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迅支付違反反洗錢規定,被央行重罰170萬!

環迅支付違反反洗錢規定,被央行重罰170萬!

近日,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以及《支付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被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處罰,罰款人民幣170萬元,決定日期為2018年7月20日。

據央行公示信息顯示,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環迅支付”)主要因以下四項違規被罰:

1、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

2、未按照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

3、未按照規定報送可疑交易報告

4、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

環迅支付違反反洗錢規定,被央行重罰170萬!

支付百科查詢,環迅支付於2008年7月14日註冊,是行業老牌支付公司,支付業務範圍包括互聯網支付(全國)、移動電話支付(全國)、固定電話支付(全國)、銀行卡收單(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福建省、天津市),2016年5月成功續展。根據續展結果顯示,環迅支付主動終止在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福建省、天津市以外地區開展銀行卡收單業務的。

頻發罰單收緊牌照

在眾多的違規原因中,違反反洗錢規定是重災區之一。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團伙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移贓款和洗錢案件的頻繁發生,導致了第三方支付機構因此被屢屢處罰。

此外,第三方支付機構因涉及虛假商戶入網、收單業務違規、“二清”等受罰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據統計,從2011年開始,央行陸續向市場發放了270餘張第三方支付牌照,而隨著監管的強化,目前存量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只剩239張。

謝司、樊司均表態:嚴管成為常態

事實上,央行此前就為了規範第三方支付行業亂象,對銀行卡收單業務不斷加強整治力度,並對資金二清違規行為及虛假商戶等現象進行監管。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謝眾此前表示,將繼續清理無牌違規支付公司。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表示,將繼續把“能進能出”作為市場監管常態,加大市場退出力度。

一邊是將犯了錯的企業開具罰單、吊銷牌照,另一邊是斬斷了新設支付機構的口子,嚴監管已成為央行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監管的主基調。

對於業務量小、社會危害程度輕、能夠積極配合監管部門行動的無證機構,可給予整改期,限期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予以取締;對於業務規模較大、存在資金風險隱患、不配合監管部門行動的無證機構,依法取締。

採取集中曝光和處理的方式,整治一批未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非法開展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典型無證機構,發揮震懾作用,維護市場秩序。

4月末,央行支付結算司下發了《2018年重點抽查工作指導意見》,其中明確了對支付行業檢查的重點,包括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整治、銀行結算賬戶管理、支付機構備付金管理、“二清”違規行為、“斷直連”情況等幾大方面。

5月14日,央行支付結算司司長謝眾表示,人民銀行2018年將繼續大力推動我國非現金支付環境的建設,指導市場主體對企業、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支付產品。同時,持續做好正本清源工作,進一步加大市場監管力度,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對各類違規支付行為的整頓處罰絕不手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