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難與就業難,誰輸誰贏?

這幾天,到處都在叫囂招工難,你或許會經常看到哪裡哪裡招工,招聘人員比找工作的人還多,於是招工難呈現在各大網絡、電視、媒體。你整天看到的都是這樣的信息,難道真的是這樣嗎?

現實是不論你到哪個工廠門口或十字路中,書店,商場,餐館都有大批的人員在遊蕩,再吹牛,再比較,再介紹自己這幾天或者一段時間以來大家都在找工作的經歷。並且都在向大家提供自己在某地的實地信息供大家共享,以方便大家少跑很多路。難道是真的找不到工作嗎?

招工難與就業難,誰輸誰贏?

事實是不是這樣,是因為薪水太低不願意就業。為什麼會形成企業和求職者互相僵持的局面?

原因不外呼如下:

1、工資太低,而物價太高,一劃算,累死累活,一個月沒剩幾塊錢。

2、工資還可以接受,但工作條件太艱苦,環境太差。

3、工資太低,工作條件太艱苦,環境太差。

4、工資太低,安排的住宿環境太差。

5、工作沒技術含量,大量重複性的勞動。

6、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稱職的技工非常難招。

除了以上的原因,小編實在找不到任何一個理由不就業或者找不到工作的理由。

用工方和求職者就這麼一直僵持著,大家都在觀察互相看誰能熬到最後,誰就是贏家。但現實是,大家都是輸家。小編幫大家分析分析。

招工難與就業難,誰輸誰贏?

用工方

訂單完成不了,拖後交貨,對公司資金流動也不利,錢要讓其活動起來才會有利潤。沒人工作,原料就會放在倉儲積壓,倉儲也要成本,管理也要成本,原料的扣壓也是成本。既然招不到合適的人,這些費用免不了,為何不將這些費用花在員工的身上?住宿條件不好的,為何不花點錢改善一下?工作條件環境差的,為何不改善一下,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錢,不是嗎?總之,用工方必須要有一個比較好的財務人員和聰明的老闆才能達到這個水平。但現實是用工方老闆都不答應。為什麼?他們或許沒有計算過。或者從來都沒這麼想過,反正我見過的很多開生產加工工廠的人,都不怎麼會算。會算的基本不存在用工荒的問題。這麼算下來,用工方還是輸了。

求職者

招工難與就業難,誰輸誰贏?

求職者老是抱怨這低那差的,你有沒有算過?很快一個月沒了,就是找到一個比一個月高几百塊的,環境好的,到年底你再來算算,你覺得自己是少了,還是多了?如果你全年工作,再低你也多了一個月的工資,全年下來,你少工作一個月,就少了一個月或者幾天或者幾個星期的收入,不是嗎?光講這個道理不算,用數字來說話。如果你一開始就工作,基本工資2400,其他的不算,一年2400*12=28800元。後面你找的基本工資2600,一年2600*11=28600,相比少了200塊,再加班呢?累積一下,你就清楚了,小編就不幫你計算。這麼算下來,求職者還是輸。

既然雙方都不妥協,大家都輸,何必呢?你們覺得分析得有道理嗎?歡迎關注小編!!

本文圖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