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思想史|從牛頓到亞當·斯密:自由放任的哲學基礎

當人們聽到牛頓這個名字的時候,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一個蘋果和地心引力定律的故事。有些人可能還會想到微積分,畢竟有著名的牛頓-萊布尼茲公式。

經濟思想史|從牛頓到亞當·斯密:自由放任的哲學基礎

但如果說牛頓的理論創見催生了一種新的世界觀,甚至影響到了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的經濟學說,你敢信?

科學or世界觀?

事實上,17世紀末系統表述的牛頓學說的原理對所有科學的分支學科都產生了強有力的影響。比如說,牛頓關於“鍾型”宇宙的描述,甚至超過了科學革命,而成為被普遍接受的關於物質存在性概念的基礎,並且指引西方思想300多年。

牛頓力學引出了科學決定主義學說的原理,即所有事件都是過去原因導致的必然結果。科學家們越發認為自然就如同一臺大型機器設備一樣,其行為可以通過觀察、實驗、測量和計算揭示出來。

經濟思想史|從牛頓到亞當·斯密:自由放任的哲學基礎

到18世紀初期,牛頓偉大的科學概括已經產生了一種新的世界觀:自然法則支配自然秩序。從自然法則中派生出來的上帝出現了,並且與他所設定的宇宙秩序相協調。上帝和他的宇宙一樣是理性而且可靠的。

由於歷史、人類行為和經濟學中的因果關係,就如同物理學和天文學中的一樣,是非常清楚的,所以許多學者推測歷史、人類行為和經濟學也受自然秩序的支配。

重農主義的哲學

這種秩序的概念是法國重農主義者的政治哲學的基礎。法國重農主義者生活在亞當·斯密之前的時代,並對斯密和英國古典經濟學家產生了影響。弗朗索瓦·魁奈(FrancoisQuesnay,1694—1774)是其代表人物。

經濟思想史|從牛頓到亞當·斯密:自由放任的哲學基礎

重農主義者宣稱,作為自然的一種恩賜,土地是唯一真正的財富,因為它能夠使農業部門生產出超過生產耗費的淨產品。

運用著名的《經濟表》,魁奈進一步說明了農業剩餘是如何流動的:地租、工資和商品通過整個經濟轉移出去,用以供養最低和最高端的社會階層。

經濟思想史|從牛頓到亞當·斯密:自由放任的哲學基礎

魁奈的經濟表

重農主義者攻擊重商主義,希望取消封建土地所有者獲得的稅收減免和農民所承受的難以容忍的賦稅,併為工業生產者提供保護地位。

他們認為,所有的土地都應該納稅,這是一種只會招致貴族和僧侶不滿的觀點。自由貿易,特別是農產品的出口,應該取代重商主義的關稅。

亞當·斯密喜歡重農主義思想中自由放任的傾向,但是他否定了重農主義者關於工業不是生產部門的觀點。他的觀點被證明較重農主義者的思想更可被接受,部分原因就在於他論述了工業的積極方面,尤其是重要的是,這一論述出現在英國工業革命前夕。

經濟思想史|從牛頓到亞當·斯密:自由放任的哲學基礎

亞當·斯密的方法

在斯密偉大的歐洲之旅(1764—1767)過程中,他於1765年分別在巴黎和凡爾賽拜訪了重農學派的主要人物。重農主義者的名言“自由放任,自由通行”成為了斯密反對重商主義的口號。

