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夏蟲圖

齊白石夏蟲圖

白石老人夏蟲圖 90mm×260mm

大家都知道齊白石擅畫大寫意,草草逸筆,生氣畢現。但也許少有人知道,他還擅長畫工筆的草蟲,盡精微中,靈氣生動。在這即將蟬鳴的時節裡,我們也來欣賞一下齊老爺子筆下的蟬,透明的羽翼,纖毫畢現的足,彷彿正在鼓腹而鳴。這蟬的鳴叫也許把我們帶進童年:“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也許把我們帶進古意:“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齊白石的草蟲冊頁是其草蟲繪畫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們瞭解齊白石繪畫發展的一條路徑。草蟲冊頁中的藝術造詣體現了齊白石的智慧,從早期的脫胎於八大山人的以秋蟲表現冷逸的情懷到逐漸形成富有自然意趣的草蟲形象,從冊頁的配角成為冊頁的主題,從初期的稚拙準確到後來靈動自然、巧奪天工,草蟲冊頁蘊含著畫家長期的積累與艱辛的努力。另外,一些草蟲冊頁中留存著大量的信息,記錄了當時齊白石以及北京文化圈的變遷,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齊白石草蟲作品很多,本文單論其冊頁作品,因為在齊白石其他作品中草蟲往往主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畫面的主體還是酣暢淋漓的大寫意花木,而草蟲冊頁卻更加集中地呈現了齊白石的藝術成就。冊頁往往是一邊翻開一邊欣賞,近距離的欣賞方式也更加利於觀者觀察草蟲。

翻看齊白石的冊頁,總讓人驚歎齊氏妙造自然的能力,其背後是畫家對於自然的赤子之心,是對於戰亂之中草間偷活的感嘆,如果沒有這種發自內心的情感,齊白石的草蟲冊頁作品就不會感人至深。

雖然齊白石很早就開始創作草蟲作品,但是以冊頁的形式完成創作則相對較晚,齊白石的草蟲冊頁創作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為一九一九年以前,這一時期的冊頁作品常與花鳥、山水相混雜,工筆草蟲冊頁比較拘於形似。這時齊白石仍然繼承了八大山人的冷逸一路的創作特點,以秋蟲秋草描寫心中的孤寂。此時草蟲往往只是冊頁的一部分,不是整個冊頁的主體。

齊白石夏蟲圖

白石老人夏蟲圖 90mm×260mm

第二個時期為一九一九年至一九四五年,這一時期是齊白石草蟲冊頁最為輝煌的時期,不僅出現了許多精妙的作品,而且齊白石還往往對冊頁整體進行構思,讓其成為一個整體敘事。中期基本上轉為對於草蟲憨態可掬的描繪,有許多可愛的草蟲形象,表現了“性本愛天真、復得返自然”的自然之趣,齊白石還將許多不合傳統而生活中常見的昆蟲和事物加入了冊頁之中,例如蟋蟀與大蔥,等等,特別在定居北京以後,齊白石還有許多草蟲冊頁表現了北方的習俗,如《蟋蟀居》表現了北方鬥蟋蟀的休閒娛樂。這一時期專門以草蟲為主題的冊頁大量出現,特別是在二十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期間,出現了以《詩經·國風》中《豳風》為創作主題的冊頁和以十二月份為創作主題的冊頁,如京都藝術博物館收藏的《花卉圖冊》。

第三個時期為一九四五年以後,晚期的齊白石草蟲冊頁不僅十分老練,而且在作品中流露出對於生命的眷戀和對於兒時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於風中燭火和蛾子的描寫與家鄉景物、昆蟲的回憶都體現了這一特點。許多齊白石晚期冊頁中的昆蟲是從前的畫稿加上晚年的大寫意花草而成,所以這一時期的冊頁雖然也有一定的整體性,但是以一線貫之的冊頁設計已經難找。在齊白石晚年的作品中有代筆的現象出現,老年齊白石眼力大不如前,冊頁中的工筆草蟲有一些是他人代筆。

(一)、秋蟲秋草,八大山人意境—一九一九年以前的齊白石草蟲冊頁

收藏於首都博物館,創作於一九一七年的《花鳥草蟲冊》(八開)是齊白石比較早的草蟲冊頁作品。冊頁是齊白石早期的八大山人風格,用小寫意的方法畫成,整個冊頁都有一種冷逸疏寒之感。齊白石學習八大山人和孟麗堂等人的畫作始於一九〇二至一九〇九年,“五出五歸”期間。值得注意的是,這兩位畫家在今天看來都罕見草蟲作品,他們都是寫意花鳥畫家。用寫意之法畫昆蟲本來就是非常困難的,這在中國繪畫史也不多見,但是齊白石的草蟲冊頁卻是從寫意入手的。齊白石的這一函冊頁還處於過渡的階段,冊頁中只有兩頁為草蟲,其他均為花鳥,兩頁草蟲是冊頁中的一個插曲,而且皆為螞蚱,造型比較簡率,螞蚱的結構用寫意的方法交代得比較模糊,但是筆墨變化已經十分豐富。齊白石用八大山人之法畫八大山人未曾涉足的草蟲題材已經是一種對自己的挑戰和對前人的超越,秋蟲、秋草與雞冠花等秋季花卉,這些形象表達了一種文人的孤寂的情感,在作品的抒情方面,這一時期的齊白石還是與八大山人一脈相承的。

齊白石夏蟲圖

夏蟲圖

冊頁中的蜻蜓與螞蚱兩頁十分有趣:實際上,蜻蜓的眼睛是比較大的,而且眉頭褶皺很多往往難以發現,但是齊白石將蜻蜓的眼睛畫得比較大,兩眼之間有一條直線,就像是一個鼻樑,十分有趣。齊白石將蜻蜓的氣孔和尾角都準確地畫出來了,應該是生活中確實養過或者接觸過蠶才有這樣細緻的觀察。螞蚱的造型非常簡略,長翅僅僅用一筆帶過,而其長長的腿蹬在葉子上,好像就要跳出去,造型簡單但是用筆十分有力。比較這一函冊頁中的山水和草蟲,山水還保留著八大山人孤獨冷清的氣息,例如一人執杖而徐行山間,在山林中孤零零的小屋,但是草蟲已經轉向了生動有趣的藝術氛圍,例如春蠶的蠢蠢欲動,腿腳細長、樣子奇怪的竹節蟲,花下的蟋蟀,等等,這些草蟲不像首都博物館的《花鳥草蟲冊》那樣以秋蟲表現八大山人的孤寒,而是轉為更有生意,更加靈動的氣息。從這一函冊頁可以看出,齊白石已經從八大山人的藝術影響下走出,從表現文人的悲思到表現草蟲的天然意趣轉變,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弈古軒國際藏有齊白石《草蟲冊》),這應該是其他的冊頁中散落的,其中的蜻蜓、蟈蟈和北京市文物公司所藏的《花卉草蟲》中的蜻蜓、蟈蟈極為相似,而且二者都是繪於絹上,筆者認為弈古軒國際所藏的《夏蟲圖》很有可能也屬於齊白石中年期的冊頁作品,年代也在一九三七年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