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房價漲 慢慢漲也不行!

不許房價漲 慢慢漲也不行!

不許房價漲 慢慢漲也不行!

01

最重要的一隻靴子落地,政策轉向得到確認。

一個月來,從市場猜測,到多箇中央部委異於常態的動作,再到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轉調,最終,在今天的政治局會議上得以確認。

此外,會議新聞通稿出現了一句驚心動魄的話:

“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往常的表述是“遏制過快上漲”。“過快”二字的去掉,表明高層對房地產的態度有了新變化:不許房價漲,哪怕慢慢漲也不行。

每年7月的政治局,總是受人關注,它是中國經濟的年中大考,總結上半年的走勢,擬定下半年的方略,許多重大調整往往在此刻出臺。

今年異於往常之處在於,中國經濟遭遇一系列意外,比如貿易戰衝擊,P2P連環爆雷,實體經濟供血不足,就業隱患也若隱若現。

今天的會議新聞通稿,罕見出現了“穩中有變”一詞。

經濟遇如此挑戰,決策層怎會坐視不管,怎會不放水刺激?這是歷史慣例,以及歷史慣例所形成的中國邏輯。

因此,市場早有聲音早有猜測,因去槓桿而收縮的經濟政策會發生調整,大膽者更喊出又一輪放水又一輪寬鬆將至。

02

政策調整了什麼?確認了什麼?一切都藏在新聞通稿中。

但中國90%的人讀不懂。

官方文體,每個字都認識,但不知道真實含義。這是官方文字博大精深之處。

這1703個字,說它影響千萬級的企業、億級的人口、萬億級的資金,恐怕不為過。

讀懂官方通稿最好的方法,是對比法,看看同一政策、同一領域,這次和上次的提法有什麼不同。一字千鈞,不會隨意變動。差別,即真相。

具體來看看有哪些調整。

03

首先,宏觀政策確實將變得更為寬鬆。

最為關鍵的當然是貨幣政策,關係著印鈔的多少,由3月份兩會提出的流動性合理穩定,改為流動性合理充裕。“穩定”到“充裕”,錢會變多還是少,一目瞭然。

宏觀政策的另一個輪子——財政政策,會議通稿寫道:“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

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表述更直白:“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 積極,double!

關於眾所矚目的去槓桿。去槓桿就是降低負債,是這一年來最大的宏觀事件,P2P爆雷、地產商高週轉等事件皆發生在這個背景下。

決策層力推去槓桿,是因為中國負債率太高,有崩盤之險,必須未雨綢繆。但與此同時,市場上也形成一種論調,經濟下行,很大原因是去槓桿把資金收得太緊,市場失去了活力。

一週前(7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明確說:“去槓桿初見成效,我國進入穩槓桿階段。”發出了一個信號。

不許房價漲 慢慢漲也不行!

此次會議通稿,寫有”堅定做好去槓桿工作”,不少人一看,“喲,去槓桿還要繼續搞嘛”。其實你仔細看看這句話的前後文,會發現別有深意。

這句話後面一句是“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出臺時機”——把握把力度和節奏,就是給出了足夠彈性空間;協調好出臺時機,更是有延後相關政策之意。

這句話前面一句是“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去槓桿是為了防範風險,以前是單一目標,現在必須得考慮服務實體經濟了,不能讓實體經濟斷血。

可看出,此次會議對於去槓桿的定調,與人民日報基本相同,不會放棄,但會放緩。

綜上,貨幣和財政政策會更為積極寬鬆,去槓桿會有調整。

宏觀政策取向已經出現了實質性變化。

很多分析人士認為通稿的表述還不能構成“政策轉向”的判斷,但從歷史看,發生轉變時,官方話語往往較實際行動更為含蓄。

04

寬鬆放水,刺激登臺,莫不是房地產又要大漲?

經濟下行—刺激政策出臺—貨幣放水—樓市大漲,這又是不斷出現的歷史慣例,以及歷史慣例所形成的中國邏輯。

因此,當貿易戰衝擊中國,當中國經濟出現下行苗頭時,總有人去押樓市大漲。

此次會議通稿,對房地產有相當篇幅的表述,其中一句話驚心動魄:“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以前官方的說法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它的意思是還允許漲,只是要慢慢來。

而“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意思是哪怕漲一分錢也不允許,試圖直接凍結房價的上漲空間,效果如何拭目以待。

史上從未有這種提法,這個重大變化將對房地產產生深遠影響。

這次會議的當天,深圳又出臺了樓市嚴控政策。

7月,全國樓市調控超30次,年初至今超220次,調控強度前所未有。

往常,宏觀政策寬鬆往往伴隨著樓市的鬆動。

而這次,一邊放水,一邊嚴控樓市,決策層的思路是什麼?

05

這種變化,最關鍵的是房地產的角色發生了轉變,過去是帶動經濟的引擎,而未來會越來越成為資產泡沫的隱患,成為對製造業有擠出效應的負面要素。

對於房地產有沒有泡沫一直有爭議。在這點上,我選擇相信決策層的判斷。

1. 政府其實有地產獲利的衝動,反其道凍結市場、自絕此途,背後一定有原因。

2. 政府對房地產市場掌握的信息比外界想象要多。

我的一位極具專業洞察力的朋友感嘆:看深圳房地產新規,驚歎政府掌握著房地產市場的幾乎所有數據,它們應該最清楚發生了什麼。

這位朋友敏銳地注意到:

1、2017年,深圳不動產產權證書兩次轉移間隔時間不滿3年的,佔到全部二手住房銷售面積的46.2%

推出三年限售政策,將鎖死23.7%約40.34萬套商品房的流動性。

2、企業購房、商住樓數據。

掌握3年來企業名義購房數據(一手房/二手房)

商住樓買賣成交數據-

政府通過限售,全市約81.1%的商務公寓將被鎖定交易。

3、離婚2年內購買新房的佔離婚購房人數的81.9%,佔全市新房成交總量的10.8%;離婚2年內購買二手住宅的佔離婚購房人數的86.8%,佔全市二手住宅總成交量的4.2%

數據掌握的真精準,政策出臺也真狠,行政之手牢牢鎖死房地產流動性不動搖。

有一個段子,講房地產泡沫太大,房價太高,擠壓效應,人們不得不消費降級,原來的低端產品方便麵、榨菜等銷售轉好。

看看股市,康師傅、涪陵榨菜的走勢確實很猛。

不許房價漲 慢慢漲也不行!

