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博客:在博客閱讀中傳遞科學價值

科學博客:在博客閱讀中傳遞科學價值

科普要從兩方面說:一方面是科技素養較高的人向科技素養較低的人的科普,比如專家對中學生的科普;另一方面是不同學科之間的科普,比如一些生物科學的研究者也對高能物理和理論物理感興趣。他們不一定專門去看這方面的專業書籍,但可以通過科學博客瞭解相關信息。比如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邢志忠博主的相關科普文章就非常生動有趣。第二種科普是廣義的科普,不一定侷限於自然科學,而是不同學科的知識。

閱讀別人推薦的東西,我們無法對所閱讀內容的質量進行選擇和判斷,是被動的。而從科學博客接收信息對閱讀者來說是一手信息,更有選擇權,也更敏銳、更有判斷力。

《美國科學家》雜誌網站近日發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大眾傳播學院博士後Paige Jarreau女士的博文“Who Reads Science Blogs?”(《誰在閱讀科學博客?》)。

該研究隨機選取了40個科學博客,又從這些博客的讀者中隨機抽取2955人,對之進行問卷調查,創立了科學博客用戶概況數據庫。研究對科學博客的閱讀者進行了分類和分析。

在中國,科學博客也是科學信息傳播的重要平臺,那麼它的閱讀者們都有什麼特點?科學博客怎樣藉由它的讀者發揮傳播功能呢?

博客閱讀者的分類

Paige Jarreau的研究把科學博客讀者劃分為動機不同的三類群體:追求娛樂的單向用戶;追求特別信息的用戶;超級用戶。他們出於不同原因而閱讀科學博客,但都具有尋求社區的傾向。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武夷山深耕科學網博客多年,在科學網博客上發表了大量博文,同時擁有一批博客讀者。在武夷山看來,國內有相當一部分科學博客的讀者就是科學博客的作者。“他們自己就是科學博客的活躍作者,同時對自己感興趣的博文進行閱讀、評論和分享。”

以科學網博客為例,由於其承擔了社群功能、學術交流功能、學術信息傳播功能等多重功能,其閱讀者也分為不同的群體,有著不同的閱讀動機。

“在社群功能方面,科學網博客的閱讀群體閱讀科學博客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博士生群體,他們通過科學博客尋求廣義的指導。科學網上各種類型的文章很多,學術界權威、教授、博導等在博客上寫自己的科研心得、帶學生的體會等。這樣的文章對於在讀博士生是有啟發的。二是年輕科研人員之間的互相打氣。普遍來說,青年科研人員往往面臨著較大的科研壓力和科研、生活上的困惑和困難。在科學網上可以找到同儕互相支持、互相打氣。三是作為繁忙研究工作的釋放。有休閒式的釋放,也有‘吐槽’等。”武夷山介紹道。

在學術信息交流方面,期刊論文是科研工作者獲得行業信息的第一手資料。雖然閱讀科學博客不能完全被看作是獲得行業信息的補充渠道,“不過有一些博主的博客內容是學術性內容的介紹,也給讀者產生了啟發”。武夷山舉例說,“比如有的科學網博主很重視我發佈的一些學術相關信息和國外最新研究成果,很多人還會找來原始文獻仔細閱讀。不過,這在我的博客讀者群中不佔多數”。

在學術信息傳播功能方面,武夷山的博客讀者圈中就有一部分出版社的編輯。“他們想引進一些好的國外圖書並翻譯成中文,而我經常介紹一些新書。我們通過科學博客的渠道進行聯繫和溝通。”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李大光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科學博客的閱讀者抱有不同目的進行閱讀。“科學博客的閱讀者中,大多數是對科學信息感興趣的普通人,感興趣的領域主要集中在與民生和新科技相關的領域。也有一部分研究人員通過閱讀科學博客尋找研究和授課的啟發、靈感和資料。”

在Paige Jarreau的研究中,情況與此類似。追求娛樂的單向用戶人數最多,他們抱著追求娛樂的動機來閱讀博客。他們對博主的寫作技巧和獨特視角感興趣。他們一般不分享所讀內容,不發評論,只是“單向”用戶。這些人中,擁有理工農醫學科較高學歷者較少;而追求特別信息的用戶自身往往也是科技人員。為滿足這類讀者的需求,博客作者應專注於提供獨特信息,多給出文獻引文和信息源的超鏈接。

科學博客的科普功能

李大光認為,科學博客的專業化程度太高的話,毫無疑問“外行”是看不懂的。“科學博客只是一種信息的傳播媒介,是否能夠被閱讀者關注和接受還是取決於內容。到目前為止,科學博客在普通人中的普及程度還不太高,其寫作者和閱讀者大多還是集中在學術群體或類學術群體中。”

鑑於科學博客的讀者中還有一部分對各個學科知識感興趣的“外行”,武夷山認為科學博客也要承擔一部分科普功能。

“科普要從兩方面說:一方面是科技素養較高的人對科技素養較低的人的科普,比如專家對中學生的科普;另一方面是不同學科之間的科普,比如一些生物科學的研究者也對高能物理和理論物理感興趣。他們不一定專門去看這方面的專業書籍,但可以通過科學博客瞭解相關信息。比如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邢志忠博主的相關科普文章就非常生動有趣。第二種科普是廣義的科普,不一定侷限於自然科學,而是不同學科的知識。比如科學網的馮大誠博主,他本人從事化學專業,也寫化學專業的博客,但他最棒的博客是文字方面的。因為他對中國漢字演變方面的知識功底很深。”武夷山表示,看馮大誠的文章會很有收穫,馮大誠博客的讀者閱讀這方面內容的人有很多。“很多專家也並不一定是全才,需要通過一個專業的渠道瞭解其他學科的知識和信息,科學博客也可以在這方面起到作用。”

保留閱讀者主動權

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髮展,媒體傳播渠道也經歷日新月異的變化。博客也正面對來自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傳播方式的挑戰。

武夷山坦言,確實有很多科學博客中的精品內容會通過微信、微博等傳播渠道進行傳播。但對於信息的接收者來說,如果只通過微博、微信等渠道閱讀,接收的信息永遠是經過別人篩選的二手信息。“只閱讀別人推薦的東西,我們就無法選擇所閱讀內容,也難以對其質量進行判斷,是被動的。與此相比,讀者從科學博客接收信息相對說來就是接觸一手信息,在閱讀一手信息時,他們擁有較多的選擇,通過閱讀一手信息,他們也變得更敏銳、更有判斷力。”

李大光強調,科學博客中的對話、提建議、提問題的功能應當被重視。“有了這些功能,科學博客就不是簡單的單向傳播過程,而是有了自我創造、信息創新的加工過程,會吸引更多人,產生更好的傳播效果。”

語言不過關被拒?美國EditSprings--專業英語論文潤色翻譯修改服務專家幫您!

科學博客:在博客閱讀中傳遞科學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