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爾:靜穆的偉大 崇高的單純

一次偶然的機會,與朋友相約杭城中心,酒足飯飽之後提議一起看安格爾特展。

在地圖上搜了浙江美術館的位置,於是坐車、步行,聊著展覽、聊著藝術、聊著八卦,興沖沖地一路向前。

天氣有點悶熱,陽光下的行人倒也一付悠閒的姿態,盡顯杭城的氣韻。

浙江美術館位於西湖風景區內,道路兩旁樹木蔥鬱。我們沿著梧桐樹蔭漫步,來到美術館的西門,穿過陽光直射的廣場,快速閃進正門。館內瀰漫的寧靜氛圍,讓我的心頓感清涼起來。

安格尔:静穆的伟大 崇高的单纯
安格尔:静穆的伟大 崇高的单纯

(《藝術家父親的肖像》,安格爾)

橫著的廣告牌上是安格爾的《藝術家父親的肖像》,畫家用簡單的黑色背景襯托出人物的面部神情,刻畫出一個和藹的父親形象。

這幅畫作還有一件趣事。安格爾的父親約瑟夫•安格爾在古典主義美術和音樂方面有著深厚的修養。安格爾自幼受到古典文化的薰陶,在父親的指引下,他很早離開家鄉,前往圖盧茲接受正規學院訓練,1797年在巴黎成為著名畫家大衛的學生。

為父親畫的這幅肖像,正是安格爾的巴黎時期。隨後,安格爾前往意大利,父子倆再也沒有見面。此後當老安格爾畫自畫像的時候,他沒有對著鏡子畫,而是直接看著兒子的畫作畫,只因為“(小安格爾)畫得實在太像了。”

在展廳中心位置,擺放著一架安格爾鍾愛的小提琴。安格爾自小便在父親的栽培下學琴,日後還當上了圖盧茲管絃樂隊的第二小提琴手,他一生鍾愛莫扎特的音樂,與帕格尼尼等音樂家為友。杜泰伊說,在法國有一句婦孺皆知的短語:“安格爾的小提琴”,意為一個人熱衷的業餘愛好。

安格尔:静穆的伟大 崇高的单纯

這次的展覽的70多件展品來自安格爾的故鄉法國蒙託邦博物館,雖然其中鮮有安格爾成名的原作,大部分原作以草稿居多,也有一部分是他的友人和其他人臨摹安格爾的作品,可還是為研究者和愛好者們提供了一份不同凡響的素材,讓他們得以觀察安格爾的創作歷程,解讀安格爾的思想,欣賞他的畫作。

安格尔:静穆的伟大 崇高的单纯

(《安格爾青年自畫像》)

展覽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安格爾看自己,安格爾看世界,世界看安格爾。從這三個角度呈現安格爾的創作歷程。

看看部分作品吧

《大宮女》

安格尔:静穆的伟大 崇高的单纯

這幅土耳其宮女圖是畫家應拿破崙的妹妹訂購而創作。畫面描繪了具有強烈東方情調的土耳其閨房生活。畫中全裸的大宮女斜倚著靠墊橫貫畫面,在華麗的帷幕和褥單的襯托下,顯得典雅迷人。畫家很強調女性身軀的優美曲線,為了表示這種美,他刻意拉長宮女的手臂和軀幹,有一位批評家曾提出這位宮女“多了三塊脊骨”,但是正是這種“沒有骨頭”的變體增強了裸體特有的嫵媚感。這種人為的誇張手法讓觀賞者的視線被宮女柔軟優美的背部所吸引,營造出一種神秘的氣氛。

色彩上也表現出畫家的大膽與別緻,藍色的帷幕與玫瑰色的肉體並不協調,但相襯得很鮮亮,具有裝飾效果。宮女的體態優雅靜穆,可精神面貌顯得冷漠妖嬈。這幅作品完美地體現出安格爾對古希臘雕刻那種“靜穆的偉大”的美學追求。

