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老老實實做P2P的平台,不應該被連坐

那些老老實實做P2P的平臺,不應該被連坐

P2P網貸進入了多事之夏。

7月,情況愈演愈烈,《金融時報》根據網上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從7月1日至23日,行業內停業及問題平臺已超過180家。

踩雷事件接二連三的發生,投資人情緒跌至谷底。

2013年1月到2016年底,北京大學金融科技情緒指數的平均值為-5,即媒體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新聞報道情緒基本處於平和狀態。

現在,這項指數在2018年7月15日跌到了-639。

看來,問題平臺出清,所有的P2P平臺都在“連坐”。

一,

北大教授沈豔指出,目前的不少問題平臺是假借互聯網金融名義集資詐騙的偽互聯網金融,它們偏離信息中介定位,是依靠新投資人來補償舊投資人的龐氏騙局。

那些老老實實做P2P的平臺不應該為此買單。

來自融360的數據,上週(7月21-7月27日)P2P網貸行業日均投資人次為32.77萬,環比下降44.98%,日均借款人次為30.65萬,環比下降41.22%。

由此,上週P2P網貸行業待還餘額共5814.41億元,較前一週減少了1091.73億元,降幅為15.81%。

和銀行貸款餘額相比,5000億當然是一個量級要低很多的數字。但是,如果我們梳理一下這些資金的去向,就會發現,這裡面有相當一部分對應的是一個很大量級的群體。

這個群體就是小微企業。

大眾創業三年多以來,我國登記在冊的小微企業數量激增。

目前,中國有2000多萬小微企業法人,以及6000多萬個體工商戶。這些小微企業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

但他們獲得的金融服務是什麼狀態?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小型和微型企業的債務餘額總和是25萬億人民幣,佔中國GDP的比例有30%。但是在中國,整體企業債務餘額佔GDP的比例是160%。這也就意味著,在中國,80%的債務融資都集中在大型企業。剩下的小型和微型企業,獲取的僅有20%的金融資源。

並且,20%的金融資源在很大範圍上是流入了單戶授信在數十萬到百萬量級的小微企業。

二,

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一般分成幾大類:(一) 0~20萬;(二)20萬~200萬;(三)200萬~500萬。

200~500萬區間屬於強資本驅動階段,這個區間的融資需求,通常都是大型商業銀行在進行對接。

20~200萬區間的融資需求,主要由全國性商業銀行以及城商行、農商行來滿足,很多銀行採用的是信貸員的審批體系,對借款企業的資質進行嚴格的審核。

那麼,0~20萬區間的融資需求由誰來滿足?

在我國信用體系尚不完善以及現有的銀行批貸模式下,為基數眾多、規模大小不一、行業各有不同的小微企業提供信用貸款,顯然有很多關卡。

另一方面的情況是,抵押貸款對於0~20萬區間裡、資產量非常少的小微企業來說,又不現實。

由央行與世行共同發佈的《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普惠金融:實踐、經驗與挑戰》報告指出,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中小企業因為利率問題而不申請貸款的情形較少,而將抵押品要求援引為信貸障礙的情形較多。

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這些長尾的小微企業都是要麼借高利貸,要麼找親戚朋友“刷臉”以獲得資金支持。

三,

直到P2P模式的出現。

最經典的P2P,是點對點地將借款個體和出借個體通過互聯網完成居間撮合,以實現個體金融資源的最有效配置。

相較於商業銀行的金融中介模式,P2P強調的更多的是“互聯網條件下”。通過個體和個體之間的直接借貸關係,抹平信息不對稱的GAP。

P2P之所以近10年來能得到飛速的發展,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資金需求者較難從傳統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同時散戶投資者的投資機會受限。

英國的Funding Circle是現在全球最大的小型企業貸款平臺之一。Funding Circle的典型貸款企業是“主街生意”店鋪——小餐館、藥房或者小型手工作坊等等。這些小企業很難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而借款人需要將企業地址、用途、成立日期、財務報告、徵信報告、歷史還款記錄等等詳細信息均公佈在平臺之上,供投資人瞭解和平臺分析。

而Funding Circle會根據申請企業的借款金額和目的以及其資質等,綜合機器算法和人工評估對企業進行風險評級。

Funding Circle在官網自豪的公佈,平臺已經在全世界幫助了51000家小型企業。

這家公司目前正在籌劃上市,拿到過全球最大投資基金黑石集團的投資。

在中國,類似Funding Circle這樣的模式同樣存在,而且更加有存在的必要。

仍然是在央行和世行的上述報告指出,中國大中型企業比其他G20國家中的大中型企業更容易獲得貸款,但中國的小企業卻很難像G20中等收入國家的小企業那樣獲得貸款。

目前並沒有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的小微企業資金缺口到底有多大,但是對於這個群體來說,有時候可能幾萬塊錢的缺口,就能對他們的生意造成致命的打擊。

人人貸所屬集團友信金服CEO、聯合創始人張適時有一個觀點:P2P服務的20萬元以內融資金額的人群,本質上是一撥有信用的人群,並非銀行不服務的信用差的人群。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他們的經營性資金需求得不到傳統金融機構的有效服務。

因此,只要債權關係真實,同時對於資產端(即借款人)資質進行嚴格的把控,真正落實了“KYC”原則(瞭解你的客戶),加上國家對於逃廢債的打擊,那麼,服務於小微企業的這部分平臺,理論上並不存在“雷區”。

並且,相較於Funding Circle覆蓋的5萬企業,中國的P2P平臺覆蓋的可能是數以十倍的小微企業。

以人人貸為例,從官方公佈的兩個數字可見一斑:截止7月末,平臺促成成交超過660億,80%的資金通過平臺流入了這些小微企業主所在的實體生產經營領域。

P2P對長尾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覆蓋,是普惠金融的一個縮影。

普惠金融的發展離不開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的進步及應用,極大地降低了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性,降低了投資者和借款人的匹配成本,從而降低交易成本。

普惠金融的普適性也要求,多元化的借貸主體,需要有多樣化的產品模式去滿足。

那些老老實實做P2P的平臺,進行的正是這樣的探索。

北大沈豔教授撰文指出,有過硬風控技術、有服務實體經濟業績的表現良好的合規平臺未來仍然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創新之路的艱難,沒有哪一個行業能逃過。但那些腳踏實地的P2P從業者所希望看到的,是艱難過後,仍舊有創新的空間留給他們。

號外財經(ID:haowaicaijing)

號外財經網 http://www.haowaicaijing.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