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戰因國家而適宜

在保匯率還是保樓市這個艱難抉擇上,曾經有兩個鮮明的案例。日本選擇保匯率,而俄羅斯選擇保樓市。

先來說明下,為什麼樓市和匯率難兩難全?

既然要二選一,那肯定是整體經濟出問題了,如果要保住匯率,就必須讓外面的錢願意進來。但外面的錢也不傻啊,你的資產價格那麼貴,誰會進來呢?所以要保住匯率,樓市往往就只能當棄子。

同理,一旦樓市價格保住了,而資本又可以自由流動,那麼經濟問題來臨之際,感覺到風險的外資,必然會選擇高位套現離場。別人在拼命拋售,你可以動用外儲保接盤,但這對外儲的消耗極大,一旦耗盡匯率還是會大跌。

經濟戰因國家而適宜

一、日本——保匯率棄樓市

日本樓市的崛起與經濟的騰飛密切相關。戰後短短20年,日本GDP保持高速增長,城鎮化率迅速提高到了69%,20年間,日本地皮價格平均漲了30多倍,重點城市地皮漲幅超過40倍,年平均漲幅超過20%。

經歷了20年的高速增長,日本經濟在七八十年代也進入了調整期,這期間發生了兩件大事,一個是70年代的石油危機,1972年至1974年石油價格漲了3倍多,這對外向型經濟的日本打擊不小。二個是1985年的廣場協議,這個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就是大家一塊要求日元升值,結果出口急劇萎縮,進口大量增加,結果到了1986年日本經濟開始衰退,通脹轉為通縮。

日本是外向型經濟體,匯率的重要性要高於樓市,所以從1986年開始日本開始執行寬鬆貨幣政策,連續多次降息。

此舉進一步刺激貸款流向房地產,進而刺激地價和房價的上漲。到1991年,日本各銀行累積貸款額相當於當年日本GDP的90%,而同期美國這一比例僅為37%。

廣場協議讓日本當年高價入手的海外資產大幅縮水,而在國內,槓桿也已經接近極限,為了防止泡沫繼續下去,從1989年開始,日本央行開始加息,基準利率從2.5%上升至6.0%。

除了利率,流向房地產領域的貸款也被嚴格控制,地價稅也同時推出。自1991年開始,日本房地產開始崩盤,直到2000年,日本宅地價格平均下滑20%以上,重點城市下滑超過50%。

經濟戰因國家而適宜

二、俄羅斯

俄羅斯的經濟在21世紀初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這主要是得益於兩點,一是21世紀初國際能源價格上漲,俄羅斯受益良多,二是全面利用外資。

經濟的高增長往往伴隨著M2的快速增長,俄羅斯也不例外,印鈔是馬不停蹄,錢多了就如容易推動資產價格上漲。

不僅如此,俄政府在發展房地產方面也不遺餘力。2005-2009年,時任俄羅斯總理普京還將住房列入國家四大優先發展項目,到了2012年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表示要讓35%的俄羅斯人住進自己的房子。

有了這兩位的定調,下面的各路資本自然是競相進入房地產行業。不過到了2008年,美國那邊日子不好過了,俄羅斯這邊也得跟著咳嗽,人們收入縮水了,銀行貸款貴且不好批了,房地產項目一個接一個的停工。

俄政府採取了幾項措施,一是劃撥專項預算為軍人和貧困家庭購買住房。二是保住銀行房貸業務,還貸中的購房人可以申請緩交,由政府墊資。幾番下來,俄樓市成功在2009年止跌回升。

但這還沒結束,2014年跟烏克蘭鬧了一通後,西方國家不讓資本進入俄羅斯,這下斷了俄的資金來源,更為麻煩的是,俄賴以依靠的能源收入也因為油價下跌而銳減,看到這種情況,已經進入的外資,看到形勢不對也開始撤出保命了。

俄羅斯此時的選擇是保住樓市,放棄匯率。自2014年3月其,先後6次上調基準利率,從6.5%一路上調至18%,並允許盧布自由浮動,隨後盧布應聲下跌,累計跌幅超過了30%。

俄羅斯之所以選擇保住樓市,其實也很無奈,剛開始是打算拼一拼的,但無奈外儲實在有限,1000億美元砸下去也不見效果。雖然現在俄羅斯經濟仍然處境艱難,但好在房地產並沒有來添更多的麻煩。

經濟戰因國家而適宜

俄日選擇雖然不同,但問題的出現卻有相同的誘因。比如兩國都因為匯率市場的變化導致國內流動性過剩。俄羅斯盧布在2003年開始升值,隨後吸引國際資本進入,再加上國內利率下調,進而刺激資產價格上漲。日本則是因為廣場協議導致日元升值,最後不得不大幅降息緩解國內經濟壓力,但釋放的流動性也都主要湧入資產領域。

不同於俄日,中國資本市場尚未完全放開,規模性的資本外逃和人民幣超貶的情況並不容易出現。當前人民幣也表現強勢,所以單純二選一很難在我們這裡上演。

長期來看,我們更可能的選擇是,通過收入增幅跑贏房價漲幅,來解決房地產的問題,到時候泡沫也就不是泡沫了,謂之“化解”,而非“刺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