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鄲 摩崖刻經

山頂媧皇閣外山崖上有北齊時期的摩崖刻經6部,多達13萬字,被譽為“天下第一壁經群”,在我國佛教文化中享有盛名。

河北邯鄲 摩崖刻經

在媧皇古蹟之文物中,當首推摩崖刻經最為珍貴,為此處古蹟之精髓。摩崖刻經,共分五處鏤於崖壁,總面積為165平方米,共刻經文13.74萬餘字,最大的一處,面積54.18平方米,字數也多達4.1萬有餘。字體全為魏碑書法,“銀鉤鐵畫,天下絕奇”,堪稱藝術珍品。所刻經文內容,均屬大乘佛教之經典,這對研究佛教和北齊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貴的歷史標本和資料,在國內也屬罕見。從國內現存的北齊石刻看,內容多與佛法有關,在當時雕佛刻像之風較盛,但以巨大的工程來摩崖石刻藏經,還很少見,可以說,無論在石刻建築、藝術價值和藏經內容上,媧皇宮的摩崖刻經均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它也是北齊文化的一個縮影。同時也可看出,媧皇古蹟始於崇佛刻經,而後才立廟拜神,這也體現了漢民族文化心理的特點,即崇佛與崇神並舉的多種崇拜的宗教觀念,所以,從摩崖刻經到媧皇古建也是中國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相結合的一個形象的見證。

河北邯鄲 摩崖刻經

刻經共六部:有《思益梵天所問經》、《十地經》、《佛垂般涅盤略說教誠經》、《佛說孟蘭盆經》、《深密解脫經》、《妙法蓮花經》。總刻經面積為165平方米,1187行,137400餘字。是我國現存摩崖刻經朝代最早,字數最多的一處,極為珍貴,有極高的研究價值,被譽為“天下第一佛經群”,為歷史學家和書法家所珍視。

河北邯鄲 摩崖刻經

北齊摩崖刻經群是媧皇古蹟之精髓, 共有六部:《思益梵天所問經》、《十地經》、《佛垂般涅 ? 略說教誡經》、《佛說盂蘭盆經》、《深密解脫經》、《妙法蓮花經》。 刻經面積 165 平方米,分 5 處刻於崖壁之上,共刻經文 13.7 萬多字,字體有隸、楷、魏碑體, “ 銀鉤鐵畫,天下絕奇 ” ,堪稱藝術珍品,是我國現有摩崖刻經中時代最早、字數最多的一處,也是我國佛教發展史上、特別是佛教早期典籍中彌足珍貴的資料,對於研究我國早期佛教地域、流派及書法鐫刻演變歷史有著重大意義和價值,經考證為 “ 天下第一壁經群 ” 。

河北邯鄲 摩崖刻經

主體建築媧皇閣共分四層,通高 23 米,擁群峰以渲勢,依懸崖以據險,奪天工以稱奇,臨清漳以蘊秀,涵攝了山川之鐘秀,彙集了古建之精華,玉宇懸空,瓊樓聳翠,上臨危巖,下瞰深壑,為河北省古建築十大奇觀之一,素有 “ 活樓 ” 、 “ 吊廟 ” 之美稱。

河北邯鄲 摩崖刻經

摩崖刻經是我國乃至全世界佛教典籍中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媧皇古蹟之精髓,它是北齊文化的一個歷史縮影,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被譽為"天下第一壁經群"。 摩崖石刻《法華經》和《深密解脫經》。字體工整,挺拔秀麗,為北齊時所刻。在奶奶頂門內石壁上,有北齊碑一通,正面刻有“古中皇山”四個大字。在山崖上,有明萬曆年間“天造地設之境”的大字石刻。此外,還有北齊時期開鑿的石窟。媧皇宮古樸清幽,歷史悠久,對研究歷史、書法、石刻藝術及佛教淵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