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娘欲哭無淚:一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監督,4個人在推卸責任!

私信“績效”獲取薪酬績效管理100分鐘獨家內部學習視頻!

導讀:

案例1:

近日有位讀者和我反映:

他是一家傢俱廠的員工,但是待不下去了。說廠裡大概有幾十號人,但是領導管理者卻有十幾個,平均不到五個人就有一個是領導。更有一些老員工,來上班的唯一工作就是打卡,完事後有工作也是指派給別人。這些領導者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反正也不影響拿工資。就這樣懶散的混日子。樂在其中。

老闆娘欲哭無淚:一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監督,4個人在推卸責任!

總之:3個人監督1個人幹活,還有4個人在偷懶。不僅如此還理直氣壯的推卸責任。

案例2:

企業大了,員工也多了,但老闆明顯感覺到:和前幾年相比較,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越來越低,變得也越來越計較了。以前人數少的時候,管理也不費勁,員工積極性很高。現在人多了,管理花了挺多力氣,但是效果甚微。

為什麼員工的積極性越來越低?癥結在哪兒呢?

在創業初期,每個人都可以不計報酬、不計得失、不辭辛勞、不分彼此,甚至加班加點、廢寢忘食。

企業一但做大了,那種艱苦奮鬥、不計報酬的奉獻精神就沒了,不分上下班的工作幹勁和熱情態度也不見了;

關心企業、互相幫助、團結如一人的融融人情氛圍也消失了。

老闆娘欲哭無淚:一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監督,4個人在推卸責任!

我進行了分析:

老闆娘欲哭無淚:一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監督,4個人在推卸責任!

總結:

由以上分析可知,駱老闆公司的問題就在於:

首先,對快速成長企業的經營管理缺乏經驗;

其次,怎樣讓高工資發揮激勵作用認識不夠;

第三,激勵手段過於簡單,且不配套、不繫統。

我認為:惰怠就是一種最廣泛、最有害的腐敗,人人皆有可能為之,不要以為與己無關。置公司於死地的就是這種惰怠。

這裡,我想說:傳統的薪酬模式是無法調動員工積極性的:

傳統薪酬結構設計:

彈性小: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業務崗位的固定部分可達80%以上。

無法衡量:員工收入與其價值不能相對有效地衡量出來。

薪酬與員工價值失衡:價值應等於價格,員工付出、創造的結果與其收入沒有直接對等關係。工作量=產值+價值

缺乏激勵作用,無法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消極怠工。

物質利益是絕大多數人的第一驅動力,傳統薪酬績效缺乏活力。

員工都是抱著打工者心態工作,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幹多幹少工資都一樣。

老闆娘欲哭無淚:一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監督,4個人在推卸責任!


給大家特別推薦一種老闆與員工共贏的加薪模式:KSF增值加薪法。

這種模式,其特點就是:

1.打破固定薪酬模式,員工的工資收入與他的價值貢獻全面融合。

2.讓員工為自己幹、為自己加薪,全面激發員工創造顯性價值的熱情。

所以做薪酬模式的激勵性非常重要,為了避免高層佔據高位不做事,我們必須拋棄傳統的薪酬模式,改用KSF薪酬模式。

即通過對員工創造的結果和價值進行量化,與員工所得的報酬進行深度掛鉤,強調以“結果”和“價值”換取報酬為導向的企業文化和薪酬全績效模式。

老闆娘欲哭無淚:一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監督,4個人在推卸責任!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

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

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

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

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

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與傳統薪酬、績效模式相比,KSF薪酬全績效模式著眼於五個要點:

1、大彈性、寬幅:

定量薪酬講求的是穩定,變量薪酬追求的是激勵。

2、高績效高薪酬:

員工創造的越多,獲得的回報就應該越高。多勞多得,才符合人性需求及市場規則。

3、利益趨同:

老闆娘欲哭無淚:一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監督,4個人在推卸責任!

·KSF模式的追求結果是: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賺的就應該越多。

4、激勵短期化:

沒有努力的現在,何談美好的未來。

5、管理者轉向為經營者:

管理者為老闆打工,經營者必須為自己幹、團隊一起幹。管理者只關注自己的收入,經營者必須創造價值和增值。

本文所講的:激勵性KSF薪酬全績效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設計案例:某企業生產經理的KSF薪酬績效設計表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寬帶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每一個指標設定一個平衡點(平衡點選在過去一年的數據平均值,或者是老闆和員工達成的共識點),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員工就可以拿到這部分薪酬。

老闆娘欲哭無淚:一個人在幹活,3個人在監督,4個人在推卸責任!

如果採用KSF薪酬模式,他會有6-8個加工資的渠道,在原有平衡點上:

KI:根據數據分析,我們選取平衡點68720,產量每超過500,獎勵經理25元,每降低500,少發25元;以此類推:

K2:輔料成本率:平衡點:6.83%,每降低0.02%獎勵8元,每超出0.02%,少發 8元;

K3:工資費用率:平衡點:5.69%,每降低0.01%獎勵6元,每超出0.01%,少發 6元;

K4:產品性能合格率:平衡點:30%,每超過5%,獎勵經理50元,每降低5%,少發50元;

K5:附件報廢率:平衡點:0.51%,每降低0.01%獎勵11元,每超出0.01%,少發 11元;

K6:核心員工保留人數:平衡點:11,當月0流失,全發,半年0流失再獎勵200元,每流失一人 少發 100元;

K7:..............

總結:

KSF全績效模式,給員工提供了6-8個加薪渠道 ,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對企業而言,員工更加積極工作,創造了更多更多的價值,拿到 高薪是應該的,而且企業是拿出員工創造的超額利潤部分給員工加薪,不會增加企業成本。

在這樣模式下,老闆是希望員工拿高薪的,因為員工拿高薪說明結果導向做的好,做出貢獻高,企業也一起獲利,這就叫共贏

本文所講的:激勵性KSF、積分式管理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瞭解更多》鏈接購買!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