不許房價漲 慢慢漲也不行!

我在前幾天的文章《在法國,我對中國樓市的信仰被擊碎了》中做了分析,中國已明確選擇了房地產的歐陸模式,將長久對房地產進行嚴控,在可見的將來不太可能看到放鬆的一天。

當下的施政思路就是:經濟下行,相機放水,但水一定不能流到樓市中去,樓市已經有了風險和泡沫,所以建立了一道強屏障來阻隔水的進入。

有一個政策值得注意,多個城市出臺限制企業購買房產的規定,它的一個原由就是,放水將放到企業中去,但不能讓企業把得到的水往樓市中引,你就給我好好做實業,別去炒房了。

06

放水不往樓市引,那往哪裡走?

會議通稿給了提示,往基建走,“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

這其實幾乎是唯一選擇。

三駕馬車,出口、消費、投資。出口受貿易戰影響,不確定性高。消費,改變是個長期過程,不能立馬顯示效應。只能靠投資。

投資分為房地產、製造業、基建。

第一項房地產被PASS,製造業也是一個長週期過程,最後可選的能立馬帶動經濟的,只有基建。

資本是最敏銳的,一週前基建股已開始異動。

不許房價漲 慢慢漲也不行!

而一些大動作已經展開,比如川藏鐵路。

不許房價漲 慢慢漲也不行!

有觀察人士注意到,這幾年官方往往把一些八杆子打不著的項目,變成融資工具和放水渠道,比如棚改,比如特色小鎮,未來這種情況還會延續?

比如這次會議特意提到的鄉村振興戰略,會出現類似棚改的效應嗎?

07

會議通稿還有一句關鍵話語被很多人忽視了: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說白了,就是不能讓經濟往下掉。

經濟發展對中國而言有特殊意義,是合法性之源,是解決諸多問題的唯一途徑,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根本。中國的GDP具有政治屬性。

因此,經濟下行,決策層絕不會不管。

很多分析師認識這次會議不具有大的轉向意義,而我們覺得,經濟下行—出手干預的模式已經啟動。

往常若干次的重大轉變,都是從微小的跡象開始。

此次會議特意提到,“做好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高層已不僅僅是從經濟角度來看待當下的經濟問題。

只是,簡單的寬鬆和放水是不是就能解局?

每增一元GDP,2010年需要投入4.2元,2015年需要投入6.7元。用錢來拉動經濟的效益在遞減。

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所以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很多是錢不能解決的。

過去的老路,不太好走了。

如何解決?唯有改革。

“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這是我認為會議通稿中,最重要的一句話。(來源:智谷趨勢(ID:zgtrend) | 嚴九元)

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

第三章 投資領域改革與開放

第四章 貿易便利化與轉型升級

第五章 金融領域創新與服務

第六章 老工業基地結構調整

第七章 東北亞區域開放與合作

第八章 綜合監管與法治環境

第九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推進和保障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加快推進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批准的《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包括瀋陽片區、大連片區和營口片區(以下簡稱片區)。

根據自貿試驗區建設與發展的需要,報經國務院批准的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域,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自貿試驗區以市場取向的制度創新為核心,以探索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創新經驗為基本要求,推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升老工業基地發展整體競爭力和對外開放水平。

第四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建立與國際投資貿易規則相適應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逐步建成高端產業集聚、投資開放、貿易便利、服務完善、監管高效便捷、法治環境規範的自由貿易園區。

第五條 自貿試驗區各片區根據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建立聯動合作機制,相互促進,錯位發展。

第六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開展創新創業,完善以支持改革創新為導向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健全改革創新的容錯糾錯機制,規範容錯實施程序。

第二章 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

第七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按照統籌協調、分級負責、精簡高效的原則,建立與開放型經濟相適應的權責明確、運轉協調、管理高效、依法行政的管理體制,推進行政管理方式改革與體制機制改革協同聯動,逐步建立統一的綜合服務監管平臺,與相關部門現有的管理服務平臺銜接,提升行政管理服務效能。

第八條 省人民政府設立自貿試驗區議事協調機構,研究制定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戰略,把握創新試驗方向,推動相關部門落實各項試驗任務,協調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省自貿試驗區議事協調機構下設辦事機構,承擔省自貿試驗區議事協調機構的日常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負責貫徹執行和指導實施國家有關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方針、政策;

(二) 制定推進工作措施,協調推進自貿試驗區綜合改革、投資、貿易、金融、人才等各項改革試點任務的落實;

(三)總結評估自貿試驗區形成的改革創新經驗,提出可複製可推廣創新成果建議;

(四)協調研究和解決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中的難點和問題;

(五) 調度、監督、檢查、考核片區試驗工作進展情況。

第九條 片區所在市人民政府在片區設立管理機構,由其負責具體實施片區發展規劃,決定片區發展的重大問題,統籌推進片區改革試點工作和承擔片區的規劃、建設、運行與管理等具體事務,並可以結合實際,開展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工作。

第十條 省人民政府和片區所在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遵循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原則,按照自貿試驗區職能需要,將相關經濟管理權限依法授權或者委託給片區管理機構;研究制定促進自貿試驗區和片區改革創新的政策措施,加強對自貿試驗區和片區建設發展中重大問題的協調和支持。