用一句話來很好地概括重農主義者與斯密的共有觀點,就是自由市場競爭的自然優勢不應該被政府幹預所破壞。

亞當·斯密看到,作為一種自由的力量,市場正在不受阻礙地發展,就如同一股清新的空氣席捲整個英國,而且更有甚者,腐朽的法國也有可能在它的衝擊下趨向緩和。

經濟思想史|從牛頓到亞當·斯密:自由放任的哲學基礎

擴張的商業帶來了新產品,這些產品被擁有剩餘的土地貴族所購買。市場的擴張將會促進經濟增長,工人和商人最終將獲得自由而不用依靠地主和官僚。

斯密預言,牛頓體系將成為所有科學體系的典範,而且,通過成功地將宇宙就如同一部按照自然法則規則運轉的機器這一思想應用於社會和經濟現象。

被斯密認為由商業擴張和進步導致的自然以及理想結果的這種和諧與平衡,成為了後來幾個世紀社會樂觀主義的主要來源。而且,對於這種社會秩序而言,重商主義是不必要的。

經濟思想史|從牛頓到亞當·斯密:自由放任的哲學基礎

斯密認為,如果經濟在運行過程中是由上帝的手進行調節,那麼它就不需要任何的改進。試圖改進經濟運行的努力只能擾亂這種機制,打亂它按一種規則的方式發揮作用的能力。

在創建古典經濟學的過程中,驅使斯密的一個重要願望是,仿效他所處時代廣受尊重的科學體系。因此,牛頓對於社會科學和社會的影響一直持續至今。

自然法則與私有產權

在18世紀中期,絕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都相信,上帝並不會親自控制人和事,而是間接地通過在自然界發生作用的法則來控制。

經濟思想史|從牛頓到亞當·斯密:自由放任的哲學基礎

牛頓關於上帝創造的宇宙是一部自動推進的機器的描述,給予了自利的個人主義更加持久性的支持。畢竟,只要結果總是由自然法則所決定,那麼,一個工人或者一個工場主又能對社會中的其他人造成什麼危害呢?

約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在政治學中也支持這一觀點,他宣稱,存在著高於政府的自然法則和自然權利。不需要什麼同情心;人們只需要對他們自己負責。

經濟思想史|從牛頓到亞當·斯密:自由放任的哲學基礎

除了證明不受約束的個人主義正確以外,這種牛頓-洛克主義世界觀也為私有制提供了辯護。

根據這種觀點,個人的節儉和謹慎畢竟應該得到獎勵,充足的儲蓄將會帶來私有財產所有權。並且,如果一個人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私有財產,那麼他一定會有成為核心的願望。一旦財產被積累起來,財產的保護就成為了一項自然權利,因為它屬於創造它的那個人。積累也就變得高尚無比了。

有證據表明,斯密汲取了洛克自然權利的觀點,並將它運用到了私有產品及其保護上:政府是令人擔憂的,因為它既能夠剝奪人們的私有財產,也能剝奪個人自由。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成為了另一個支持自由放任經濟政策的理由。

當然,提倡自然法則、自由競爭,並不是說亞當·斯密主張純粹的利己主義。在其著作《道德情操論》中,他寫道:“人的天賦中總是明顯地存在著這樣一些本性,這些本性使他關心別人的命運,把別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雖然他除了看到別人幸福而感到高興外,一無所得。”

今天,我們也許懷著,或者說應該懷著斯密闡發的這個理念:一個人對其他人感情的共鳴,將防止不受歡迎的社會行為出現,對財富的追逐僅僅是一個人期望自我改善的一個方面而已。

END


著名經濟思想史專家,紐約科學院院士,E·雷·坎特伯裡教授所著的《經濟學簡史:處理沉悶科學的巧妙方法》已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經濟思想史|從牛頓到亞當·斯密:自由放任的哲學基礎

E·雷·坎特伯裡:著名的經濟思想史專家,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現已退休),紐約科學院院士,曾任美國東部經濟學會和國際貿易與金融學會會長,入選多家機構的名人榜。坎特伯裡對經濟學的貢獻,包括較早發展的有關匯率的數學理論、在國際貿易框架下提出的勞動市場與收入決定理論以及包含勞動和利潤的價值總量生產理論等。坎特伯裡才思敏銳、視野開闊、風趣幽默,他所撰寫的《華爾街資本主義》、《經濟學說簡史》以及《格林斯潘傳記》等著作都擁有非常廣泛的讀者。

本書是以經濟學說發展歷史為線索將人們耳熟能詳的歷史事件與文學人物巧妙串聯在一起所形成的一本通俗有趣的學術著作。

作者以神奇的方式,將亞當·斯密與牛頓宇宙秩序觀、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與凡勃侖、斯坦貝克《憤怒的葡萄》與大蕭條、沃爾夫《虛榮的篝火》與里根經濟學等,巧妙地聯繫在一起,向讀者充分展示了偉大的經濟學思想如何影響了社會,同時也說明了這些思想得以形成和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

通過一系列的文學故事,作者引導我們彷彿置身於自封建制度以來資本主義經濟社會的變遷歷程,從而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下更加深刻地理解經濟學的發展階段及其重要的經濟學家的思想和政策主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