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辦」在馬尾的二十七年

點擊『馬尾的事兒』可快速關注

“马上就办”在马尾的二十七年

新聞中心記者:王彥 許琳晶

“马上就办”在马尾的二十七年

“一箇中午,現場起草12條支持發展意見。”時隔27年,馬尾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峪至今依然清晰記得20多年前的那場現場辦公會。1991年2月23日,省委、省政府來馬尾現場辦公,當天上午,福建省委、省政府做出了關於建議加快馬尾發展的十二條意見。中午,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便指示市相關部門在馬尾起草出了配套支持發展的12條意見,提出“馬尾的事,特事特辦,馬上就辦”

“马上就办”在马尾的二十七年

如今,沿著東江濱大道進入馬尾,路邊“馬尾的事,特事特辦,馬上就辦”巨型標語牌格外引人注目。紅色字跡裡包含的精神在馬尾大地深深紮根、蔚然成風,在改革開放的舞臺上書寫了耀眼的篇章,成為推動馬尾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財富。

20世紀90年代:“一棟樓”速度

1991年2月23日,福州開發區現場辦公會召開。時任馬尾區委書記兼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委副書記的林興才回憶起這場重要會議時,仍激動不已。“會上福州市委、市政府作了12條表態,包括省裡下放給開發區的權限,市裡決不設卡等,一攬子解決問題。”

從那時起,“馬上就辦”在馬尾生根發芽,也有了後來傳為佳話“一棟樓,兩天辦廠”的故事。

上世紀90年代,作為國家級開發區的馬尾設立了外商投資服務中心,老幹部稱之為“一棟樓辦公”。這是當年馬尾區為落實習近平提出的“馬上就辦、真抓實幹”而推出的創新舉措。樓內集結了全市20多個政府部門和社會服務單位,實行聯合辦公,推行的“代辦制”亦為全省首創。

1991年,一位韓國商人來到馬尾,提出想在這片土地上開辦金剛石廠。就是在這“一棟樓”,僅僅兩天,所有的審批許可、營業執照、海關登記等手續全部代理搞定。

“馬上就辦”的高效在90年代初對企業誘惑力無疑是巨大的。1994年,被吸引而來的中華映管(華映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戶開發區,總投資6.3億美元,是當時臺商投資大陸最大的工業項目之一,全國轟動。

在“馬上就辦”服務理念下,馬尾給予華映公司及時周到的服務,使企業完成了從CRT(彩色顯示管)到LED(發光二極管)、TFT(薄膜晶體管),再到中小尺寸液晶模組,一直到今天的蓋板玻璃的產品更新換代和企業的轉型升級。華映也成為第一家在大陸上市的臺資企業。

“马上就办”在马尾的二十七年

也正是依託九十年代在光電、微電子領域引入類似華映這樣的知名企業,馬尾才有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催生出如今領銜福建的物聯網產業集群。

21世紀初:“樓外”的服務

辦事講效率,更講究結果。“馬上就辦”精神在發揚的初期,大多被認為是效率的代名詞,隨著政府工作的推進,幹部們領悟到,“馬上就辦”不僅是“快”,也是急人之所急,從根本上解決對方的困難。正因如此,“一棟樓”的工作機制從“樓內”延伸到了“樓外”。

2001年9月,日資企業——東北理光(福州)印刷設備有限公司在馬尾落戶,投資僅93萬美元,業務為墨盒生產。“第一年,投資規模是很小的。但我們沒有因為投資小就忽略服務,依然堅持‘全程代辦’,甚至為他們解決一些他們沒主動提出的困難。”馬尾區經信局局長何傑認為,“馬上就辦”更多是一種理念,而不單純是效率。