第十一條 海關、海事、金融、稅務、公安等部門駐自貿試驗區的工作機構,依法履行相關行政管理職責,落實有關自貿試驗區的政策措施,支持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工作。

第十二條 自貿試驗區可以建立委託第三方機構綜合評估機制,對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總結評估,並按照分類審查程序在省內其他區域複製推廣改革創新經驗。

第十三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建立風險防控和預警體系,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及處置機制,確保改革試驗風險合理可控。

第三章 投資領域改革與開放

第十四條 自貿試驗區實行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除國務院規定對國內投資項目保留核准外,負面清單之外的外商投資項目和外商投資企業的設立、變更實行備案制,由片區管理機構負責辦理。

第十五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完善境外投資合作業務管理和服務措施,支持境外投資企業以境外資產和股權、礦權等權益抵押獲得貸款。

第十六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優化創新創業制度環境,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建立健全投資者權益保障機制,法律法規未禁止的,投資主體可以在自貿試驗區內創新開展各種投資活動。

第十七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統一受理涉及企業管理的行政事務,實施行政審批目錄化管理,推進行政審批規範化、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探索推進多評合一、多規合一、統一評審、多圖聯審、聯合驗收等新模式。

自貿試驗區可以試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整合、簡化投資項目報建手續,建立先建後驗的管理模式。

第十八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建立與國際慣例相銜接的商事登記制度,推行科學、高效、便利的管理模式,實行全程電子化登記,依法實行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

第四章 貿易便利化與轉型升級

第十九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深化通關一體化改革,實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模式,實現海關、海事、稅務等口岸監管部門之間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

企業可以通過綜合服務平臺一次性遞交口岸監管部門需要的標準化電子信息,口岸監管部門應當通過平臺反饋處理結果。

第二十條 在區內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行“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的監管模式。根據自貿試驗區發展需要,整合優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探索口岸監管制度創新。

第二十一條 海關應當為區內的下列貿易業務建立便利化的監管制度:

(一) 轉口貿易;

(二) 海運貨物直接運輸;

(三)中資非五星旗船沿海捎帶業務;

(四) 超大超限貨物;

(五)企業研發所需進口設備及材料;

(六)其他可以實行便利化監管制度的貿易業務。

第二十二條 海關應當創新區內檢驗檢疫監管制度,提供下列便利服務:

(一)施行保稅展示交易貨物分線監管、預檢驗和登記核銷管理模式;

(二)推動建立檢驗檢疫證書國際聯網核查機制;

(三)逐步實行第三方檢驗鑑定機構檢測結果採信制度;

(四)推動建立基於企業誠信評價的貨物抽驗制度;

(五)一線主要實施進出境現場檢疫、查驗、處理和重點敏感貨物檢驗工作;二線主要實施進出口產品檢驗和監管;

(六)其他為市場主體提供的便利服務。

第二十三條 在區內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應當建立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制度,探索實行電子圍網管理,推行通關作業無紙化、低風險快速放行;按照規定開展內銷貨物選擇性徵收關稅制度試點,相關企業生產、加工並經內銷的貨物,可以按照貨物對應進口料件或者實際報驗狀態徵收關稅;在執行貨物進出口稅收政策的前提下,可以設立保稅展示交易平臺。

海關應當支持保稅油供應企業拓展業務,建設保稅航油站和保稅油基地,建立快速審批通道、預約通關服務等保稅航油監管模式。

第二十四條 自貿試驗區實行內外貿易一體化發展,鼓勵區內企業統籌開展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探索開展境內外高技術、高附加值、風險可控的保稅維修、檢測和再製造業務,依託汽保產業、安全裝備產業開展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

自貿試驗區支持建立國際國內大宗商品交易和資源配置平臺,鼓勵發展離岸貿易、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支持企業在區內建立整合物流、貿易、結算等功能的營運中心和大數據管理中心。

自貿試驗區推進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深化藝術品交易市場功能拓展。推動檢測維修、生物醫藥、軟件信息、管理諮詢、數據服務、文化創意等服務外包業務發展。

第五章 金融領域創新與服務

第二十五條 鼓勵各類金融機構根據國家規定,按照風險可控、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則,在自貿試驗區開展金融產品、業務、服務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創新,建立與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相適應的新型金融支撐體系。

第二十六條 支持自貿試驗區推進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發展,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跨境使用、經常項目外匯收支手續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建立與自貿試驗區相適應的本外幣賬戶管理體系,促進跨境貿易、投資融資結算便利化。

支持區內銀行按照有關規定發放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在區內設立的法人機構可以按照規定,開展跨境人民幣租賃業務和跨國企業集團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

支持外資股權投資管理機構、外資創業投資管理機構在自貿試驗區發起管理人民幣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支持區內企業的境外母公司或者子公司按照規定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

第二十七條 自貿試驗區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區內金融業;支持區內互聯網金融依法合規發展,鼓勵建設投融資服務平臺;支持在區內建立完善信託登記平臺,探索信託受益權流轉機制。

自貿試驗區允許區內符合互認條件的基金產品參與內地與香港基金產品互認。

第二十八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推行下列外匯管理制度改革:

(一) 在真實、合法交易基礎上,區內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分類等級為A類的企業外匯收入無需開立待核查賬戶;

(二) 銀行按照“瞭解客戶、瞭解業務、盡職調查”展業三原則辦理經常項目收結匯、購付匯手續;

(三)探索建立適合商業保理髮展和適合大型設備境內外維修業務的外匯管理模式;

(四)允許符合條件的區內融資租賃企業收取外幣租金;

(五)國家規定的其他外匯管理制度改革。

第二十九條 支持發展總部經濟,放寬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准入條件,簡化資金池管理,允許經銀行審核真實、合法的電子單證,辦理經常項目集中收付匯、軋差淨額結算業務。

