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疑似擴大自主招生擠壓裸考生:進清北必須從胎教開始了!

估計礙於教育部“教育公平”的政策,清北還不敢過於露骨地全盤“自主化”。但從實際招生分析,清北“自主招生”擴大幾乎已成定局,也就是全國鋪開的一整套“拔尖計劃”,由此各重點高中便成為清北體制內(合理合法)的“佔坑班”。

清華北大疑似擴大自主招生擠壓裸考生:進清北必須從胎教開始了!

2018年高考招生進入尾聲,作為中國大學風向標的清華北大的招生政策走勢,受到社會各界普遍關注。

1

清華北大疑似擴大自主招生擠壓裸考生:進清北必須從胎教開始了!

中國高等教育至今的百年發展史中,“效率與公平”之爭始終存在。教育主管部門在無法兼顧的形勢下,幾經反覆、搖擺,大體遵循類似醫保改革的路子,以更大範圍的“公平”作為指導方向。

教育部為了提高人才選拔的“效率”,從2003年開始實施90所高等院校“自主招生”試點,到2014年《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規範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又開始回調,“自主權”再次受限。

不過,坊間能夠明確地感覺到,對清華、北大這樣的牛校而言,隱性的“自主招生”在不斷擴大。

以清華大學為例(北大情況也差不多),頂尖學科競賽獲獎生的“自主招生”和平時成績優秀的學生(變相自主招生)約佔計劃招生總數的80%,再加上扶貧幫困的14%,留給“裸考”生的機會已經寥寥無幾。

即使最大程度地擠去其中的“水分”,進入清北的“裸考”比例應該不會超過30%。

2

清華北大疑似擴大自主招生擠壓裸考生:進清北必須從胎教開始了!

公立名校的“自主權”問題在英國也是社會熱點。

最近10年間,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私有化的動議越來越明朗化,它們其實已經不太在乎英國政府每年的財政撥款了——這仨瓜倆棗比社會捐助、科研投資的收入差遠了。

英國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結果明確了大學的自主經營權,但未免又滑向了放任自流的“去公立化”狀態。

而英國公立大學低效的管理機制無法做到資源優化配置,“一抓就死,一放就亂”的體制頑疾日益突顯。

3

清華北大疑似擴大自主招生擠壓裸考生:進清北必須從胎教開始了!

清華、北大私有化的可能性是沒有的,但“去行政化”改革仍有很大的空間。

另外,作為“雙一流”建設的主力,清北進入世界名校的必要條件之一便是優質生源,擴大“自主招生”似乎無可厚非。

從清北招生對象的中學背景分析,絕大多數集中在國內直轄市、省、自治區重點中學。這就好比牛津、劍橋留給伊頓公學等知名私立中學的錄取名額遠遠高出其他中學一樣,貴族化、精英化的格局已經根深蒂固。

4

清華北大疑似擴大自主招生擠壓裸考生:進清北必須從胎教開始了!

估計礙於教育部“教育公平”的政策,清北還不敢過於露骨地全盤“自主化”。

但從實際招生分析,清北“自主招生”擴大幾乎已成定局,也就是全國鋪開的一整套“拔尖計劃”,由此各重點高中便成為清北體制內(合理合法)的“佔坑班”。

而相應的重點高中的“拔尖計劃”將落實到各重點初中、重點小學,也就是說,小升初、中考的壓力依然很大。

顯而易見,進清華、北大恐怕要從胎教抓起了!時不我待。

留給“編外”(重點學校之外)“裸考”生的空間真的不多了。

5

清華北大疑似擴大自主招生擠壓裸考生:進清北必須從胎教開始了!

​如果清華、北大按照美國頂級名校芝加哥大學的方式調整招生政策,不再參考高考(“美國高考”SAT、ACT)成績,雖然表面上可以緩解國內高考壓力,但更主觀的面試、個人陳述、推薦信、課外活動經歷、學術獎勵、科研成果等“盤外招”,不知道又要有多少弄虛作假、人情賄賂攪局!

“名校示範效應”由來已久,解決高端公立教育資源稀缺的矛盾,只有走教育多元化的道路,引入私立教育、國際化教育,分流需求差異化的學生人群。

清華北大疑似擴大自主招生擠壓裸考生:進清北必須從胎教開始了!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十幾年來一直從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傳播工作,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資深自媒體人,獲評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一點號“2017年度耕耘獎”、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