《羅傑解救天使》

安格尔:静穆的伟大 崇高的单纯

這幅畫又名《洛哲營救安吉莉卡》,取材於16世紀意大利詩人阿里奧斯特的詩集《狂亂之夜》所描繪的情節——

支那女王安吉莉卡被囚禁在淚之島上,她被當成海神奧魯克的祭品,她在等待自己的末日到來。在這危難之時,勇士洛哲駕馭著自己半鷹半馬的座騎,趕來殺死了海里的神獸奧魯克,營救了安吉莉卡。

安格尔:静穆的伟大 崇高的单纯

《羅傑解救天使》草稿

安格爾

粉筆、鈦鋇白、棕色紙

畫中,安格爾的古典主義傾向十分鮮明,安吉莉卡的裸體被描繪得十分優美,畫家不是表現她臨危的情態而是著意在表現人體完美,英雄洛哲勇敢相救毫無臨危救人的激情,只是將長矛放在怪獸的嘴裡而已,畫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平靜而莊重,這正符合古典主義所追求的意境,重理性輕情感,重類型輕個性。與浪漫主義誇張感性的手法不同,安格爾畫中的人物總是有一種永恆感和平靜感。

《泉》

安格尔:静穆的伟大 崇高的单纯

另外,還想說說一幅這次沒有展出的畫作《泉》,這幅畫作安格爾從1820年就開始構思,直到最後完成時已時隔36年。

最初安格爾構思這幅畫只是想效仿意大利大師畫維納斯,之後安格爾不滿足於前人對於維納斯的構思,想使之更加單純。經過反覆的修改重畫,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最後76歲高齡的安格爾終於完成了這幅傑作,將他理想中的古典美與寫實主義完美結合,創造出了一種頗具抽象意味的古典美。

安格尔:静穆的伟大 崇高的单纯

(《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安格爾)

安格爾的藝術注重線條,他認為“線條就是一切”,線是素描的組成部分,也是繪畫的基礎。他的素描作品簡潔明瞭,用少量的線條來表達作品的形態,線用在關鍵之處,少有冗餘。此種審美似乎與中國畫的線描很是相似。如盛唐時期的吳道子其繪畫特點也是用線造型,用線條表達情感,宋代畫家米芾研究他的繪畫,稱其畫“行筆磊落,揮霍如蓴菜條,圓潤折算,方圓凹凸。”

安格尔:静穆的伟大 崇高的单纯

《拉斐爾自畫像》,安格爾,1820-1824

布面油畫

臨摹自佛羅倫薩烏菲茲博物館收藏的拉斐爾畫作

安格爾最崇拜拉斐爾,他用畢生來收藏和臨摹拉斐爾的畫作,他曾不止一次地說若是能早出生300年一定能成為神之子拉斐爾的弟子。

這次展覽也展示了部分安格爾的收藏。除了對拉斐爾畫作和古希臘羅馬時期陶器的收藏,安格爾也收藏了不少普桑的風景畫。

安格爾只知拉斐爾影響了他的一生,而不知他也影響了許多之後的畫家。作為新古典主義最後一位大師,安格爾經歷了浪漫主義畫派、現實主義畫派的崛起,但他始終堅持古典主義,追求古典式的寧靜,重視素描,強調理性。

可以說,安格爾是19 世紀晚期、20 世紀早期藝術革命的重要先驅之一。他的作品繼承了拉斐爾和普桑的畫風,也啟迪了畢加索的創作以及藝術表達中解剖結構的變形,他對印象主義的德加、雷諾阿產生過影響,並激發了19 世紀歐洲藝術流派的振興。

歷經時光之變遷,我們今天再來欣賞安格爾的畫作,仍能駐足良久,感受大師帶給我們的寧靜與永恆。回味那種靜穆的偉大,崇高的單純。

也許這是另一種歷史的延續。

文|湯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