鼓勵跨國企業在區內設立整合物流、貿易、結算等功能的運營中心和區域性總部。

第三十條 在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及政策導向的前提下,支持內外資在區內設立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

支持民營資本依法進入金融業,依法設立財務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

第三十一條 鼓勵保險機構開發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的保險產品,發展信用保險,鼓勵保險機構向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保證保險服務。

第三十二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支持企業拓展融資租賃經營範圍、融資渠道,推進融資租賃證券化,發展工程建設、飛機、船舶等大型設備融資租賃,建設區域性融資租賃集聚區。

第三十三條 金融監管部門應當完善自貿試驗區金融風險監測、評估、防範和處置制度,健全風險監控指標和分類規則,建立跨境資金流動風險全面監管機制。

第六章 老工業基地結構調整

第三十四條 自貿試驗區探索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實行分類監管、分類改革。省級以下國有創投企業實行國有資產評估報告事後備案制,簡化其股權投資退出程序。

第三十五條 自貿試驗區以建立資本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體制機制為目標,推進區內國資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各類投資者以出資入股等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鼓勵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開展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試點。

第三十六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優化內陸無水港佈局,增強自貿試驗區口岸服務輻射功能,探索開展貨物通關、貿易統計、“經認證的經營者”互認、檢驗檢測認證等方面合作。

加快實現自貿試驗區與東北其他地區口岸間互通互聯,推進東北地區在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物流配送、人才交流、教育培訓等方面的協同配合。

第三十七條 自貿試驗區建立整合物流、貿易等功能的運營中心,探索發展大宗商品國際貿易,拓展新交易品種。加快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與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支持開展跨境電商綜合試驗試點,探索合作共建、政策共享新機制。

自貿試驗區建立服務於東北區域的現代化物流服務體系,開展專屬物流園區建設,完善東北地區集疏運體系和保稅物流網絡。

第三十八條 自貿試驗區政策應當與國家東北振興重大政策舉措,以及瀋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等政策相銜接。

推動自貿試驗區和沈撫新區、金普新區、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重點產業園區的協同發展,實現優勢互補、政策互惠、資源共享、相互促進。

第三十九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完善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的體制機制,支持先進裝備製造業、生物醫藥等產業在區內集聚。

自貿試驗區鼓勵和支持大數據、雲計算、工業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產業,融合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產業佈局,開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維修再製造業務試點。

第四十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充分利用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加強與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對接。

第四十一條 自貿試驗區支持和推進專業技術研發、工業設計等集成創新載體及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建立便利化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

第四十二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完善配套稅收政策,逐步推行上海、天津、廣東、福建等自貿試驗區已經試點的稅收政策。

在符合稅制改革方向和國際慣例,以及不造成利潤轉移和稅基侵蝕的前提下,積極研究完善境外所得稅收抵免的稅收政策。

第四十三條 稅務部門應當在自貿試驗區營造有利於企業發展、公平競爭的稅收法治環境。建立便捷的稅務服務體系,開展稅收徵管現代化試點,加強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跨區域稅務便利化。

第七章 東北亞區域開放與合作

第四十四條 推進自貿試驗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日、韓等國家的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促進由裝備產品輸出為主向技術、資本、產品、服務和標準輸出並舉轉變,推動東北亞國家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在區內集聚發展。

第四十五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自由貿易園區的合作,探索建立園區之間稅收互惠制度;支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海關、認證認可、標準計量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以及貿易供應鏈安全與便利合作;支持在區內建設國別產業合作園區,推進創新創業、產業升級。

第四十六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港口合作,建立跨區域港口聯盟、港航聯盟,推進海陸空郵聯動發展。加強與區外物流產業聚集區協同發展,推進實施多式聯運等創新發展模式。

第四十七條 自貿試驗區在國家確定的框架下,全面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引導優勢企業開展境外工程承包,推進境外園區建設。

第四十八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加強國際文化交流合作,搭建交流平臺,建設文化產業基地,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參與文化產業項目;探索與東北亞國家在文化、教育、體育、衛生、娛樂、旅遊等專業服務領域,建立投資合作體制機制。

第八章 綜合監管與法治環境

第四十九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堅持運用法治方式在行政體制、管理機制、投資、貿易、金融等各領域推動改革創新。依法保護區內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地位和各項權利,保障其在區內監管、稅收和政府採購等方面依法享有公平待遇。

第五十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建設統一的監管信息共享平臺,促進監管信息的歸集、交換和共享。

自貿試驗區應當提高公眾參與監管的水平,建立行政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公眾參與的綜合監管體系。

自貿試驗區實行以事中事後為主的市場監管方式,構建事前誠信承諾、事中評估分類、事後聯動全鏈條信用監管體系。

自貿試驗區探索建立市場主體違法經營行為提示清單、經營行為法律責任清單發佈制度,引導市場主體合法經營。

第五十一條 自貿試驗區建立權責清單並實施動態管理,以清單管理規範權力運行。

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徵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外,自貿試驗區內的省級以下行政事業性收費一律免收。

除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外,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不得對自貿試驗區內的企業開展評比、達標等活動。

第五十二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建立與省、市的企業信用信息平臺相對接的自貿試驗區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及信用公示平臺,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建立市場主體信用信息記錄、公開、共享制度,實現司法信息、政務信息和商務信息的互通、高效。

第五十三條 自貿試驗區建立外商投資信息報告和公示制度,加強對外商投資全週期的科學監管。

自貿試驗區應當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實施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建立健全境內外追償保障機制。

第五十四條 自貿試驗區建立反壟斷工作機制。對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及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等行為,依法配合開展調查和執法。

第五十五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完善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探索支撐創新發展的知識產權運行機制。

探索建立自貿試驗區跨部門知識產權執法協作機制,實現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的有效銜接。

