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二代及農二代的學校


工二代及農二代的學校

七十年代,廣東省汕頭市冶金工業局屬下的惠來西嶺礦辦了一個學校,那裡是山區,鄰鄉是西嶺肚,湖美村,奎池等,附近的鄉村也到礦辦的學校讀書。那年,我在讀高一,班裡就有來自西嶺肚村及湖美村的十多名學生。

在那個年代,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非常牛逼,農民是工人階級的同盟者,都是無產階級的主要力量,要做什麼事,都要從政治高度來考慮。

於是,高一開學第一課就是開會,然後分組討論,主要就是討論一下工農聯盟的問題,那時,我們是代表工人階級,村裡來的是代表農民階級。印象深刻的就是在集中彙報時,代表農民階級的洪同學出口成章,彙報問題邏輯清晰,有點有面。他說,工農聯盟要集中統一在一個點上及三個方面五個層次。老天,我們這些工二代才沒有想那麼多,只是想多了一些小夥伴,將來,如何去農村玩,如何去弄些好吃的水果,根本沒想到如此之高的層面。這也難怪,因為西嶺肚村的學生有幾個年齡較大的,一個年紀最大的可能都結婚了。所以,他們比我們懂得更多。他們每天都是走路來回,中午走回去吃飯,來回一次要一個多小時。而湖美的同學更辛苦,他們也是每天來回都是走路,每天要走大概三小時的路,中午是自己帶飯吃,記得他們那時是四個人,叫乃才,乃榮,木香,水合,他們都很憨厚,樸素。讀書期間,大家也是暗地裡較勁,互相PK,最後是大家都差不多,但學習尖子還是洪同學。西嶺肚的同學學習成績都不錯,文學基礎也比較好,性格也比較開朗,但他們對於玩,不內行,尤其是體育運動,籃球,乒乓球,他們都不會打。

高一讀完後,要升高二了,礦區卻不辦高二了,我們就去葵潭中學讀高二,而西嶺肚及湖美的同學就去鰲江中學或東港中學讀書了。從此,大家就沒有見面了,不久,到了八十年代末期,礦區由於資源枯竭,也倒閉了。大家各奔前程,我的同桌,在多年以後,繼承父業,回村裡當了書記,有的同學去當兵,有許多人去了深圳。 我有時也會到西嶺肚村摘荔枝,但都沒見到我的同學。倒是我妹妹這一屆學生經常聯繫,聚會,同學家裡有什麼困難或遇到什麼比較大事,都會互相關照,支持,幫助。真正表現了大山溝裡面的同學真誠感情。

現在,雖然礦區已倒閉,曲終人已散,但還是有人在礦山養雞或種水果。值得慶幸及讓我們看到希望的是老妹的同學,在西嶺礦的大山裡種了幾百畝中草藥牛大力,山上也養了雞。過去雜草叢生的陰森森三條坑,荒無人煙,過去的山路也都被野草湮沒,沒人敢進山。現在,他僱了幾輛挖掘機開山造路。現在,路都修到過去極其偏僻的三條坑石門樓,汽車可以直接開到山上,站在高崗上,可以看到周邊的許多高速公路,懷抱著這大山溝。不久,牛大力就可以收穫了,老妹的同學就可以再發展了,估計幾年以後,這裡會成為一個以種植為主題的旅遊景點。到時,西嶺礦又可以迎來新的發展。

這也是重新振興西嶺礦的希望之光,也是我們這些對這片大山有深厚感情的夢想。

我期待。。。。。。

工二代及農二代的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