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今年最該紅的節目竟然這麼冷清

前陣子土創話題大熱。

粉絲們瘋狂地各種pick,拉票組團,喊口號。

不得不承認,有時候粉絲真的比偶像還有才。

惡搞表情包,洗腦式隊呼,從圈內火到了圈外,好像又重現了當年的“超女盛世”。

雖然這波熱點,抱著保溫杯的小編真心追不上……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一邊,有人在熱熱鬧鬧地追星。

另一邊,小編卻關注著有個節目悄咪咪地上線了。

跟那些大火的流量節目比,它沒有大牌明星,沒有華麗的舞美,更沒有浩大的宣傳。

連上線都是悄悄地。

它可能是今年最“不受關注”的新節目。

但卻最值得一說——

《博物奇妙夜》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為什麼說它不受關注?

19號上線至今,在豆瓣關注的還不到五百人。

雖然評分高達9.3。

這似乎是很多文化類節目的命運。

畢竟不是每一個節目都能像去年的《國家寶藏》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但已經有了一個《國家寶藏》,我們也不需要再一個。

所以《博物奇妙夜》與央視華麗的製作相反,它只是一檔“安靜的”文化談話節目。

談話節目,經典的有《鏘鏘三人行》。

一桌三人,聊個二十來分鐘。

看不懂的人覺得無聊,聽出滋味的人一看就是十幾年。

有些節目,確實是做給懂的人看。

這檔《博物奇妙夜》也是。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說形式,它也是三四個人一張桌,一盞茶就鋪開了一席話。

沒有眼花繚亂的舞臺和燈光,甚至沒有攝影棚。

但你以為它簡單,其實“分量”並不輕。

因為那些桌子面前的,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沿線的世界級博物館。

這是央視出品都比不上的“重量級”舞臺。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比如第一站,北魏最繁榮時期的絲路起點,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

你能想象嗎?

幾個好友,在寂靜的夜裡,坐在千年歷史的洞窟前,望著百米高的大佛,斟茶談天。

光打在黃土牆上,成了比攝影棚裡更美的背景。

那些厚重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也化成了手裡淺淺的一杯茶。

這種形式,這種氛圍,還有這種安靜的重量。

實在沒有一個喧鬧的綜藝節目能贏。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很多人一聽到“歷史”,“博物館”之類的關鍵詞,10秒內就能打瞌睡。

還好《博物》也不打算做一個嚴肅的傳教者。

它就是一群參觀博物館的人,在聊天。

有普通人的好奇,也有專業人士的深度觀察。

比如演員王勁松問的平常問題:

我特別喜歡博物館。但我會發現,好多人不知道看什麼。


我們進入這樣一個博物館,到底應該關注什麼,應該去體會什麼?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但這個節目也不是歷史課。

它並不列舉什麼年份朝代,皇帝,或者各種歷史事件。

其實就連歷史課也是如此。

它的目的也不是要讓我們記住某個年份。

而是像馬未都說的,我們需要的是去想象自己是1500年前的人,然後去感受。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也是這樣聊天式的傳達,讓我們覺得歷史並不遙遠

進入雲岡石窟十二窟。

面對紛繁精緻的石雕,幾個人仰頭細看,驚歎,研究。

就跟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去看時一樣。

但重要的是,他們也在引導著只會驚歎,但看不出門道的人,怎麼去看一個石窟,怎麼看待歷史。

不是到此一遊拍個照就走。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他們看得比我們專注,比我們精細。

所以他們發現和感受到的東西也更多。

比如王勁松驚歎於佛雕神秘又溫和的笑容,就像東方的蒙娜麗莎。

比如他們看到了千百佛雕,每座都各有不同的神情和姿態。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他們似乎也提醒著我們,那些在我們看起來習以為常的“中華文化圖騰”,其實我們從未了解過其中深意如何。

就像飛天姿態的佛雕。

馬未都從千年前的佛雕裡探討中西方思想的不同:

西方的人要飛,都得藉助道具。

翅膀、笤帚、或者飛毯。

但中國的人想像飛,從不借助外物。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這不是知識普及。

而是一種發現,一種思考。

提醒我們歷史博物的深意和價值所在。

讓下次我們去旅遊,去看博物館的時候,也會多一點點他們這樣的好奇和思考。

這樣,我們對歷史的感受也更為切身。

而不只是會背誦朝代表。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討論佛雕姿態

如果你依然覺得,逛博物館和喝茶聊天,還是無聊。

那再告訴你,《博物》比普通的談話節目有趣多了。

《博物》每期都會有一定的主題。

就像雲岡石窟,它並非泛泛介紹。

而是隻突出了一個以音樂為主題的十二窟。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不同的主題,節目會匹配不同的嘉賓。

第一期的音樂主題,除了有深諳歷史的收藏家馬未都,老戲骨王勁松,還有國樂大師方錦龍和藏族歌手阿蘭。

節目裡的每一個嘉賓,沒一個“簡單”的。

各種歷史典故和文化分析他們信手拈來,聊的每一句都“知識點”十足。

卻並不“高大上”,也不晦澀難懂。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比如聊到中國樂器源起。

國樂大師方錦龍說到,中國樂器的鼻祖其實是吹火筒。

先是鑽木取火,然後竹管吹火,吹出了聲。

後來就開始鑽孔。成了絲竹樂器。

這種知識,或者說趣聞,直接拉近了普通人對音樂和樂器的理解和興趣。

甚至比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的do re mi 有意思多了。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方錦龍的亮點還不止於此,在節目裡,他隨手就演繹了許多種中國古典樂器。

甚至隨便摘片葉子就能吹起來。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還有示範“打臉”打出的音樂。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最高能的還是,他用一把中國的五絃琵琶,彈出了日本和風、北京三絃、印度風、西班牙風、古典吉他、電吉他等七八種風格。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就是這樣不用擺出華麗的陣勢,就只是閒談間隨意一彈。

便讓“歷史”和“音樂”兩個詞不再抽象,也不再是遙遠的舞臺上的藝術。

而是近距離地觸發了我們對“樂聲之美”的感知。

還有

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認同。

這比在學校背十本歷史書都深刻。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第二集的嘉賓,國家歌舞劇院首席舞者唐詩逸也是一大亮點。

她以一個舞者的姿態詮釋了自己對中國古典詩詞意像的理解。

比如《春江花月夜》……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舞蹈對“江”的詮釋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舞蹈對“花”的詮釋

每個中國學生都背過唐詩。

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詩詞裡的美。

更很難有人,能夠欣賞中國文化裡的古典美,並把它表達出來。

唐詩逸的舞蹈讓我們看到了表達的一種方式。

這對於每一個觀眾來說,都是一種複習。

也是一種“啟發”。

讓我們想起當年背過的那些唐詩宋詞,其實真的不僅僅是一些課文而已。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博物奇妙夜》算得上是中國首檔實景文博談話節目。

跟很多華麗的節目比,它很簡單。

但跟很多徒有華麗的節目比,它又很走心。

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它把厚重的中華文化搬上了我們日常的輕巧茶桌,用閒談碎語化解了那些難懂的歷史之謎。

看它,我們不一定就懂了它。

但相比起那些熱鬧的綜藝、刷不完的娛樂話題。

我們總在不停地吶喊,狂笑,宣洩我們的煩惱和情感。

其實有時候,我們更需要的是——

安靜片刻。

往自己的心裡裝點東西。

文章來源丨十點電影(ID:sdimov)

「 關注劇角 」

搜索 劇角映畫 或 magilm_forever

關於電影,你總想知道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