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地產的六大運營模式

養老地產的六大運營模式

老年人處於人生中的“夕陽”階段,而樓市卻將養老地產鎖定為“朝陽”產業,養老地產的新型房地產開發模式也越來越受到業內關注。隨著國內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各大房企均試水養老地產,養老地產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現象。

面對巨大的養老市場,各大房企除直接設立相關專業養老部門之外,還通過直接合作及併購相關專業養老企業等手段進入市場。

養老地產的六大運營模式

養老地產的六大運營模式

1、本地銷售模式

以向市場出售老年住宅產品為主,並注重配備養老設施配套和打造社區內部環境。

盈利模式:主要以老年住宅出售為主,搭配部分老年配套產品進行盈利。

優勢:有利於資金快速回籠,實現連續性滾動開發。

劣勢: 因銷售住宅,不能實現長時間運營和地產升值部分的收益,並需要拿到土地的使用權,不能享受政府對土地政策的優惠。

打造條件:必須具備完善的養老配套設施和社區內部較好的環境景觀。

2、度假銷售模式

既可進行養老養生又兼備度假旅遊功能的一種養老住宅產品。

盈利模式:對住宅產品進行銷售獲取利潤。

優勢:可以使企業資金快速回籠,具有獨特的地理及環境優勢,銷售價格相對較低。

劣勢:因各具有不同的景觀資源特色,唯一性較強,不易複製。

打造條件:利用項目周邊優秀的景觀資源,與養老住宅和設備設施進行融合。

3、“出租+銷售”綜合模式

可以充分實現土地效益,並通過運營實現養老地產的循環發展。

盈利模式:出租—養老公寓出租+養老設備和配套設施的運營,出售—養老住宅的出售。

優勢:住宅出售可以使企業資金快速回籠,公寓出租與設施設備運營達到持續收益,實現收益多元化。土地使用方面較為靈活,居住用地、醫療用地、商業用地、公建用地等多種用地性質均可。

劣勢:打造模式多樣化使資金的投入更大,且開發週期較長,運營部分需要長期管理與維護。

4、金融組合型模式

通過金融行業手段對養老社區產品進行租賃和銷售,達到為企業融資的目的,不過這種開發手段尚不成熟,使用率較低。目前,國內出現的金融組合型社區模式的產品主要有以房養老、押金或養老金返還和綁定養老保險三種。

5、會員模式

通過對不同類型的客戶(全自理、半自理、非自理)進行不同價格區分,並實行辦理會員卡制度的管理模式,不同的會員可以享受不同的醫療保健設施,收費水平比福利型養老機構的收費水平高。

盈利模式:主要以房屋出租和配套產品運營為主。

優勢:全部自持開發管理運營,投入資金較大,且回報週期長,會員辦理花費較大,入住率會有一部分風險。

劣勢:打造模式多樣化使資金的投入更大,且開發週期較長,運營部分需要長期管理與維護。

針對客群:對保健養生格外關注及身體健康欠佳的老人。

土地性質:項目用地一般為非居住用地,土地通過劃撥、協議等方式取得。

6、床位出租型養老機構模式

根據投資主體,有公辦、民辦、公辦民營、公助民辦等多種經營模式。

盈利模式:床位出租。

優勢:收費較低。

劣勢:需求大,供應少,政策扶持匱乏,經營狀況較差,管理落後,發展不平衡。

隨著養老事業的快速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政策與法律法規出臺並聚焦於此,各大房企的具體實操和針對性也會越來越強,更多新型養老模式也會隨之興起,未來養老地產將呈更多元化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