第五十六條 自貿試驗區依法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提高環境保護管理水平和效率,嚴格查處環境違法行為。自貿試驗區可以對區內企業採用國際通行的能源管理體系標準、先進環保設備技術和自願簽訂環境協議等方面制定鼓勵政策。

第五十七條 自貿試驗區應當按照國際慣例實施更加積極的人才引進和激勵政策,在人才引進培養、科技成果轉化、股權激勵、創業孵化、創投融資、產業扶持等方面先行先試。

自貿試驗區對符合條件的境內外人才在入境出境、簽證、停留居留、永久居留、項目申報、創新創業、子女入學、社會保障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務。

第五十八條 自貿試驗區片區應當創新事中事後監管體制,可以依法探索開展相對集中行政執法,建立集中統一、風險可控、信息化程度高的綜合行政執法體系。

第五十九條 自貿試驗區鼓勵建立專業化、國際化的律師、仲裁、調解、公證、鑑定等法律服務體系,鼓勵境內外高端法律服務人才在區內開展優質、高效的國際化法律專業服務。

第六十條 自貿試驗區建立國際化的商事仲裁平臺,制定適應自貿試驗區特點的仲裁規則,建立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建立調解與仲裁、訴訟的對接機制。

第六十一條 符合國家和省確定的改革方向的創新活動,出現失誤或者造成負面影響和損失時,相關單位和個人盡職盡責、未牟取私利,主動挽回損失、消除不良影響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結果發生的,免除其相關責任。

第六十二條 發生本條例第六十一條規定的情況時,省人民政府和片區所在市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門應當啟動快速反應機制,及時核查,澄清是非;對誣告陷害者嚴肅查處;對免責的單位和個人,不作負面評價。

第九章 附則

第六十三條 本條例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來源:遼寧日報)

京沈高鐵遼寧段年底正式開通

7月31日,記者從京沈客專中鐵十二局項目部獲悉,京沈客運專線遼寧段進入最後調試階段,計劃今年年底,京沈客運專線遼寧段將正式開通,屆時,瀋陽至承德約需兩小時,瀋陽到朝陽僅需一小時。

京沈客運專線是鐵路“十二五”規劃的重大項目,全線長709公里,總投資1245億元,設計時速350公里。目前,遼寧段已經進入最後的聯調聯試階段,為年底的如期貫通做最後的衝刺。(來源:瀋陽日報)

沈北新區9家小區物管不達標被通報

多次整改仍不達標就通報,通報後仍不達標的,將依法對物業公司予以清退。7月31日,沈北新區對全區9家經多次整改仍達不到標準的物業管理公司予以通報。

為落實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目標,進一步改善物業小區衛生管理水平,沈北新區積極推進物業小區“三城聯創” 整改工作,要求轄區內物業小區查找和解決住宅居住環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根治“十亂”現象,並規定整改時限。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改,沈北新區房產局、小區辦組成的督查組發現,很多有物業公司管理的小區對此高度重視,受到了小區居民的一致好評。然而仍有部分物業服務企業所管理的物業小區不能達到創城標準,經多次整改仍不達標。對此,沈北新區管理部門首批通報了9家物業小區管理企業。

被通報的9家企業分別是:新城子區域的富宸家苑小區瀋陽普樂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陽光新城小區瀋陽愛民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帝景家園小區遼寧裕峰物業有限公司;虎石臺區域的富城時代小區富城物業、恆運雅居小區瀋陽辰宇房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輝山區域的麗水人家小區瀋陽建潔物業服務有限公司;道義區域的綠茵湖畔小區瀋陽金邦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富城儷景嘉園小區瀋陽隆瑞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道義新城二期遼寧裕峰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沈北新區小區辦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通過媒體曝光後,期待這些小區物業公司能夠吸取教訓,立行立改。如果通報後小區物業管理工作仍不達標,該區將履行法律程序對其予以清退。(來源:瀋陽日報)

省社會保險事業服務中心掛牌成立億

7月31日,遼寧省社會保險事業服務中心正式掛牌成立。

新組建的遼寧省社會保險事業服務中心由原省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省勞動監察總隊、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省人社廳教育中心、省人社廳信息中心、省直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統發管理辦公室、省直機關事業單位工勤崗位管理中心、省人社廳財務結算中心等8家單位整合組建而成,隸屬於遼寧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組建後的遼寧省社會保險事業服務中心將承擔全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的待遇支付、個人權益記錄、職業年金、風險防控、監察稽核、信息系統建設和數據管理等工作;具體承擔省本級職工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經辦服務工作;同時,也將承擔權限範圍內的勞動保障監察、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處理、系統內幹部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等事務性工作。(來源:瀋陽日報)

人民日報:在利益平衡中推進個稅改

近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向社會徵求意見結束,一個月內徵到逾13萬條意見,體現出立法與民意的積極互動,也展現出立法者對民意的尊重。5000元的起徵點是不是低了?專項附加扣除怎麼操作?能否以家庭為單位徵收個稅?老百姓提的最多的,也是這輪個稅法修改的焦點議題。

起徵點,從來都是個稅法調整最受關注的問題。消費水平在增長,預期收入也會增加,讓起徵點體現必要的“前瞻性”,這向來是民意所在,立法者也聽得進這樣的聲音。2005年個稅法修改,起徵點在草案中擬定1500元,後調整為1600元,就源自聽證會的聲音。然而,起徵點並非越高越好,而是需要統籌平衡,這同樣是個稅立法的共識。道理並不難理解。一方面,“國”與“民”之間要平衡,既要保證納稅人稅負能有所下降,也要考慮個稅作為我國第三大稅種的籌集財政功能。另一方面,個稅是調節全社會收入分配的重要環節,一旦起徵點提得過高,高收入群體減稅過多,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反而會相對下降。

