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著別人鼻子走的談話藝術,原來可以這麼用

我們公司附近有幾家做快餐的小店,周邊的職場人幾乎都在這裡解決午餐。幾家店菜品、裝修等相差無幾,但是有一家店的生意就是比其他幾家好。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這家店的老闆很會說話做生意。其他幾家店的老闆面對來就餐的人一般都是詢問,“要點什麼”、“想吃點什麼”等等開放式的問句。而這家店的老闆問的就比較有技術含量了,他一般是問用餐的人“今天要三個菜還是兩個菜?”、“今天來點紅燒肉還是糖醋排骨?”雖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按照他的套路走,但是大部分人都會在兩個選項中選擇其中一個,而這些做選擇的人中更多的會傾向於選擇後面的那個選項。而這些來就餐的人,每次在這裡消費總是會比去其他幾家消費多那麼幾塊錢到十幾塊錢,所以這家店的生意好是有道理的。

牽著別人鼻子走的談話藝術,原來可以這麼用

這家老闆的詢問方式和這些就餐者的回答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仔細的觀察和思考不難發現,其實老闆有意識的在引導這些就餐者來按照他的設想走。這種與人溝通的技巧放到職場中也是一樣的適用的。職場中,我們經常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而當我們和別人談話時,面對一些左右皆可的問題,如果你給你的談話對象幾個選擇,他們往往會選擇後面的選項而非前面的。這看起來很奇妙,其實也是和職場中大家早已養成的思考習慣有關。

牽著別人鼻子走的談話藝術,原來可以這麼用

那麼要如何才能將這種談話藝術使用起來呢?這裡有兩個地方需要注意:

1、面對的問題必然是相對開放

所有有明確答案或者有原則性的問題,其實都有固定的答案。比如一加一等於幾這種計數類問題,不管你如何設置選項和順序,答案只會是二。同樣的,當在職場中和領導、同事溝通時,一些有固定答案或者限制的問題,這個方法也不適用。比如,一份確定今天就要上交的文件,你問領導“今天要還是明天要”,答案始終都是“今天”。

牽著別人鼻子走的談話藝術,原來可以這麼用

2、給出兩個封閉式的答案選項

當已經明確這個問題是有一定開放程度的,那麼我們就可以開始牽著談話對象的鼻子走了。首先,我們先主動的“封閉”問題。其次,答案選項過多,兩個為宜。過多的選項會讓人一時難以給出答案。比如,領導交付給你一項工作,你想知道完成的期限是什麼時候。我們不妨可以主動提出兩個合理的選項,比如“這周完成還是下週完成”。只要時間允許,一般領導都會選擇下週,給你足夠的時間。

其實要讓別人跟著你的思維走,給出你想要的答案,就是讓他做非A即B的選擇題。在面對有選擇的情況下,很多職場人都不會跳出限制主動的思考其他答案,同時大家也都習慣於最後總結或者做決定。這就是大家總是會選擇後一選項的秘密。

我是肥宅,關注我,一起成為老闆眼中不可缺少的人。

牽著別人鼻子走的談話藝術,原來可以這麼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