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探索日間照料養老模式

2012年開始,在民政部的倡導下,山西開始試點建設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意在解決農村高齡、空巢、孤寡老年人日常生活和精神苦悶等問題。

通過幾年的探索與努力,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不僅在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日間就餐、精神慰籍、休閒娛樂等服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農村留守老人提供了一個溫暖的家,消除了在外打工兒女的牽掛,受到農村群眾普遍歡迎和一致認可。同時,日間照料模式還迅速發展到城市社區,成為全省城鄉養老的重要選擇和補充。

作為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一個創新,日間照料養老模式已逐漸成為居家養老、專業養老的重要補充。老人白天可就近“入托”,晚上回歸家庭,不僅有效解決了老人基本的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等現實問題,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交流、共同參加文體活動的機會,豐富和充實了老人們的精神生活。

“日間中心辦得好,老婆婆老漢漢吃得好,你要問我吃啥來?每天四盤盤菜;日間中心風氣好,唱歌娛樂手指操,服務理髮有人管……”這是介休市張壁村77歲的退休教師吉玉娥老人編的《日間照料中心辦得好》,也是張壁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保留節目。

去年重陽節前後,晉中介休市張壁村開辦了日間照料中心,村裡的老人可以在這裡一起唱歌、打牌、下棋、嘮家常,還能一起學習唱歌、手指操、製作手工藝術品等,真正感受到“家”的溫暖。

不僅張壁村,在山西最南端的運城市平陸縣窯頭村日間照料中心,70歲以上的老人只需每天2至4元的費用,就可以享受就餐、日間休息、生活照顧、休閒娛樂等養老服務。

近年來,山西各地農村開始探索建設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模式,探索解決農村和城市社區空巢、高齡老人吃飯和休閒娛樂的難題。從2012年全省開始新建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按照“示範引領、穩步推進、全面落實”的原則,2013—2016年每年建設1000個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截至 2017年年底,全省建成的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已達5207個。從去年到2020年,全省每年還將繼續新建600個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到2020年,全省符合標準的農村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覆蓋60%以上的農村社區,基本滿足農村養老的需求。

白天就近“入托”,晚上可回家

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的到來,社會養老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作,但新興的養老院模式,由於成本高、觀念轉變難,尚不易被農村老人接受。因此,作為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一個創新,老人白天可就近“入托”,晚上回歸家庭——這樣的日間照料中心深受農村老人的歡迎,大家都親切地稱它為“幸福驛站”。

“進了老年灶,清福享不完,活動有地方,吃飯在灶房,飯菜多變樣,老人喜洋洋。”這是90歲的平陸縣窯頭村趙天慶老人編的一首順口溜。平陸也是我省最早開辦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的縣區之一。

從2010年開始,平陸縣就率先嚐試通過開辦“老年灶”日間照料中心的方式解決農村養老難問題,短短几年時間,“老年灶”便由最初的5個試點發展到現在的上百個,讓數千位老人吃上了“暖心飯”,深受老人和家庭的歡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這也為該縣所在的運城市農村養老工作找到了突破口。

2013年起,運城市堅持試點先行、政府主導、規範運行、創新模式、結合實際、及早安排,切實把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落到實處,並在全市13個縣(市、區)全面開展此項工作,以照料老年人基本生活、方便老年人情感交流、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老年人的晚年情趣為服務宗旨,提出建設農村日間照料中心的“六有”標準,即有日間休息室、休閒娛樂室、圖書閱覽室、健身康復室、廚房餐廳、日間活動管理制度。截至去年,運城市已累計建成790多個農村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為農村和社區的高齡、空巢、獨居老人創造了一個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幸福驛站”。

萬榮縣永利莊村是一個偏遠山村,和許多村莊一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外出打工,村辦小學撤併之後孩子們也都去了較遠的地方上學,村裡留下的大多都是老年人。因此,為了能給老年人提供一個“白天入托接受照顧和參與活動,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居家養老服務新場所,村裡辦起了日間照料中心。在這裡,不僅有寬敞明亮的休息室,還有一應俱全的服務設施、配套完善的廚房、餐廳……

自2016年該照料中心開張以來,村裡的老人在這裡尋找到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特殊家人”,大家親切地稱其為第二個“家”。據瞭解,永利莊村日間照料中心2017年建成,基礎設施投入了10萬元,日常運轉每年財政補助2萬元。

為了讓農村日間照料中心不僅辦起來,還要辦到農村老年人的心坎上,運城市市縣兩級財政對農村日間照料中心運營加大支持力度,市財政對省確定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每個每年資助3萬元,縣級財政對運行的農村日間照料中心每個每年補助1萬元至2.4萬元。同時,中心運營享受水、電居民價格政策的優惠。僅2017年,運城市就新建改建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82個。

事實上,運城市日間照料中心只是全省農村養老的一個縮影。據統計,截至2017年,我省60歲以上的老人已達到529萬,其中農村老人300餘萬。農村五保老人可以在敬老院養老,但是更多的有兒女的農村老人尤其是留守老人,卻過著名不副實的家庭養老生活。日間照料中心作為社會管理創新的一項舉措,為孤單的空巢老人送去溫暖,也為忙於工作、無暇照料老人的子女們解決了後顧之憂。

讓更多老人找到自己的“幸福驛站”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曾是不少農村老年人的生活寫照。如今,隨著農村家庭結構快速小型化,傳統家庭養老模式受到嚴峻挑戰,加之大量青壯年背井離鄉、務工經商,使農村空巢、留守、獨居老人日益增多,“空心化”“老齡村”現象加速呈現。

為建立我省農村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著力解決農村老年人日間生活照料、情感交流、文體娛樂、精神慰藉等養老服務問題,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從2012年我省開始新建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老人各方面的生活都有了較大提高和改善,也得到了群眾的認可。2013年省民政廳與省財政廳、省發改委下發了《關於做好全省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工作的通知》,2013—2016年每年建設1000個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為了實現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長效運行和規範管理,2017年6月,省民政廳、省財政廳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通知》,對已建成的照料中心的運行費用依照分類實行差別補貼,補貼費用由縣級財政承擔。原則上不提供用餐的,每年補貼不低於1萬元;提供用餐的,每年補貼不低於3萬元,補貼標準由各地確定;對日間照料示範村,以獎代補,省級每年給予1萬元獎勵,用於運行費用,通過差別補助、鼓勵先進,推動全省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實現長效運行。

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從2017年開始到2020年,全省每年還將新建600個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到2020年,符合標準的農村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覆蓋60%以上的農村社區,加強農村養老服務有效供給,解決農村留守、空巢、高齡老人的實際生活困難,進一步增進老年人福祉。

此外,山西省多年來一直倡導社會力量資助或捐助運營困難的日間照料中心。2017年山西省民政廳通過下發倡議幫扶文件、開展“陽光幸福工程”,倡導社會組織和企業“一對一”的幫扶貧困地區的日間照料中心。“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想實現全省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健康運營,這還遠遠不夠。下一步,我們將採取積極穩妥的措施,力爭建一個活一個,全面實現日間照料中心服務農村老年人的建設初衷。”山西省民政廳巡視員李太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老人、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十三五”期間,我省將繼續加大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和投入力度,力爭實現全省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幸福工程覆蓋全部千人以上行政村的目標,讓更多的農村老年人特別是孤寡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驛站”。

(本報記者 裴雲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