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母親的幾首詩句,你讀到第幾句開始淚流滿面

今天是母親節,作為一名遊子,在這個時候抒發一下對母親的思念,同時也和大家一起鑑賞一下古人是怎樣描寫母親的。

描寫母親的幾首詩句,你讀到第幾句開始淚流滿面

唐代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詩人經常出差遠行,他用了最普通的一幕描寫了母親的偉大,能夠和絕大多數讀者引起共鳴,有一種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描寫母親的幾首詩句,你讀到第幾句開始淚流滿面

黃景仁的《別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詩人因為要遠行去謀生,臨行前把把車上的帷帳撩起來,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已是滿頭白髮的老母親,眼淚都哭幹了。在這種寒冷的冬天不能近身侍奉,卻要去遠行,不禁感嘆,養兒子有何用,還不如沒有。

描寫母親的幾首詩句,你讀到第幾句開始淚流滿面

宋代與恭的《思母》

霜殞蘆花淚溼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這是一位僧人懷念母親的詩詞,大致意思就是母親在冬天的時候走了,再也沒有人守在門口等兒子歸來,遙想去年五月梅雨時節的時候還曾用微薄的收入給老母親買了點米。

描寫母親的幾首詩句,你讀到第幾句開始淚流滿面

唐代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裡,啁啾終夜悲。

白居易對燕子哺育孩子這種行為的描寫來映射母親的偉大,無私的威海門的風險,就像今天微信朋友圈裡看到的最多的一篇這樣寫,有一個人,她為你24小時待命,滿足你的所有要求卻不圖任何回報,沒有抱怨,只有付出,這個人就是母親。

描寫母親的幾首詩句,你讀到第幾句開始淚流滿面

余光中的《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這首詩是老先生期盼祖國統一的詩句,但是那句“後來啊,鄉愁是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這一句把思鄉和思母的感情瞬間燃爆。

描寫母親的幾首詩句,你讀到第幾句開始淚流滿面

以上的詩句不知道你讀到第幾句的時候開始流淚,覺得之前聽到的廣播裡說得一句話很對,不要讓你對母親的思念只停留在朋友圈或者空間,因為她看不到,你要做的是回家陪一陪她,因為,時間不等人,孝敬不會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