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近幾天和朋友交談中 ,想起了一句古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古代的萬卷是指皇帝的試卷,讀書是為進京趕考,金榜題名,行萬里路目的是走入仕途,為皇帝盡忠。現在一般理解為多讀書,讀好書,走出去,親近大自然。“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那是說給文人騷客的,其實,書讀的再多,只是感性認識,並不一定寫出好文章。說實話,現今大多數人對讀書已沒多少興趣了,何況也沒多少經典書籍可讀。讀萬卷書可真不容易,行萬里路倒是真的不難,朋友這一路就何止萬里?。“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書中描寫再好,只能想象,唯有行路,眼觀,才能補其不足。

當今社會國泰民安,祖國的山山水水美不勝收,與其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行走中感受書中不一樣的景緻,不見大海,何以理解“波濤洶湧,乘風破浪”?不見長江,怎懂的“滾滾長江東逝水”的含義?不去江南,如何想像“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不去高原,真不知到天有多藍,地域多遼闊。

我的一位紅顏文友,經常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且筆耕不輟,每到一處,風土人情,地理風貌,隨走隨記。最近剛從寶島臺灣回來,照片、遊記我都一一拜讀,在她筆下,臺灣的美景,寶島的鄉情民俗都那麼鮮活,似乎我也置身其中。可謂文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只有在遊走的過程中才能筆下生花。

朋友告訴我,走完祖國的大好河山,還要周遊世界,旅途甘苦自知,卻是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世界那麼大,都去看看吧!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旅遊就是生活”是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名言。如今,人們一遇上假日就想到如何利用休假去突破生活的困擾,去陶然于山水天地之間,去求得一份純淨、一份安寧,就想到了旅遊。

旅遊,可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中得到無窮的樂趣………………

走走看看,感受中國古樸而豐富的民間歷史與文化。傑出詩人謝靈運說:“人生能著幾兩屐”?就是特別讚美了“人生難得是清遊”。

旅遊,使我的人生多了一點浪漫的色彩;使我多了一種記錄生命、感受自然、抒發情感的方式;使我常懷著青春的夢想,哪怕兩鬢染霜,依然心存少年情懷。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旅遊,是人們多麼喜歡的字眼,它可以使你中斷每天週而復始的凡人瑣事,對平凡俗氣的生活,是一種暫時的解脫。旅遊觀光,領略山山水水,感受每一處的風土人情,不僅陶冶情操,增長見聞,還能修身養性,解悟釋惑。正是:“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只有走出去,才能享受大自然的樂趣,使自己的胸懷得以舒展,心靈得以淨化!

常人說:“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曉水深;不賞奇景,怎知其絕妙。”“讀萬卷書,還須行萬里路。”只有親身實踐,身臨其境,才有切身體會。登高一望,才會領略到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魄;駐足山中,才會感受到魯迅先生“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的奧秘;跋山涉水,才能體會到李白“五嶽尋仙不辭邁,一生好入名山遊”的追求。一旦大自然別樣的風景去佔據視野和思想,你會覺得,生活並不總是乏味,一切都是那麼美好,處處充滿陽光。

  遊一處風景,尋一處特色;見一處特色,悟一片心得。江南的綺麗,塞北的廣漠,能喚起我們對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如果你能和此地人溝通結識,賦美景以人文,還自然以生命,你會覺得,還有比自然景觀更深刻的領悟――不同的水土養不同的人,都具有各自的優勢和特點。真是一花一世界,萬花裝扮春。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實踐證明,旅遊是鍛鍊身體、開闊眼界、遊覽風光、廣交朋友、認識自然、瞭解社會的最好時機,也是人與自然共生和諧的一種需要。但不管旅行多麼美好,生活是常態。旅遊的時間畢竟是暫短、有限的,它只是手段,不是終極目標,途中的美景,可以欣賞,不必流連。我們必須記住,旅行不是探險,代價不宜太大。這麼多年,真正把旅行當一生的追求的,好像只有一個徐霞客。每當完成一次旅行,應該就是完成一次思想和情感的加油。加了油就該繼續努力,繼續打拼,畢竟這人生,還有更好更多的風景等著我們。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