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有料」政治局會議爲何市場不買帳?

8月1日大盤調整超50個點,迎來“開門綠”,剛剛開完的政治局工作會議,對股民來說是傳達了眾多的利好。然而市場並不買賬,甚至多有“見光死”的感覺,是會議的利多程度有限嗎?還是市場對利好有錯誤的解讀?國內經濟平穩運行,外部矛盾增加不確定性,新時代下迎來新問題新挑戰!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工作會議,為下半年經濟工作定調,會議具體從傳達了什麼樣的政策信號,對我們關心的股市和民生又有什麼影響?我們從六個方面進行解讀:

第一擴內需、補短板重點在基建

供給側改革的具體內容是“三去一降一補”,即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降成本、補短板。在今年的兩會和其他的一些高層會議中已經明確今年的重點任務是補短板,本次政治局會議也就補短板做出了重要的指示。首先積極財政政策要在擴內需和調結構上發揮更大作用,考慮貿易衝突的不確定性,下半年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將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將發力,1.35萬億地方專項債額度有望加快發行;其次是基建投資增速下半年有望顯著反彈,基建要加大補短板的力度,上半年部分中西部省份投資增速下滑過快,高鐵、電力、鄉村振興等相關的基建方向有望顯著發力,全年基建投資13-15%增速有望實現。

第二政治局會議關鍵字——穩

會議用十餘個“穩”字勾勒出下半年中國經濟工作的任務,總體看,要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具體來說,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內部經濟具有下行壓力、外部中美貿易摩擦衝擊,穩增長是避免系統性風險的重要手段,所以下半年的財政政策不宜太緊,貨幣政策同樣有望繼續維持相對積極,流動性將持續改善。

第三防風險,深化金融服務於實體

我國經濟當前最主要的風險點社融的快速下行,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實體經濟相對薄弱,也是對央行貨幣政策目前最重要的考量。流動性合理充裕有利於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現在實體企業融資面臨的不光是資金總量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疏通資金的傳導機制,確保資金精準投放到薄弱領域。在去槓桿大方向不變的前提下,如何協調各政策的落地,控制節奏,如資管新規的變化與過渡,央行向市場投放的貨幣節奏等。但是資本是逐利的,如何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意願,有效的疏導才是關鍵。

第四擴大開放還是工作重點

會議提出要落實擴大開放、大幅放寬市場準入的重大舉措,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精心辦好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改革開放40週年政策催化,貿易戰倒逼對外開放提速,海外資本流入勢不可擋。下半年,自貿港加速探索,產權保護,市場準入、產業政策等方面深化改革,要繼續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

第五“房住不炒”地產調控不鬆勁

本輪始於2016年房地產調控仍未結束,初見成效的同時不可無視結構性矛盾,一些熱點城市房價漲幅較高,需要嚴格把握“房住不炒”原則,堅持“因城施策”的精準調控手段,營造有序健康的房地產市場,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因此地產調控政策短期不會轉變,維持全年地產投資累計增速緩慢下行。

第六穩就業,保民生

下一步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著力點之一就是保持支出強度,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民生的投入強調發揮支出效益。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52萬人,重點群體就業基本穩定,但就業仍面臨壓力。確保工資、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強化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做實做細做深社會穩定工作。

綜上,我們對於政治局會議已經有了一個簡單的瞭解,不難看出,傳達的積極信號明顯是利多市場的,然和今日的調整,更多的是多頭動能的衰竭,清洗了一定的獲利盤,其次指數2691以來的反彈並不是單純對該會議的預期型上漲,所以也並不存在利好兌現的簡單解讀,今日泥沙俱下般的調整或有錯殺的空間,短線不必過分恐慌,維持對八月份弱勢震盪的預期,回調低吸依然是當前市場的確定性機會。

掃一掃免費診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