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你本科太差不配考985」

沒什麼對不起,也沒有什麼配不配,努力的人值得更好的人生。

ID:txs163

“對不起,你本科太差不配考985”

“學霸宿舍”:8 男生全部考研成功

慘遭嘲弄?

考研,經歷過的人恐怕都會感嘆一句“苦啊!”

2018考研季進入尾聲,江蘇省常州大學白雲校區南區15號宿舍樓上,有人掛出了一條橫幅:熱烈慶祝儲運 142 班 302 室全體考研成功 。

“對不起,你本科太差不配考985”

這間男生宿舍的八個人,四位留在本校讀研,三位考取了中國石油大學研究生,還有一人被西南石油大學錄取。

一時間他們成了全校熱議的風雲人物,302 室也成了傳說中的 “學霸宿舍 ”。

“對不起,你本科太差不配考985”

談起備考這一年他們說:沒有報學習班,每天雷打不動六點起床,八個人互相鼓勵、監督,現在終於有了成果,大家都很欣喜。

然而,某些“熱心”網友們卻展開了嘲諷:

“本科雙非野雞學校,考上985的研究生也沒用。”

“可惜求職給不給筆試機會還是看你本科學校。”

“對不起,你本科太差不配考985”

“對不起,你本科太差不配考985”

也有許多網友反駁:“憑什麼普通本科考研就要被嘲,每個人都有努力的權利。”

“有的人原地踏步,還不忘踩上後來的人一腳。”

“自己的路自己走,誰也沒有資格去貶低別人的選擇。”

“對不起,你本科太差不配考985”

中國教育在線發佈的《2014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數據調查報告》顯示,73%的研究生考生來自非985、211高校。

當求學四年的母校無法為自己增加就業競爭力,他們只能寄希望於考研來“刷新”自己。

跟名校比拼不過學歷,跟技校比拼不過專業技能,處於這樣一種尷尬境地中的二三本院校學生,考研成了“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

對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

非名校的自卑

高校鄙視鏈歷來等級森嚴 ,“一考定終身”的說法也一直存在。

去年,一篇名為《對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文章在朋友圈火了,還被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紛紛轉載。

作者丁鵬是一個勵志典範——偏科的文學愛好者,大學在三本院校學會計,通過努力考上了北大中文系的創意寫作碩士。這樣的反差,相當戲劇化了。

可是在他的生活中,他有時會因為自己不是北大“土著”的三本出身,而遭到一些不愉快。

同班同學雖不會對他另眼相看,外校人一句“原來北大的生源差成這樣了”卻讓他倍感受傷;閒聊中別人得知他這個北大碩士卻是三本出身,總會讓氣氛變得微妙起來……

可是他認為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不該只因為本科學校而被抹殺,於是他發出了這句感慨:對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

“對不起,你本科太差不配考985”

我們不想糾結於丁同學的個人經歷,只想談談這篇熱文戳中無數年輕人G點的問題:

本科出身鄙視鏈。

這是一個切實存在的社會現象。不管你考上了哪個名校的研究生,都有可能因為本科學校實力不佳而在別人的考量中佔下風——

每個名校的研究生中都會存在“土著”學生瞧不上“非土著”學生的情況,“非土著”自己可能也會有自卑心理;普通高校學生想出國交換、留學時,常常也矮985、211一頭。

名企招聘時嘴上說著學歷不限,卻在篩簡歷的時候很誠實,能過簡歷關的非本科名校學生簡直鳳毛麟角;甚至有的國企給應屆生開出的薪酬,都要按本科學校分成幾檔區別對待,而不考慮研究生學校。

“對不起,你本科太差不配考985”

高校鄙視鏈:

985>211>普通一本>二本>三本>專科>高職

一本、二本之間的差距被妖魔化成無法跨越的鴻溝,一本里也細化多個派別——TOP2,C9聯盟,985,211,再到現在的雙一流。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許多人在被問及本科出身時,都多少有些自卑。

你想不明白,本科是哪兒重要嗎?當然重要。這涉及到你在對方的心理定位,是一個999K純金學霸還是銀鎏金或銅鎏金的學霸。或許也涉及到對方對自己的心理定位。

再優秀的學生,也可能因為學歷邁不進好公司的門檻。

網站曾製作過一份“中國百強企業最愛的大學排行榜”。結果顯示,有超過九成的公司會選擇到國家985、211工程大學進行校園招聘,非重點(二本及以下)的高校只有不足10家百強企業會進駐校園。

名校和名企之間總是有一個“門當戶對”的對接,非名校“出身”的學生找到好工作總是更難。

“對不起,你本科太差不配考985”

