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網貸問題平台出現的「套路」,你不得不防!

最近網貸行業的流動性危機,說白了就是資金端的問題,那目前有很多平臺已經開始著手在控制資金的流出,這其中有的平臺是通過控制轉讓的方式來把控資金流,有的是通過加息方式來吸引投資人資金的流入,更有被迫使用或者直接使用了下面2個“套路”來解決資產端的問題。

這些網貸問題平臺出現的“套路”,你不得不防!

第一個“套路”:平臺資金繞道數字貨幣,以期緩解資金兌付壓力

數字貨幣隨著曝光度的增加,已經引起了很多投資人的注意,這其中就包括某些想借由數字貨幣的投資來解決平臺資金兌付壓力的網貸平臺。

有知道或者混跡過幣圈的人都聽過一句話,“幣圈一天,人間一年”,這句話可能有誇張的成分,但是反應的實際卻一點都不誇張,幣圈的投資由於採用的是7*24小時,無漲跌幅限制的模式,因此更容易被操縱,而且監管相對也沒有現在的股市限制那麼多,所以說一些“有心”的網貸平臺把資金投資到幣圈,以期獲得超額收益,一點都不奇怪,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幣圈儘管可以獲得超額的收益,但是風險也不得不說特別大。

就目前的數字貨幣投資來說,更多的還是有投機成分在裡面,不光是說有資金就可以的,你還有一批“韭菜”的追隨者,把幣價推高的同時也有接盤俠來接盤你才可以全身而退,而且在操作幣價的同時,你還要防止對手盤的壓力,如果有人資金比你高,跟你對著幹,你有再多的資金也是扛不住的,所以說某些“有心”的網貸平臺採取這種極端的方式不得不說是一次冒險的遊戲,玩的好吧,可能真的能夠抗住這次的危機,搞的不好最後坑的還是投資人。

作為投資人來說,如果我們投資的某些“有心”的網貸平臺真的要把資金投資到數字貨幣中,是否有跡可尋呢?

首先,要看存管銀行,目前網貸平臺的存管銀行在註冊的時候,都必須對接到網銀的界面,並且需要設置交易密碼,這樣才是真正的存管,將平臺資金與投資人的資金分離;

其次,看標的,是否是涉及到自融,標的的真實性(是否有披露借款人信息,借款人來源)

最後,當然目前真正這樣做的平臺還是非常非常少的,但是在現階段,大家多留一個心眼,多去關注這些信息對大家的投資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僅僅知道的一個平臺已經爆掉)

第二個“套路”:上市公司收購,給旗下公司自融

網貸平臺在現階段要想解決資金端問題,似乎融資或者打包出售給上市公司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但是也就是我們看起來很靠譜的這種模式現在也有平臺出事。

首先,“上市公司”被妖魔化。

在中國,大家一提到上市公司,似乎都要高看幾眼,但是實際上市公司在國外很普遍,一個十幾個人的公司都是可以上市的。

在國外來說,上市的條件其實並沒有咱們大A股那麼嚴格,而且國外的資本市場也相對更成熟,散戶幾乎很少,都是機構在運作,這個也是為什麼在咱們中國一個上市公司能受到大家高看一眼的緣由,當然某些公司除外,比方說某多多,某生生物。

其次,某些上市公司自所以願意接手這個“燙手”山芋,並不是突然大發善心,而是另有目的,大家都知道網貸平臺相比較其他融資渠道來說,融資相對會更容易一些的,也就是基於這點,某些上市公司在接手平臺之後,會自動要求提供資產端與擔保,進而將客戶的資金融資到旗下的公司,一旦發生大面積、大資金的逾期的時候,暴雷也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最後,目前已經有平臺因為這個“套路”中招出事了,之前的投之家就是因為這個“套路”出事的,未來是否會有更多這樣的平臺被爆出事呢,我們無從得知,但是作為投資人來說,我們還是可以通過一些手段來規避一些風險的。

如果平臺有融資或者打包出售給上市公司的信息,一定要花點時間去了解一些這個上市公司的債務和盈利情況,包括它的股價,如果是一個劣質企業的收購,就要引起注意了。

還是跟前面說的一樣,標的的真實性和保障措施都需要了解,標的是否是相關企業的借款還是個人借款,借款的用途是否披露,保障措施是那些,是擔保還是履約保證險,還是其他模式都需要深入瞭解。

查看近3個月的資金交易額情況,這點可以從第三方的網貸資訊平臺或者中國互金協會的登記披露平臺中查詢,對於近3個月資金交易額連續減少,而且大大低於平常月均交易額的平臺也要引起注意。

總之,現階段,對於網貸投資,我們一個還是要抱著積極的心態,畢竟整個行業還是得到監管支持的,而且整體也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但是這個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套路”我們也不得不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