其實,此次個稅法修訂的稅制改革的意義,遠不止是起徵點。比如,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徵稅。這意味著,如果某“發明達人”有專利權出讓、自媒體人經營公眾號的勞務報酬等,報酬就要統一計入個人收入納稅。這樣的綜合徵收,更準確地衡量了“個人所得”,避免了多頭徵稅,也意味著“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改革取得了實質推進。另外,“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等,也有利於切實為中等收入群體減負。

而新增“專項附加扣除”——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可以從收入中扣除,則提供了更大的制度想象空間。生活中常聽到類似抱怨:薪水看起來不少,但算上教育、醫療、養老等剛性支出,留得下的或許就不多了。將這類支出大頭納入收入扣除範圍,充分考慮同等收入條件下不同納稅人的生活境況,體現了個稅精準調節收入的改革方向,讓收入更有分量,這屬於人人都能有獲得感的改革紅利。

當然,就像徵求意見中人們所關心的那樣,專項附加扣除想象空間大,但操作難度也不小。無論是教育、醫療還是住房,往往表現為整個家庭的開支,如何落實到個人?同時,實現專項扣除的前提,是稅務機關對納稅人方方面面信息的充分掌握,牽涉到部門協調合作,還需打通不少治理“關節”。這說明,個稅改革關係經濟生活方方面面,要把讓利於民的初衷變成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立法只是走出了第一步,還需要各個部門積極配合才能落到實處,這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很大程度上,“稅”字每每吸引目光,正因為它是公民與國家的交匯點,是政治生活與經濟生活的連接點。國家通過完善個人所得稅制,既在為居民合理減負,也在為構建更加科學的財稅體制築基。人們今天關注徵多少稅,也關注怎麼徵稅、給誰減稅、用在哪裡,更對如何在利益平衡中推進稅制改革有了新的理解,而這本身就是公共生活的進步。(來源:人民日報)

五城限制企業購房 專家稱更多城市或跟進

昨日,深圳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調控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從加強法人單位購買住房管理、加強商務公寓銷售和運營管理、加強商品住房轉讓管理、完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等方面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至此,深圳成為繼西安、長沙、杭州、上海之後的第五個出臺限制企事業單位買房的城市。專家預計,後續北京等城市有可能跟進此類政策。

上海某研究院智庫研究中心總監嚴躍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深圳出臺的新政,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個建議性內容,但此類建議內容應該說都是針對了當前政策的漏洞,從政策調控思路看,接下來落實的可能性較大,而且也體現了對於房地產調控政策打補丁的特點。另外其信號意義在於,在當前“政策鬆綁”的市場預期下,深圳高舉“房住不炒”的旗幟,值得肯定。

嚴躍進稱,此次政策對於公司購房方面明確進行了管控,尤其是提到了當前禁止購房的規定,而對於已經認購的,則採取五年限售的政策,應該說後續公司購房方面都會有較多的管控,這也基本上符合當前全國購房的基調,這樣也利好短缺房源的更公平分配。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利用企業購買住宅的,除了少數公寓投資企業外,大部分都是短炒客。投機需求集中。所以針對這類型購房者進行調控,是房地產的補缺政策。預計後續北京等城市有可能跟進此類政策。

“《通知》對於假離婚政策給予了打補丁的政策建議,尤其是提到對於離婚兩年內申請貸款的情況,如果此前有貸款記錄,那麼就要按照二套房貸的模式走,該措施有利於防範此類群體騙取首套房優惠貸款利率的做法,打擊部分利用假離婚來炒房的現象。”嚴躍進如是說。(來源:證券日報)

打擊假離婚 深圳史上最嚴樓市調控新政出臺

前幾天,一份深圳市規土委內部文件《市規劃國土委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的請示》刷爆朋友圈。今天,深圳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調控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

且看新政調控重點:

一、暫停法人單位購買住房

暫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法人單位在本市購買商品住房。

通知發佈之日起,停止辦理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法人單位購買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網籤手續;通知發佈之日前已辦理網籤的,可繼續完成交易。

分析:深圳新房限價力度加大,部分熱點區域出現新房跟二手房價格倒掛現象,“買到即賺到”效應發散,公司參與搖號帶來市場情緒緊張。以招商雙璽項目為例,以公司名義購房的數量佔到了搖號人數的22%。

來回顧一下招商雙璽搖號的瘋狂場面:

帶著五千萬,也只能蹲著搖號,還出了個名詞叫“5千萬蹲”。今天你的錢夠了麼,可以蹲一蹲嗎?

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深圳全市公司購買新房785套,佔新房總成交的3.05%,同比提高0.92個百分點。手握大量資金的買家往往通過註冊多個公司參與搖號,增加購房成功率,對真正有買房需求的個人是一種擠壓。

某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稱,該條政策明確企業購房的管控,這和上海等城市的政策內容是一致的,這也是為了防範在庫存不足等情況下,出現企業擠壓個人購房資格和房源的現象。此次企業購房限售,有助於進一步實現房地產市場的穩定,這也是當前房地產市場需要強調的地方,即優先滿足剛需購房者購房需求。

二、商務公寓5年內限售

各類新供應用地(含招拍掛、城市更新、徵地返還用地等)上建設的商務公寓一律只租不售且不得改變用途。企業整體持有年限與土地出讓年限應當一致,對外出租單次租期原則上不超過10年。

通知發佈之日起,個人、企事業單位或社會組織等法人單位新購買的商務公寓,自取得不動產權登記證書之日起5年內禁止轉讓。通知發佈之日前已辦理網籤但尚未取得不動產權利證書的,不在禁止轉讓之列。

2013年7月至2018年6月,全市新建商務公寓和二手商務公寓發分別成交3.45萬套和1.01萬套,佔目前存量商務公寓的81.1%,表明近五年商務公寓交易活躍;五年內轉手的商務公寓佔二手商務公寓成交規模月65%-75%。限售後,全市月81.1%的商務公寓將被鎖定交易。

