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僑科學家:科研不能從論文到論文 需重應用

歸僑科學家:科研不能從論文到論文 需重應用

歸僑科學家議科創:科研不能從“論文到論文” 需關注應用

中新網首爾7月1日電 (記者 曾鼐)“做科學研究不能只從‘論文到論文’,要關注實際應用,今天中國的科研成果太缺乏應用轉化能力”。甘肅省科學院副院長、甘肅省僑聯副主席閆鵬勳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第八屆國際材料研究合作會議日前在韓國首爾、仁川舉行,吸引了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參會,探討物理、化學和生物材料等先進材料的應用。閆鵬勳受邀就納米材料的應用做專題報告。

納米是一種度量單位,一納米僅相當於一米的十億分之一,卻擁有諸多特殊效應:納米粒子比表面積大、反應活性高,是一種極好的催化劑;納米材料具有極強的抗菌殺菌能力;還可作為高含能材料、吸波隱身材料等應用於軍事領域。

二十一世紀的高科技發展離不開納米技術。但在閆鵬勳看來,納米材料的應用一直面臨三大難題:自主研發難、量產難、商業化難。帶著這三個問題,閆鵬勳和他的團隊潛心研究了二十年。

閆鵬勳1983年本科畢業於蘭州大學物理系,後取得碩士學位,並在中國科學院北京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93年,他赴日本、德國、新加坡等地進行合作研究,獲得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1998年,閆鵬勳放棄海外的優厚待遇回國,紮根中國大西北。

剛回國時,由於設備短缺、經費緊張,閆鵬勳最初只能自主研發設備做研究,歷經十幾年艱辛,閆鵬勳帶領團隊實現技術突破,在國際上首次發明了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各類金屬納米粉體技術,閆鵬勳將其稱為MPNP技術。回顧初期的困苦,閆鵬勳說:“知識分子不應把待遇放在第一位,重要的是能夠研究出可應用的創新成果。”

2004年,閆鵬勳做了一個決定——不再申報任何國家和地方獎項。因為他稱“要全身心投入,把研究變成產品,發揮社會效應”。2015年,閆鵬勳牽頭成立了甘肅省科學院納米應用技術研究室,探索“產資研”的新模式,開創了一條利用民間資產推動高科技發展的新路。如今,MPNP技術與設備已經實現了產業化,開發了多種基於金屬納米粉體的應用產品,正在全球進行商業化推廣。

“科技體制改革是科技創新的保障,市場需求是科技創新的源動力。”閆鵬勳說,科技應用需要紮實的基礎研究為依據;而基礎研究也要“接地氣”,研究必須要為社會和國計民生服務,而這在中國的科研裡比較欠缺。

如何更好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閆鵬勳認為,基礎研究與應用轉化是相輔相成的,科技成果轉化要打造完整的鏈條——從基礎研究、自主研發實驗室設備,到自動化、產業化,再到商業化應用;應用中會出現很多基礎研究的內容,將進一步完善研究成果,改善產品性能。如其所言,閆鵬勳不僅帶領團隊實現多項技術在工業中落地應用,也已發表300多篇學術論文。

一路走來,閆鵬勳愈發意識到人才和原始創新的重要性:“這是實現自主研發的基礎”。他說,近年中國建設了不少高科技園區,但是缺乏原創核心技術和人才隊伍。“技術不能偷、不能搶,要靠一代代人踏踏實實自己做。”

閆鵬勳笑言總有人問自己為何回國、為何幾十年埋頭搞科研,他稱答案很簡單:“科學家不能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應把國家和社會的需求當作主要責任。”(完)

語言不過關被拒?美國EditSprings--專業英語論文潤色翻譯修改服務專家幫您!

歸僑科學家:科研不能從論文到論文 需重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