日企企業文化使他們很少向政府部門主動提出困難。然而這些困難,馬尾區政府都急人之所急地想到了。東北理光落戶後的一年裡,從進出口審批到廠房租金等,馬尾各部門提供了大量保姆式服務。僅廠房租金一項,就為東北理光爭取到諸多政策紅利。後來十幾年間,在市場水漲船高的情況下,東北理光創造了近十餘年租金不上漲的“奇蹟”。落戶次年,折服於“馬上就辦”服務理念的東北理光增資2000萬美元拓展印刷設備配件等業務。

2015年7月,東北理光公司再次投資,在馬尾投產“再製造”項目,成為全國首個複印機再製造項目。“早在十年前,日本再製造產業已經興起,東北理光就希望能在馬尾開展相關項目。”東北理光副總經理鈴木輝行感嘆,彼時國內對於這一領域的政策約束使項目難以實施。國檢等部門也從未接手過類似申請,無從下手。

“马上就办”在马尾的二十七年“马上就办”在马尾的二十七年

就是這一年,福建自貿區掛牌,馬尾迎來了自貿區、福州新區等“五區疊加”的新機遇,“馬上就辦”成為助燃劑,推動了政府服務進一步提升。

藉著自貿區政策東風,馬尾區政府各部門與國檢、自貿區福州片區管委會等協調合作。“原本以為至少要3到6個月才審核完的報批,結果2個月就審批下來了。”東北理光公司副總林叢回憶道。

把自貿區元素融入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中,這樣的服務嘗試馬尾人第一個想到。“為了把審批時限從原來的200多個工作日縮減為46個工作日,我們還將住建、規劃、國土、消防等十多個部門合併在一口受理,大大提升了工作的辦事效率。馬尾‘最多跑一趟’辦事清單項目也增至969項。所有事項平均審批時限壓縮至法定時限23.7%。”馬尾區行政服務中心主任張少宜認為,“一次性辦結”等是廣大人民群眾對政府及相關職能單位的期望,提供企業、群眾最急需的便利就是“馬上就辦”的精神所在之一。

現今:最重要的遵循

“馬上就辦”精神的踐行,令馬尾成為了諸多高效機制的發源地。馬尾率先推出了“紅燈呈報制”“辦事限時制”“無償代辦制”服務企業的三項機制,是機關效能“八項制度”中“否定報備制、限時辦結制”的發端。

“马上就办”在马尾的二十七年

原來的“一棟樓”——外商投資服務中心也不孤單,多年來,馬尾接連設立了企業110服務中心、區政務服務中心和鄉鎮惠農便民服務中心四個服務中心,與區效能投訴中心形成“五位一體”的聯動體系,立體化、全方位的服務理念遙遙領先。它們也都是“一棟樓”的“衍生物”,承載著相同的精神。

所有機制的創新,都需要常態化的監督和落實。早在1991年,習近平就提出,“馬上就辦”的關鍵,就是要抓好督查工作,要“回頭看”。

2013年,馬尾率先開展“深化三服務推進馬尾新城建設滿意度評議”活動,社會各界幾百位代表公開評議職能部門及其主要負責人,用投票結果檢驗“馬上就辦”的成效。投票收集的問題,有效能辦督查效能,逐項落實反饋。這樣的民眾監督,如今每年都在舉行。

在馬尾工作了31年,現任區政協副主席的鄧文飛見證了“馬上就辦”的常態化轉變:“以前,我在職能部門工作,感受最大的是‘紅燈呈報制’等創新舉措帶來的高效。如今我任職政協,調研中,行政服務中心、效能辦等各部門將‘馬上就辦’變成了落到實處的制度,讓每個人都能有標準、有依據地執行。‘馬上就辦’不再只是一兩件事的創新,也不再是一兩家企業的‘福利’,而是全區的服務理念和行動。”

“馬尾的事 特事特辦 馬上就辦”,這短短12字,已成為馬尾各級機關轉變作風、為民辦事、推動落實的重要遵循,它是一種自覺,是深入骨髓的堅守,它與馬尾共成長。

“马上就办”在马尾的二十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