三、商住房3年內限售

居民家庭新購買商品住房的(不含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自取得不動產權利證書之日起3年內禁止轉讓。

通知發佈之日前已辦理網籤但尚未取得不動產權利證書的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不在禁止轉讓之列。

分析:2017年深圳不動產權證書兩次轉移間隔時間不滿3年的住宅為217.6萬平米,佔全年二手房銷售面積的46.2%,說明市場存在短期炒作現象。新政策對新購買和已購買的住房均執行限售,約23.7%的住宅短期內將被鎖定交易,可以有效遏制房地產炒作;同時可能會造成二手房交易量下滑。

嚴躍進指出,政策第三條規定限售的政策是核心。對於限售來說,一線城市一直是比較保守的,這或考慮到二手房轉讓等內容。所以此類政策屬於收緊力度較大的政策。3年限售的概念多少也會影響後續的二手房交易等內容。

四、完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

對購房人離婚2年內申請住房商業貸款或公積金貸款的,各商業銀行、市公積金中心按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70%執行;若無房貸記錄且能提供離婚前家庭無住房證明的按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30%執行;若能提供離婚前家庭僅有1套住房證明的按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50%執行。

分析:2017年,深圳離婚2年內購買新房的佔離婚購房人數的81.9%,佔全市新房總成交量的10.8%;離婚2年內購買二手房的佔離婚購房人數的85.8%,佔全市二手房總成交量的4.2%。說明離婚後短期再購房投機的佔比較大。通過“假離婚”獲得首套資格、稅費優惠,是造成“假離婚”購房案例增加的原因。

6月27日下午13:00,備受關注及爭議的項目——華潤城三期在前海公證處進行選房順序公證搖號。今年6月深圳華潤城潤府三期發佈銷售公示方案,圍繞這個“網紅盤”,深圳掀起一輪“搶房”大戰。為取得搖號資格或降低首付比例,深圳出現了一場離婚買房潮。

嚴躍進認為,政策第四條對於假離婚購房行為進行了規範。對於離婚2年內公積金購房的,其實給予了嚴管。當然政策也有相對寬鬆的地方,即如果可以有類似無購房無貸款證明,那麼首付比例還是比較優惠的。(來源:中國證券報)

56家房企中報近六成預喜 僅6家虧損

截至7月31日,據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按照證監會行業分類,滬深兩市共計56家上市房企披露2018年中期業績預告,包括扭虧企業在內,32家房企業績預喜,佔比高達57%。從預告淨利潤變動幅度來看,實現增長的企業有33家,佔比接近六成,剔除數據不確定性房企,僅6家虧損,其中5家是首虧。

值得一提的是,這56家房企大多數是中小房企,但也有銷售規模直指千億元量級的房企。綜合來看,2018年上半年,預計房地產板塊淨利潤增幅尚可,但與市場高峰時相比,增幅有所收窄。

某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18年上半年,過去三、四線城市樓市的熱銷項目結算後,給房企扭虧為盈和提升淨利潤提供了重要助力。但今年下半年,房企壓力將普遍增加,包括融資和還債壓力,甚至包括銷售回款不能達到預期的問題。

近六成房企業績預喜

在已發佈2018年中期業績預告的56家房企中,僅6家虧損,5家首虧,1家續虧。此外,包括扭虧企業在內,近六成房企中期業績預告預喜。

從預告淨利潤下限來看,在已公佈具體數據的56家企業中,30家房企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超過1億元,佔比54%。而預告淨利潤變動幅度超過100%的房企達33家,這意味著半數以上房企淨利潤將翻倍。其中,增幅超過500%以上有5 家,包括陽光股份、海航投資、中交地產、三湘印象和中弘股份;增幅在100%-500%有20家,包括招商蛇口、陽光城、開發股份和銀億股份等。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大型房企和區域性龍頭房企盈利總額排位靠前,淨利潤超過10億元的房企目前有6家,中交地產、三湘股份等房企在列。

嚴躍進稱,2018年上半年結算的項目多是2016年以來拿地的項目,有些房企在這一期間拿到的便宜地塊,結算利潤較高,但最近幾年內拿地價格較高的房企,利潤率水平差,接下來日子可能比較困難。

事實上,《證券日報》在調查採訪中獲悉,過去三、四線城市的庫存幾乎拖住了企業發展步伐,嚴重侵蝕了利潤。但2016年以來,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崛起,此前被拖住的企業均回籠了大量現金,且在有的城市,房價甚至漲了兩倍。而從全國房地產新建住房市場來看,三、四線城市成為了近一年多來樓市成交的主力增長區。

今年房企壓力大

有多位業內人士認為,2018年,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調整期,行業銷售額增速將有所降低,整個房地產行業步入降溫階段,規模偏小、能力不足的房企將逐漸退出市場,而標杆性房企競爭優勢凸顯,銷售規模仍將擴張。

事實上,即使2017年銷售業績創下新高,但2018年銷售目標仍在要求增長。“今年某龍頭房企上半年銷售額就超過了4000億元,處在規模爆發期的中型房企也在快速上位。”有房企高層曾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不過,藉助三、四線城市銷售火爆推高規模的房企,接下來可能較為困難,因為三、四線城市貨幣化棚改市場正在緊縮,估計後續改善性需求發力空間有限。

目前來看,2018年上半年,房企銷售額增長還是主基調,百強房企銷售業績驕人。但在嚴厲的調控政策下,樓市已經出現下行信號。經過了兩年多的擴張,目前許多房企已經感受到了莫大的運營壓力。多種因素疊加之下,房企資金狀況普遍相對較緊,個別房企已經陷入經營不善的困境。

事實上,鑑於項目結轉週期特點,接下來房企銷售將不會過於樂觀。尤其有些房企近兩年通過收購項目增加土地儲備,這些項目雖然成本較低,但涉及股權複雜,改造等項目的週轉速度將受到一定影響。週轉問題其實去年已經有所暴露,接下來房企需謹慎應對。

