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生大事,數十架美軍戰機緊急撤離,目前已致200多人死亡

在我們的印象中,軍事基地都是安保嚴密、防護充分的地方,別說是暴雨颱風了,就是核威脅也拿它沒辦法,而且預警機制完善,物資準備充足——事實上的確是這樣的,軍事基地相較於民用設施,就像軍艦之於民用船舶,其防護性和安全性都要更勝一籌。但是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不得不承認,它仍然是脆弱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堪一擊的。

日本發生大事,數十架美軍戰機緊急撤離,目前已致200多人死亡

日本發生大事,數十架美軍戰機緊急撤離,目前已致200多人死亡

近日,太平洋8號颱風“瑪利亞”登陸日本,給日本民眾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截至截稿時官方統計的死亡人數已經達到了200人,財產損失更是無法統計。隨後,“瑪利亞”橫掃安德森空軍基地。就算有各種各樣的預警機制和保護措施,安德森空軍基地在臺風面前仍然不堪一擊——數架KC-135加油機被颱風摧毀,還有數架或十幾架戰鬥機不同程度受損,目前處於無法飛行的狀態。

至於基地內部設施的損壞程度,美軍發言人拒絕透露,不過我們也能猜出一二,那就是其內部也已受損嚴重。

與此同時,為了防止嬌貴的F-22戰鬥機受損,美國空軍決定將其撤回本土,看來美國人也對自己的基地沒了信心。

堅固的軍事基地也無法抵抗大自然的力量,而民用設施,更是不堪一擊,不過這也沒辦法,畢竟人類和大自然相比實在是太渺小了。

渺小的人類

那麼歷史上,人類有沒有直接對抗過大自然呢?也是有的。

比如在1935年,日本海軍訓練時就頭腦一熱,直接衝進了颱風中。當時日本不顧國內形勢不好,刻意擴軍備戰,全民都陷入了擴軍和練兵的熱潮中。日本海軍自然也是這樣。

在一次實戰演習中,第四艦隊途遇颱風,本來按計劃艦隊應該轉向躲避,但是日本海軍可一直把美國海軍當作假想敵的,以日本的國力和戰略資源儲備要和美國對抗談何容易,所以日本海軍在訓練中就特別注重士兵的勇敢精神。第四艦隊司令官松下元覺得,如果連臺風都怕,那遇到龐大的美國艦隊自己的士兵還不得作鳥獸散?於是,他下令艦隊不得轉向,直衝颱風的風眼。

日本發生大事,數十架美軍戰機緊急撤離,目前已致200多人死亡

日本發生大事,數十架美軍戰機緊急撤離,目前已致200多人死亡

當時,艦隊裡的士兵對臺風也沒什麼概念,可直到遇上臺風,他們才明白什麼叫做一切都晚了。

新型式的“特型驅逐艦”艦首幾乎全被削去,數艘驅逐艦艦橋被海浪拍扁,日本海軍寶貴的“龍驤”號航母(日本海軍在二戰中各種航母一共才十五艘,其中還有不少因為沒有飛機而失去了作戰能力)的飛行甲板也被巨浪砸塌,尾部的機庫壁被海浪衝破,海水翻卷著湧入機庫,彈藥庫的彈藥也大量進水,人員失蹤更是無法統計。

這次損失給日本海軍造成了重創,第四艦隊幾乎完全喪失了戰鬥力。

日本發生大事,數十架美軍戰機緊急撤離,目前已致200多人死亡

不僅是日本,美國人也正面對抗過颱風。哈爾西是美國海軍著名將領,以強硬著稱,他率領的第38特遣艦隊由7艘大型航母、8艘戰列艦和近百艘其他艦艇組成,但是在他的帶領下,這支龐大的艦隊直闖眼鏡蛇颱風的風眼。當然後果是慘痛的,3艘驅逐艦的沉沒,13艘航母損壞,146架飛機損失,這次事件後哈爾西直接就被送上了軍事法庭,儘管後來證明這不是他的錯,是情報失誤造成的。

應對之策

不過,天有不測風雲,我們很難保證船隻在水面航行的時候,不遇到災害性的天氣,那麼我們有什麼防範措施嗎?

一般來講,陸上設施直接加固,精密器械儘早轉移即可,但是海上遇到的颱風可就危險多了。不過,我們還是有一些應對措施的。

首先,軍艦的防水性和密閉性普遍好於民用艦艇,所以抵抗颱風的能力一般要強些。

其次,遇到颱風或者海嘯時,關閉水密門和舷窗,加固艦體薄弱部位,也是個辦法。

最不濟的情況下,拋棄一切重物,這樣就算被攔腰斬斷也不至於一下子沉沒,還有機會等待救援。

日本發生大事,數十架美軍戰機緊急撤離,目前已致200多人死亡

當然,最好的方法還是避開臺風。在遭受過損失後,各國海軍發現加強氣象預警才是最好的辦法。而且,這種天氣下潛艇部隊有著獨特的優勢——海面上是滔天巨浪,海下幾十米卻是很平靜的,這種天氣也不少,而且這種天氣下對方的反潛措施一般要鬆懈的多。

颱風對始終在水下航行的核潛艇幾乎沒有任何影響,但對於隔一段時間就需要上浮充電的常規潛艇來說就有點危險了。不過目前,AIP技術提高了潛艇的水下續航力,但仍比不上核潛艇。潛艇的線型比如水滴形,都是為水下潛航設計的,耐波性能本來就比水面船差得多。如果在大風浪區進行水面航行,那自然是十分危險了,但潛艇要是潛入及時乃至幾百米深的水下,那再大的颱風也都奈何不了潛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