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潑打滾是天性,家長需要教會他們如何控制情緒!

有很多孩子都會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是沒有做成自己想要做的事,而撒潑打滾或生氣,有時甚至會打人。其實,孩子也和大人一樣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對孩子來說他們還在學習認識自己的情感,及學習在困難時如何剋制自己的憤怒。

作為家長,我們要教會孩子及早識別自己發脾氣的誘因及如何控制自己。實際上孩子的生活環境對他們來說很複雜,充滿各種各樣的挑戰,絕不是家長看到的那麼“單純”。比如說他們會在小區裡碰到比他們大的孩子,有可能手裡的玩具被搶去;幼兒園的老師不耐心,經常對孩子們喊叫;媽媽動不動就說教等等。這些對大人來說很正常,但孩子會覺得有巨大壓力。

孩子撒潑打滾是天性,家長需要教會他們如何控制情緒!

孩子的脾氣秉性也各有不同,有的孩子比較溫和,有的孩子自控力很差。

試試下面的辦法,幫助孩子控制憤怒!

減少讓孩子發作的隱患

一般家長都知道什麼會讓孩子發脾氣或憤怒。家長要儘量避免把孩子放在一個容易讓他失控的環境裡,如安排他和最愛欺負他的孩子玩。

找出誘發的原因

在孩子的憤怒過後要和孩子談談到底是什麼引發了他的發作。如媽媽問“我剛才讓你去收拾房間,你為什發火?”“我剛要看個我最想看的電視節目,你就沒完沒了的嘮叨,你是不是故意的不讓我看呀?”通過耐心的交流,也許可以避免下次的發作。

孩子撒潑打滾是天性,家長需要教會他們如何控制情緒!

發脾氣之前先進行自我排解

當我們知道了引發孩子憤怒的因素後,就要教會孩子調整及及時糾正發作前的一些負面想法。平時也要注意讓孩子練習遇到不同情況,該如何自己排解來防止發作。如一個五歲的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玩遊戲輸了時總是發脾氣,他腦子裡在對自己說“我就是不如他,我永遠都贏不了他,他總是在顯擺自己比我強”。家長要教會孩子用正面的思維來戰勝負面思維,如“我已經盡力了,他比我大兩歲,我已經很棒了。再給我兩年一定能贏他”。有了這種思維,孩子可能就不會在輸了時發火。

孩子撒潑打滾是天性,家長需要教會他們如何控制情緒!

幫孩子制定面對困難時的應對計劃

比如說孩子在小區裡總是和某個孩子打架,家長需要找出兩個孩子打架的原因,如果是為了搶玩具,家長就要在兩個孩子打起來之前及時介入,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可能還需要雙方家長儘量避免孩子在沒大人時直接接觸。在孩子打起來之前要教會他告訴自己“給他玩一會兒也沒事的,有時候我也玩他的玩具”。一旦自我排解失敗,就要告訴孩子在快要打起來之前,找父母幫忙或者及時走開。如果真打架了,雙方父母都要把孩子帶走,找辦法讓他們平靜下來。

發生情況時,該如何處理?

我們需要在孩子憤怒時幫孩子排解憤怒。有的孩子只需要執行暫停(找個安靜的地方自己坐一會兒),有的需要帶孩子出去走走,聽聽音樂等等。在孩子平時脾氣好的時候問問他們怎麼才能使他們在憤怒時安靜下來,有時候孩子的建議真的很有效。

孩子撒潑打滾是天性,家長需要教會他們如何控制情緒!

多和孩子溝通交流

一旦一步步的計劃制定好了,要讓所有和這個計劃有關的人知道,如家裡人或學校老師。如上述的兩個孩子打架,雙方家長要交流如何預防孩子打架,及一旦打起來雙方的計劃是怎麼樣的。

有計劃就要堅決執行

如兩個孩子打起來之前,其中至少有一個孩子要及時離開這個場景,如果做不到就要承擔做不到時的後果。這個後果應該是事先和孩子說好的而且他也同意的,如剝奪他一天看電視的權力。

孩子撒潑打滾是天性,家長需要教會他們如何控制情緒!

一個計劃不行,再製定新的計劃

如果孩子試了幾次都做不到及時走開就要試試少讓兩個孩子見面了。

在幫助孩子學習控制自己憤怒的情緒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多次的失敗,其實我們自己也有控制不了自己的時候。一定要耐心及及時調整計劃,要讓孩子從小就學會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