嚴躍進表示,總體來看,2018年,房地產行業在延續2017年降溫格局的情況下,優勢房企銷售額及市佔率仍將有提升空間,目前來看,百強房企市佔率高達55.5%,但預計行業集中度仍將進一步提升,市場分化也將加劇。(來源:證券日報)

潘石屹:上市之前不考慮融資

7月31日下午,SOH.O中國召開了一場房源租賃競價發佈會,拿出4套辦公商業房源以及4套SOH.O3Q共享辦公室現場進行租賃競價,並同時宣佈SOH.O中國將全面開啟競價出租,未來所有房源都將通過競價的方式完成租賃。

在媒體提問環節,針對近期的熱點話題、SOH.O3Q的上市及融資等問題,潘石屹也都進行了回覆。

對於房源租賃競價評標的標準,他告訴和訊房產,三種公司不能要:第一種是非法集資的公司不能要;第二種是傳銷的公司不能要;第三種是開夜店的公司不能要。其他的標準由於行業太多、新生事物太多,所以就是看誰的價格高誰就符合。

而對於SOH.O3Q的融資問題,潘石屹則笑稱,“融資這個事情,別人老問我,我今天回答一下,上市之前不會考慮。我們不是創業企業,我們有錢,不用別人的錢。現在大家都在融資上市,我還特別怕去管別人的錢,我能把我自己的錢管好就不錯了,所以現在融資的計劃還沒有。”

媒體問答環節實錄:

1、剛才中標的項目,業態、價格、品牌差異化挺大的,評標有什麼考量標準?

潘:三種公司不能要,第一種是非法集資的公司不能要;第二種是傳銷的公司不能要;第三種是開夜店的公司不能要。其他的公司我們很難去做判斷,行業太多,新生事物太多,所以我們基本上就是除了這三種公司不能要之外,剩下的我們就覺得誰的價格高誰就符合。我們剛才評標過程很快,一會兒就評完了。

2、如何看待建築的質量問題?

潘:中國的房地產公司和中國的大多數的公司都愛追求規模,追求自己的身價能不能排到福布斯排行榜裡面去。最近幾年我覺得這些事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你建房子要建成質量好的房子,管理房子要能夠把質量水平提高,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是不擇手段一味追求高週轉,是會出事情的。我有的時候想可能中國還沒有出過特別大房地產行業的事故,像韓國1995年的時候,有一個商場塌了下去,一下就死了五百人。所以我認為建築的質量對我們來說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而管理就是系統化的管理。

3、上次您說SOH.O3Q明年將會分拆上市,現在進行到哪一步了?

潘:現在進展得非常順利,發展方向上面有一點點小的調整,原來我們是服務中小型企業、創業企業、雙創企業,最後我們發現現在雙創企業變化太快,我們現在要定製化服務,為中型企業、大型企業去服務。這就是我們3Q的一個變化。整個發展勢頭還是非常好的,我們現在有兩個大樓,一個是古北SOH.O,還有一個麗澤SOH.O。如果我們3Q發展快,我們會自己把這兩座新的樓裡面拿出一部分面積去做。

4、您剛提到SOH.O3Q的上市,請問準備在A股還是在港股上市?

潘:這個問題先不能告訴你,你還有別的問題嗎?

5、SOH.O3Q現在融資情況怎麼樣?

潘:融資這個事情,別人老問我,我今天回答一下,上市之前不會考慮。我們不是創業企業,我們有錢,不用別人的錢。現在大家都在融資上市,我還特別怕去管別人的錢,我能把我自己的錢管好就不錯了,所以現在融資的計劃還沒有。而且我們的公司負債率非常低,公司資金成本,去年資金成本4.1%,全中國的房地產公司裡邊可能資金成本是最低,沒有資金成本比我們還低的。

6、近幾年創業熱,您剛剛提到我們的共享辦公出租率非常高,和其他的共享辦公產品相比,咱們出租率這麼高的核心競爭力有哪些?

潘:共享辦公這個產品,更重要的是地段、地段、地段,辦公的時候要選好一個地方,你要選得太偏,在喜馬拉雅山上去建一個共享辦公,可能有人去,去的人不會特別多。你到望京SOH.O這邊做上一個,它自然而然去的人比較多。所以我覺得共享辦公第一選好地理位置是最重要的。第二要提供好的服務。我幾乎看了中國所有的共享辦公,其中有一些一看就是小孩鬧著玩的,不管從做產品,從產品的設計、選擇的材料、傢俱、.se彩的配置,都不是一個專業的公關公司做的。所以做這個共享辦公,我的體會有兩點,第一就是房地產的基本定律,地段要好,第二要把服務做好。

7、現在共享辦公的價格都已經超過了傳統辦公,您怎麼看這個趨勢?

潘:我覺得共享辦公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毛坯房,去買傢俱、裝wifi太複雜,這些工作應該交給我們去做,我們再把它分包出去,請最好的設計單位、最好的裝修公司,傢俱都是最好的,共享辦公一定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儘管價格高一點,這都是專業化的服務。我們小的時候去做衣服,老是買上一塊布回來去縫,現在誰買布縫衣服?這跟共享辦公是一樣的,最早就是租上一個房子,去裝修,特費勁,效果不一定好。所以我們認定共享辦公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8、知道您非常喜歡攝影,您對攝影傳統文化方面怎麼看?

潘:攝影不是傳統文化,從照相機出現到現在才一百年的時間。原來照個相太複雜了,到了四十年前、五十年前照個相也特別特別難,但現在的人拿一個手機都可以照相。所以有些人覺得攝影是多高的門檻,其實沒有,現在誰都會。在今天,人人都是攝影師,門檻降了下來。(來源:和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