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學奇書《黃帝外經》:順逆探原篇第二

絕學奇書《黃帝外經》:順逆探原篇第二


  • 導讀

《黃帝內經》可能大家聽過,而世間還有一本已經失傳的《黃帝外經》,則罕有聽聞了。但是,民間關於它的傳說,還是相當豐富和十分有趣的。

現在所傳的《黃帝外經》原稱《外經微言》,為明陳士鐸所傳,所述內容帶有濃重的道家思想,理論闡述恪守後世的陰陽五行概念,是在一個相當成熟的思想體系下對某些問題進行格式化闡述的著作。

絕學奇書《黃帝外經》:順逆探原篇第二

《黃帝外經》順逆探原篇 第二

伯高太師問於岐伯曰:“天師言顛倒之術,即探陰陽之原,其旨奈何?”岐伯不答。再問,曰:“唯唯”。三問,岐伯嘆曰:"吾不敢隱矣。夫陰陽之原者,即生克之道也;顛倒之術者,即順逆之理也。知顛倒之術,即知陰陽之矣。"

伯高曰:"陰陽不同也,天之陰陽,地之陰陽,人身之陰陽,男女之陰陽,何以探之哉?"

岐伯曰:"知其原亦何異哉!"

伯高曰:“請顯言其原。”

岐伯曰:"五行順生不生,逆死不死。生而不生者,金生水而克水,水生木而克木,木生火而克火,火生土而克土,土生金而克金,此害生於恩也。死而不死者,金克木而生木,木克土而生土,土克水而生水,水克火而生火,火克金而生金,此仁生於義也。夫五行之順,相生而生相剋;五行之逆,不克而不生。逆之至者順之至也。"

伯高曰:“美哉言乎!然何以順而逆之也?”

岐伯曰:"五行之順,得土而化;五行之逆,得土而神。土以合之,土以成之也。"

伯高曰:"餘知之矣,陰中有陽,殺之內以求生乎?陽中有陰,生之內以出死乎?餘與帝同遊於無極之野也。"

岐伯曰:"逆而順之,必先順而逆之。絕欲而不為邪所侵也,守神而不為境所移也,煉氣而勿為物所誘也,保精而勿為妖所耗也。服藥餌以生其津,慎吐納以添其液,慎勞逸以安其髓,節飲食以益其氣,其庶幾乎!"

伯高曰:"天師之教我以原者全矣!"

岐伯曰:“未也,心死則身生。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也,心過死則身亦不生;生心之道,又順之之功也。順而不順,始成逆而不逆乎!”

伯高曰:“志之矣,敢忘秘誨哉!”

陳士鐸《外經微言》曰:“伯高之問,亦有為之問也。順中求逆,逆處求順,亦生克之門也。今奈何求生於順乎!於順處求生,不若於逆處求生之為得也。”

絕學奇書《黃帝外經》:順逆探原篇第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