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靠三大後勁說話!

广州,靠三大后劲说话!

廣州未開發土地夠多,地盤夠大

廣州在全球處於什麼位置,存在感是否增強?是否還在一線城市之列?未來發展是否還能“飯否”?

國際知名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發佈的《2018全球城市報告》中,廣州“全球城市綜合實力指數”連續四年維持在71名,“全球潛力城市指數”由2016年第78名躍升至2018年第59名,兩年上升19位。

在一線城市殘酷競爭中,有些城市靠江湖地位說話,比如北京上海,地位雷打不動;有些城市靠速度說話,比如重慶;有些城市靠實力說話,比如深圳。杭州呢,靠網絡和會議關說話(阿里巴巴總部和G20峰會舉辦地)。

那廣州呢?我覺得是靠後勁說話!

第一個後勁就直接來自土地

2017年各世界城市營商環境指數,廣州位列全球第19名。《2017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中,廣州營商環境位居前五;2018年第23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報告中,廣州首次進入國際性頂級金融中心行列。全球96個金融中心進入榜單,廣州排名第28,相比上期上升4位……

在諸多的城市各類排名中,廣州的排名雖然沒有很前,但它一直在進步,穩中有升。這是廣州乃至廣州人的獨特的一面,不為虛名所累,不為外部虛熱所動,做好自己埋頭幹自己的手藝,這就是後勁的表現。

廣州的後勁,聯合國也表示高度認可!

第一個後勁就直接來自土地!當深圳面臨城市土地不足,土地等工業、商業成本必然增加。華為搬出深圳就是例子。而深圳的製造業企業等非高科技產業逐步遷入東莞惠州也是一種大趨勢。這是土地不足導致城市發展後勁不足。北京的情況更糟糕,只能通過設立雄安新區來紓解。

但廣州情況大不同。南沙是廣州最南邊的一個區,南沙區政府,成立於2005年,那時候的南沙常住人口才20多萬,幾乎一片荒地。如今,人口已經突破80萬。未來還會繼續增加。

南沙只是一個縮影。廣州還有增城、花都、從化等都為廣州未來的發展,其實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和儲能。

就在2017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佈《2016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衡量生態投入與人類發展》,對35箇中國大中城市進行了定量分析,以評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廣州以人類發展指數0 .869排中國城市第一,再次蟬聯冠軍。

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就是城市的後勁!廣州的後勁,聯合國也表示高度認可!

粵港澳大灣區的角色

第二個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角色。中國區域發展有個新特徵就是城市群化,一體化以及在其中的省會城市,先發城市的重要角色作用。

南京超越無錫寧波,武漢鄭州和長沙的速度也非常快(長江經濟帶,長株潭的國家規劃戰略,讓省會城市和區域強市提供了更大的機遇舞臺),這是因為省會城市在現代中國經濟中的政治、科技和教育資源越來越凸顯,單拼產業,單拼縣域經濟,鄉鎮企業的時代過去了。現在中國城市的發展,明顯具有必須具備綜合實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特徵。

粵港澳大灣區也是國家級戰略規劃,廣州作為核心之一,會站在更高的高度來協調發展區域經濟,也會藉助戰略和城市分工合作,更快發展自身的城市綜合實力。

第三個後勁就是人才

第三個後勁就是人才。廣州聚集了華南理工、中大等一批重點名校,教育資源非常雄厚。此外,百度地圖發佈的《2017年度中國城市研究報告》中,在人口吸引力指數上,北上廣深領跑全國,高於北京、上海。而廣州新流入常住人口來源是深圳、佛山、東莞、中山、惠州、清遠等周邊城市,顯示出超大城市的虹吸效應。

數據顯示,2017年年末,廣州常住人口達到1449.84萬人,比上年增加45.59萬人。不言而喻,當人口湧入城市,帶來的人才、資金、技術、信息,必將驅動城市的下一輪增長。可以想見,未來常住人口有望超2000萬的廣州,在新一輪的城市競逐中佔得先機、取得勝利也自在情理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