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中國全面超越美國」,那爲什麼美國人比我們賺得多?

(點擊右上角“+關注”【合易人力資源】頭條號,有職場攻略、管理策略、乾貨、詳解)


近期中美之間的“貿易戰”讓人心焦氣燥,畢竟全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之間發生任何摩擦,波及面都是極廣的。商人本色的特朗普指責中國貿易順差巨大,中國製造業搶奪了美國工人的飯碗,讓人感覺美國人是被中國人欺負了一樣。即便他說得都是事實,但是有個長期困擾中國人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特朗普把美國說得那麼慘,可為什麼美國的人均收入遠遠超過中國呢?下面我們通過中美之間的對比,從產業價值鏈條和崗位價值創造兩個維度為大家分析一下。

清華教授:“中國全面超越美國”,那為什麼美國人比我們賺得多?

首先,中美所處價值鏈上的位置不同。

商業不斷髮展的今天,幾乎所有產品都不是一家公司在自己國家全部完成生產的,而是通過整合全球產業鏈來實現更快的研發、生產、營銷週期,核算最優的成本,賺取最大的利潤。因此在產品的全週期價值創造過程中,誰能夠控制產業鏈條,誰就獲得了定價權。

我們以蘋果手機為例,一部蘋果手機的利潤可以被分成三部分,一是蘋果自己的設計、研發和銷售利潤,二是元器件、軟硬件服務利潤,三是組裝生產利潤。在利潤切割中,蘋果公司佔據了第一部分利潤,通過整合產業鏈,訂單控制,縮減元器件採購和各項服務成本,打包形成固定生產訂單,轉包給代工廠商,進行生產。之所以說是固定生產訂單,是由於這個訂單的價格已經被鎖定,基本沒有調整餘地,假如中國代工企業不接,還有柬埔寨和越南人在排隊。

蘋果公司通過產業鏈整合,掌控了定價權,第一部分的附加價值最高,蘋果公司員工的平均薪酬自然高,中國企業主要是負責代工生產,賺取的是組裝生產利潤,附加價值最低,工人的平均工資自然薪酬較低。

清華教授:“中國全面超越美國”,那為什麼美國人比我們賺得多?

其次,不同崗位創造的價值不同。

我們在做薪酬評定的時候,崗位能夠產生的價值與其薪酬是成正比的。在美國,由於科技的發展,工廠中自動化程度較高,不僅提升了整體的生產效率,而且提升了崗位價值,減少了人員使用,單個生產崗位的價值不斷提升。

相反,國內大多數企業還停留在勞動密集型階段,主要是用大量的人員配置來彌補技術生產效率的落後,無論是崗位價值還是個體的生產力水平,與美國都存在相當大的劣勢與差距。

除了自動化程度外,影響到崗位價值的,還有工作附加值。美國這樣的國家,產業結構升級速度遠遠超過中國,加之更健全的員工職業與技能教育,美國員工從事的都是高附加值的工作。例如:蘋果手機的設計、研發、訂單管理都是在美國完成的,與這些環節相關的崗位都是高附加值崗位。

中國的產業升級還在進行中,正如上文中提到的,當前階段絕大多數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主要還是依靠勞動密集創造價值,所以在蘋果手機的這條產業鏈中,中國代工企業主要是完成重複性勞動,崗位與人員的附加值都很低。

清華教授:“中國全面超越美國”,那為什麼美國人比我們賺得多?

現在大家應該能夠明白了,所有人的薪酬都來自於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或者網絡的價值分配。美國公司佔據的都是相對附加值高的崗位,中國企業佔據的都是附加值低的環節。

即便是相同行業的相同崗位,中美對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舉個例子:美國有蘋果手機,中國也有國產品牌手機,大家都有手機的設計人員,從事的都是手機產業鏈中的高附加值工作,工資薪酬差距應該不會太大吧?實則不然,蘋果手機每年從手機行業能夠拿走60%以上的行業利潤,中國所有的手機企業一起才能夠拿走百分之幾的利潤。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一流企業定規則,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服務,四流企業做產品,勞動附加值逐級降低。

清華教授:“中國全面超越美國”,那為什麼美國人比我們賺得多?

最後,中美國情與發展階段差距較大,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兩者的GDP總量、人均收入中消費佔比、貨幣發行量、生活水平、生活成本等其他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兩國國民的收入,這些都是影響收入水平的宏觀與長期因素,不易改變。

今年上半年,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鬍鞍鋼教授提出“中國全面超越美國”的言論引起軒然大波,儘管中國目前是GDP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起碼對於企業來說,如何最大限度提高員工附加值、增強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效益和員工報酬的雙贏,就是一場不容逃避的持久戰。


大家有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作者/編輯:合易諮詢(nj_heyeehrm)

相關內容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