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首次運用裝配式建築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走進合肥市長豐縣義井鄉車王村,十一棟白牆黛瓦的江淮民居風格“小洋房”矗立在村頭。這是該村在土地增減掛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中率先推廣使用綠色鋼結構裝配式建築。優美的建築外觀、節能環保安全舒適的性能、快捷的裝配式施工引來各地的參觀者。該項目成為美麗鄉村建設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合肥首次運用裝配式建築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類似的安置點還有長豐縣義井鄉徐巷村、朱巷鎮東許村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建設項目採用江淮民居風格建築,主體結構用冷彎薄壁型鋼建造,採用裝配式的新技術、輕聚合物的新材料、預製生產的新工藝。傳統的建設方式不僅房子造型單一、功能簡單,不好看、不好用,而且浪費嚴重。由於無專業設計、建設質量差,致使中國農村的房子使用壽命在15年左右,造成大量的浪費和財富損失。

合肥首次運用裝配式建築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與傳統建造方式相比,發展綠色裝配式低層建築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 一是建設工期短。裝配式建造方式施工週期可縮短50%以上,根據國內案例,一棟低層農村建築2天就可建成主體,實現快速交付使用;
  • 二是工程質量穩定。工廠化生產部品部件質量更穩定,解決了現場施工工藝的很多質量通病和現場施工人為失誤,保證了工程質量;
  • 三是節能環保,施工汙染小。裝配式建築採用了節能技術,房屋保溫隔熱、隔聲等性能大大提高,提升了建築居住舒適度。據統計,裝配式建造方式可節水約50%,節約木材約70%,減少建築垃圾約70%;
  • 四是一體化裝修,不僅保證了裝修質量,還避免了二次裝修和二次汙染;
  • 五是外觀多樣性,能滿足農村建築與地域特色、傳統文化、生活習慣有機融合的要求。設計師的優化設計,合理的空間佈局,美麗的建築外觀,使居住更舒適,農村更像農村。
  • 六是住宅安全性能好,抗震、防颱風、防火、防蟲蟻,房屋可進行世代傳承,節約了時間和財富,也保持了歷史傳承。可以真正意義上減輕廣大農民的負擔,幫助農民住的舒服、生活幸福。
  • 七是工廠化生產、機械化安裝,規避了傳統建築業對勞動力的高度依賴,適度減少了我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成本居高不下對行業發展的影響,預見性培養了新一代建築安裝產業工人,對建築業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合肥首次運用裝配式建築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合肥市建築產業化工作屬於起步較早發展較快的城市,截止2018年7月底,合肥市裝配式建築工程項目共44個,總建築面積787.33萬平方米,其中在建項目35個,建築面積601.06萬平方米,擬建項目9個,建築面積186.3萬平方米。已竣工裝配式項目24個,總面積為189.8萬平方米。深圳市2017年裝配式建築已竣工140萬平方米,在建項目364萬平方米。上海市2017年裝配式建築面積開工面積1640萬平方米,新開工面積中裝配式建築面積的佔比達到60%左右。我市的在建裝配式建築體量已超過深圳市,遠落後於上海市。

在建項目中,按照投資來源劃分,政府投資建設保障房、安置房等項目共18個,總建築面積386.6萬平方米,佔裝配式建築面積比例為64.32%。商品房項目9個,總建築面積138.7萬平方米,佔比為23.08%。公共建築項目8個,總建築面積75.75萬平方米,佔比為12.6%。預計2018年我市裝配式建築的開竣工面積分別為360萬平方米和140萬平方米。

長豐縣車王村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的建設,證明了裝配式建築應用於美好鄉村建設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下一步,市城鄉建委在認真總結示範點裝配式建築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適時組織召開全市裝配式建築在農村住房建設中應用的研討會、現場觀摩推廣會,進一步拓寬到農村危舊房屋改造,農村流動垃圾站、廁所改造等,同時應儘快完善農村房屋建造技術標準、圖集等,充分考慮房屋建造的經濟性、舒適性和使用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