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最後的猛人 他的故鄉如今以紅茶、竹林、陶器聞名

太湖的西岸,有座美麗的小城,而今我們叫他宜興。宜興的紅茶、竹林、陶器都是極有名的,我們如今到那裡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看這些。

東吳最後的猛人 他的故鄉如今以紅茶、竹林、陶器聞名

然大家所不知的是,其實宜興很久以前叫做陽羨,為何會改作這個名,與三國時代東吳的一位猛將有著直接的關聯。

《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說的是東吳的鄱陽太守周魴派人密言七事、詐降曹休,誘其率軍接應曹休

起初也不敢深信,覺得這事有點蹊蹺,周魴大哭之下用劍割發擲於地,才得曹休信任。結果被陸遜等大敗。周魴在事後也被封爵關內侯。

這裡大家有點疑問,剪個頭髮,曹休就會相信,拔牙豈不是更好?其實有句古話,叫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孝之始也。”古代漢人是不剪頭髮的,只有荊楚、南越一帶的少數民族,才會身刺花紋截短頭髮,所以這是漢人與越人的一個明顯區別

而這裡司馬要和大家聊的這位猛將,便是

周魴之子周處。

東吳最後的猛人 他的故鄉如今以紅茶、竹林、陶器聞名

陶器藝人制作龍的形象

周處這個人,打小就以力氣大而聞名,喜歡騎著馬兒在田野裡跑,這個自然是很受大家厭惡的,因為大家都指望著田裡的收穫,問題是誰也招惹不起他,於是就有了後面的故事。

周處問家鄉父老,當下政通人和,你們幹嘛苦著臉,一副不開心的樣子?

大家都不敢說話,有個老大爺豁出去,說了一句:“因為三害!”

哪三害呢?南山的白額猛虎,太湖水裡的蛟龍(估計是揚子鱷或是蟒蛇),第三個便是周處自個。

周處大笑,說我幫你們搞定!於是跑入深山,拿弓箭射死了猛虎,又跳進太湖找揚子鱷的晦氣,整整搏鬥了三天三夜,大家一瞅,揚子鱷顯然是死了,周處也沒影了,難道是同歸於盡了嗎?這真是陽羨(宜興)的福氣,於是大家互相慶祝。

可週處分明還活著,發現老鄉們如此厭惡自己,那個傷心啊,這便去找當時江東最有學問的人,也就是東吳大都督陸遜的孫子陸機陸雲倆兄弟。當時陸機不在,他便找見了陸雲。陸雲說這個好辦,你修養學習便可改變人家對你的印象,周處擔心自己年紀已大,害怕來不及,陸雲便說了朝聞夕死”四個字,早上聽到了真理晚上便死,尚且不算遲,何況是你呢?

東吳最後的猛人 他的故鄉如今以紅茶、竹林、陶器聞名

於是周處從此便磨礪意志發奮好學,

不久東吳被晉所滅,晉軍大將王渾進入建業,嘲笑吳國的人不知憂傷,大家都不知如何回答,唯有周處挺身而出,說老弟你錯了,先滅亡的是你們魏國,而後才是我們吳國,若是憂傷,怎麼只有我們吳人呢?

從此周處便贏得了不錯的聲譽,在晉朝,他做官做到御史中丞,這個官差不多就是當時的廉政總署長官,所以周處彈劾了很多人,包括一位王爺。而後劇情便發生了裂變,晉朝討伐西方的氐人

,周處便被委任為前鋒大將,而主帥恰是他得罪的那個王爺。

所以結局就是這樣,敵軍當時有七萬人,王爺卻硬逼著周處帶著五千人進攻,且沒有後援,甚至吃飯的時間都不給足。周處最終寫了一首詩:

去去世事已,策馬觀西戎。藜藿美梁黍,期待能善終。

(大意為:萬事皆休,我騎著馬兒看西邊的戎狄,菜湯啊米飯都沒吃上,希望能有一個好結局)唸完詩歌就上戰場,從早上殺到晚上,以五千人殺敵萬人,最終弓箭用盡,援兵不來,他知道這是什麼意思,衝入敵陣,以身殉國!

東吳最後的猛人 他的故鄉如今以紅茶、竹林、陶器聞名

而今宜興陶器之上仍可見歷史的痕跡

陽羨周家,到此故事尚未結束,周處有個兒子叫周玘,西晉五胡亂華之際,司馬睿遁往江東,但江東部分士族拒絕服從,三次叛亂,都被

周玘平定。為了表彰他“興義兵”的功績,東晉政府這便在此處設立一個新郡,叫做“義興郡”。

義興這個名字其實很有豪氣,但宋朝那會,有個皇帝叫趙光義,那沒辦法,義興只能避皇帝的,從此改名叫做宜興。

當下,我們來到此處,喝紅茶、遊竹林、賞陶器,可是身為讀史寫史的我們,又怎能忘記周處當年除三害的那些往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