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這種天然肥料,一定要利用起來哦

水草正常生長到一定階段會自然老化,水草在生長階段不停的從水體吸收有毒有害物質,達到淨化水體的目的。但是水草生長到一定量,超過池塘負荷,會到一種臨界點,既是白天製造的氧氣不能滿足夜晚自身的消耗,水草就會開始老化死亡。遇到惡劣天氣,水溫異常,水草死亡量大會缺氧導致翻塘。割草很關鍵,去掉老化水草,促進新水草的生長。

割草是有講究的,氣候是一方面,隔多深是一方面。有研究割草強度(割草深度和水草整體深度的比例)及割草次數會延長水草的恢復的,這有專門的研究,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搜索。

至於控草藥物,控制水草生長,也會控制水草從水體中吸收有毒有害物質,降低池塘整體溶氧水平,降低螃蟹脫殼生長的效益。

可以用沉網隔開一定面積養殖草魚,水草生長到一定階段就可以割草餵魚,草魚吃草後排出的殘渣糞便又可以起到肥水的效果,既增加水體肥度,又增加效益。


對於水草上泥漿增多,又有纖毛蟲的問題,其實渾水、濃水都易生長各種各樣的蟲,這些蟲其實是淨化水體的,只是時間慢很難達到養殖中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很多人都推薦殺蟲。其實這些是沒有必要的,只要保證水體中的懸浮有機質少(渾水是泥沙多底層有機質吸附於水體,濃水是藻類死亡的有機質多),就可以達到防蟲的目的。而且螃蟹脫殼是會將纖毛蟲一塊蛻去的,蛻殼後保證水體不混不濃就行。

怎麼除掉水草泥漿,腐殖酸鈉就行,即能除掉水草泥漿,又能激活促進水草生長。

餌料不足,水體老化,底泥中有機質過多是水草泥漿產生的主要原因。底層魚、小龍蝦過多極易導致餌料不足,龍蝦螃蟹會對破壞水草,底泥中的泥沙有機質等會粘到水草上,下雨、大風天氣,底泥不穩定,泥沙有機質也會起來,更有新開塘口水面和池埂接觸面最好用密網、薄膜等隔起來,防止沖刷的泥沙進入水體。

水體老化死亡形成的有機質也會粘附在水草上。使用微生態製劑,有效降低水體中的有機質,微生態底改激發底泥活性,定向分解底泥中的有機質。生長過旺的問題前面已經提到就不用再闡述。(文章來源:中國水產第一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