要在幾千上萬份簡歷中找到一兩份最好的,與其花更多時間去“大浪淘沙”,不如去重本大學挑更好的學生,這樣的“潛規則”很多畢業生都心知肚明。

對於公司或事業單位來說,這樣“簡單粗暴”的篩選方式,某種程度上來說的確可以讓他們更大限度地節約時間和成本。

可是,英雄不問出處,學校本身並不能為人生下限託底,更不能定義人生的上限。

沒人能阻擋你逆襲

別給人生設限

即便面對嘲諷,也仍然有很多人頂著壓力不放棄。

鄭州街頭,一名跑腿小哥送完單停在路邊拿出了考研書籍,過路人非常驚訝:“你還考研?”

小哥的反應卻很淡定:“做什麼事都要有個好心態,大不了再來一年。”

參加2018年研究生招生考試的李芳選擇報考一所化學研究領域突出的名校,她說班上一起考研的同學佔了近80%,大家都有名校情結,想繼續深造,好讓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

“對不起,你本科太差不配考985”

據北京教育考試研招辦統計數據,北京的165個招生單位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考生集中報考包括北大、清華等在內的12所名校。

一位姑娘說,一直都夢想做一名設計師,可是已經三十多歲了,是不是太晚了?

一位年輕人說,想辭掉公務員去學攝影,是不是太遲了,應該在學校裡就學?

“是不是太晚?”這是很多人的擔心,想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又怕自己已經不再年輕。

可是,真正阻礙你的從來不是年齡,而是你的內心。

每個人都有努力變好變強大的資格,別給自己的人生設限。

任何時候努力都不算遲,就像網友們評論的那樣:

“對不起,你本科太差不配考985”

環境不會決定人的一生

人生有無限可能

名校畢業是自帶光環加身,也的確有很多人待在普通的學校裡,資源少、機會少,浪費了很多時間。

可是,非名校逆襲的人還是一抓一大把。

沒有像樣的老師、沒有好的學習氛圍……這些都只是不願努力的人自我安慰的藉口。

環境會影響人,但不會決定人,雙非的錄取通知書不是名校夢的死亡判決書,常州大學的學霸寢室也並非個例。

西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704宿舍的6個女孩,三個人被保送到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另外三位則成功考取了南京師範大學、上海大學和本校。

看到新聞也常常有人感概:“我和北大隻差一個學霸舍友”,但事實上,差的卻是一顆“想成為學霸的心”。

山東理工大學考研教室裡,一位30歲的媽媽一邊帶著5歲兒子一邊複習考研,她說,本科畢業六年了,她現在只想重返校園。

“對不起,你本科太差不配考985”

四川一家律師事務所的耿留栓,52歲自學考上了四川師範大學法學專業,57歲時開始挑戰國家司法考試,64歲第六次參加司考時終於通過。

當了5年律師,71歲的他還準備“明年再去考個研究生”。

“對不起,你本科太差不配考985”

比起眾多年紀輕輕就高喊著“讀書無用論”,甚至嘲笑別人努力考研的人,這些特殊的考研人令多少人汗顏。

這也應了散文家林清玄的一段話:“你的環境不能決定你的未來,你的過程不能決定你的未來,而是你的心的嚮往決定了你的未來。”

夢想的達成,取決於你內心對於夢想的嚮往和迫切的強度。有的人之所以沒有實現夢想,有時候僅僅是自己沒有堅持下去,過早地放棄了。

沒有誰的人生是被保證的,人生有無限可能。

時間會給你答案

人生路很長,逆襲未必只有考研一條路,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非誠勿擾》的主持人孟非早年有過高考落榜的經歷。

他說自己年輕的時候,是一個“每月掙300塊錢的、身上散發著煤油、汽油味道的藍領工人。”

如今的家喻戶曉,全得益於自己不斷學習。

“對不起,你本科太差不配考985”

山東青島35歲的民工張淑寶原本只有初中學歷,他邊打工邊自學,用八年時間拿到了本科學歷、人力資源資格證書。

剛參加完2018年研究生考試,他又計劃著去考教師資格證。

誰都向往功成名就,但是向上的路一定荊棘重重。

有時候,阻止自己前進的正是別人的惡意中傷。

尼采說:幸災樂禍為大眾提供了一種陰暗的快樂,一種不需要通過競爭就能得到的滿足感。

沒什麼對不起,也沒有什麼配不配,時間不會辜負每個努力的人,他們值得更好的人生。

英雄不問出處,給文章點個贊,讓我知道,你也正努力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