀。

家長心疼孩子在同學中顯得“低人一等”,即便並沒十分認可遊學的意義,卻也在無形中被教育上的經濟投入較量裹挾著。

往各種教育項目上砸錢的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道路上,苦苦硬撐。

被“貴族教育”掏空的中國家長

中青報的一項調查顯示,過半數的受訪家長擔心小孩子出國後的自理能力,接近60%的家長認為孩子要到中學階段才適合獨立出國遊學。

家長們為什麼總是不得不出此下策?

前段時間網上一位幼兒園老師佈置的作業讓人納悶又無奈,老師要求小朋友把家裡的車標畫一下,帶到學校來。

"爸爸,咱們家沒有車,你每次都是騎電動車送我的,我不知道畫什麼?"

孩子單純的疑問,讓父親不知道如何回答。

一個媽媽說,為了好畫,她沒讓孩子照著自己家的車標,所以就畫了一個玩具車的賓利車標。

沒成想,交上作業後,這位媽媽被老師邀請一起吃飯,要著重培養孩子,這讓她感到很不舒服。

類似事件層出不窮,但終究都會聽到那句,“是家長們把問題想複雜了”。

“現在的孩子一支筆用不到一個月都就要換,原因就是怕在班裡沒面子。”

家庭條件的較量捲入到教育的議題中,苦的是家長,累的是孩子。

當家長直呼孩子“養不起”時,是不是也應該換個角度,想想對孩子該教育的意義到底何在。

被“貴族教育”掏空的中國家長

逼瘋家長的不是攀比

是不明所以的“高級”

以國外遊學為例,已經呈現出越來越低齡化的狀況。

但問題是,對於兒童,別說是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就連安全都是未知數。

而提供這類“國外理念、高級知識”培訓、遊學機構們也樂意宣揚這種貴族教育的秩序,樂意讓花著真金白銀的父母們覺得錢到位了,就是能換來值得的回報。

寧可“燒錢”也要按照所謂成功人士、社會精英的標準打造孩子,燒著了的是家長們“望子成龍”的焦慮。

於是才有那樣的哀嘆,“月薪三萬撐不起暑假”。

重慶一媽媽給自己上幼兒園的寶寶報了培訓班,每節課45分鐘,課堂上老師幾乎全英語教學。這樣一個課程下來,學費高達1.6萬元。

報名之前,說是國外的理念,可以取得好效果

看到很多人都報名,我也給孩子報了名,但是發現由於孩子聽不懂,基本上各玩各的。並不能學到多少東西,真後悔當初報這個班了。”

一項調查顯示,有91.1%的中產家庭家長不滿足於最基本的教育消費,其中甚至有將近一半的人,心甘情願多花錢。

被“貴族教育”掏空的中國家長

《2017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 / 艾瑞諮詢

“再窮不能窮教育”,今天的中國父母已經成為全世界最捨得給孩子教育投資的那一批人。

不僅要給孩子花高額費用報興趣班、輔導班,送孩子出國遊學;還通過儲蓄、投資或保險為孩子教育做準備。

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支持不遺餘力,也使得孩子對於接受父母的投資理所當然,甚至更加主動地提出自己的教育需求。

被利用的焦慮,“逼瘋”了家長,讓他們有苦難言。

“我們是工薪家庭,一下要拿出幾十萬元去讓他出國,肯定有困難。再說,他現在都不好好上學了,出國就能學好嗎?”

咸陽一中的學生小明執意要捨棄現在的學業,出國留學,甚至提出讓父母賣掉房子。

孩子的這一舉動,讓一家人幾乎陷入崩潰的邊緣。

更讓人擔憂的是,高三開學以來,小明聽課不認真,不守紀律,上課經常睡覺,心完全沒在學習上,成績下降明顯,甚至落到全班倒數幾位。

被“貴族教育”掏空的中國家長

對於高額的出國留學費用,小明似乎也有自己的考慮:

“其實開始根本用不了那麼多錢,我可以申請獎學金,還能自己打工……再說,那些錢和房,本來也是為我將來結婚準備的,我不過提前把它用了而已。”

所謂追求,都變成了逃避人生的無理要求。

焦慮會傳染,深處教育困局中的學生和家長都難免引火上身。

這一“陷阱”,讓家長在潮流中忽視了教育的本質,從而和孩子一起飢不擇食。

“貴族教育”,不是暴發戶式的教育,更不是打腫臉充胖子的強行合群。

被“貴族教育”掏空的中國家長

真正的“貴族教育”

拼的不僅僅是起跑線

“如果你們不接受培訓,皮雅就不能進好的幼兒園;

如果她進不了頂尖的學校,她就進不了我們國家的任何一所名牌大學;

簡歷裡沒個名牌大學,就進不了外資企業;

沒有一份好的工作,她的所有朋友都會超越他,而她就會孤單一個人;

如果她孤單一個人,就會覺得自己是失敗者;

她會抑鬱……如果她開始吸毒怎麼辦……”

電影《起跑線》裡教育機構對前來諮詢父母的“勸誡”,邏輯推理的方式看起來很眼熟。

被“貴族教育”掏空的中國家長

思想家錢穆在一篇批判教育功利性的文章中寫過,每一國家每一民族的教育,必該有自己的一套。

“尊重自己,一切以自己為中心,一切以自己為歸宿。”

而如今,太多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消費,並非孩子成長所需。

家長的焦慮被利用,也投射在對孩子的教育上。

不知對孩子來說,是否真能開闊視野或充盈心靈,但對家長心理安慰,終究是走在了前頭。

一個9歲的男孩子把心中的壓力寫成了歌:

隔壁鄰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

王大媽的孫兒鋼琴她過了十級

我爸戰友的兒子一口流利的英語

我媽同事的女兒有深厚的舞蹈功底

聽到這些消息我只能默默不語

……

我知道少壯要努力

可為什麼要和別人比

被“貴族教育”掏空的中國家長

面對裹挾,家長和孩子都是受害者。

如果家長沒有明確的思路,即便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即便快到所謂終點前,上

了名牌大學、拿了獎學金、學了熱門專業,終究還是要苦惱,“唯獨活不成自己”。

窮養不可怕,可怕的是要被逼著相信,拿錢就能砸出“貴族教育”。

被“貴族教育”掏空的中國家長

專注家庭教育,分享教育理念,更多優質育兒文章,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