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靜和大張偉:原生家庭的雙生花

《幻樂之城》最新一期,雖然馬思純的哭戲很感人,但是印象最深的還是大張偉和伊能靜的組合,這倆人一個想做深度,一個想簡單處理,完全代表著兩種創作的路線。

大張偉和伊能靜之間的矛盾源頭,其實不是高下之別,只是單純的溝通不順而已。

從一開始組隊的時候,兩個人就沒有好好地相互溝通自己的想法,草率地成為了隊友。

如果在一開始就知道彼此的理念不合,或許可以找到更為合適的合作伙伴。

伊能靜和大張偉:原生家庭的雙生花

後來,兩個人在闡述各自創作理念的時候,伊能靜的想法比較學院派,希望有完整的情節衝突和人物轉變。

而大張偉更希望是用片段組合的方式來做,重點在抖包袱,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

伊能靜和大張偉:原生家庭的雙生花

節目中最大的槽點,應該就是伊能靜希望,大張偉能夠在人物轉變的時候,流下一行眼淚,而大張偉拒絕了。

以至於有很多網友認為,伊能靜此舉未免太矯情。

但是,如果按照伊能靜設想的情節來看,主人公內心劇烈動盪的時候落淚,其實也不是特別大的問題。

這種創作手法確實不算高級,但也算不上是無理的要求。

伊能靜和大張偉:原生家庭的雙生花

伊能靜和大張偉:原生家庭的雙生花

節目播出之後,很多網友都表示心疼大張偉,認為伊能靜過於矯情做作,拖了大張偉的後腿。

伊能靜和大張偉:原生家庭的雙生花

伊能靜和大張偉:原生家庭的雙生花

面對網友的諸多質疑,伊能靜也發了長微博回應此事,她說自己很尊重大張偉的不深刻,但是自己的文藝也不可笑。

重點不是聽誰的,而是真正容納彼此的優點,接納不同的部分,這才是創作最可貴的過程。

伊能靜和大張偉:原生家庭的雙生花

伊能靜是否深刻和文藝,暫且不表,不過她的這段話還是很贊同的。

很多時候硬凹深刻真的很尬,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活出自我的真性情,菊姐的走紅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是隨著對“偽深刻”的吐槽,很多人忽視了,錯的是“偽”,而不是“深刻”本身。又或者說,喜不喜歡深刻是個人的價值選擇,但深刻本身倒也並不值得嘲笑。

縱觀這兩個人的經歷,就會發現大張偉和伊能靜,都只是做了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沒有什麼拖不拖後腿之說,甚至可以說,他倆都有同樣的特質。

先來說說伊能靜,1969年3月出生於臺北,是家裡的第七個女兒,爸爸姓吳,給她取名靜怡。

但是爸爸想要一個兒子,在她出生後,就離開了這個家,而媽媽也改嫁給了一個日本人。

12歲的時候,伊能靜的媽媽把她帶去了日本。

繼父是日本人,姓伊能,這才有了伊能靜這個名字。

伊能靜和大張偉:原生家庭的雙生花

伊能靜和大張偉:原生家庭的雙生花

但是媽媽對她的感情,生疏大於親切,再加上完全陌生的環境和文化差異,伊能靜一度很恨自己的父母。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候,伊能靜給媽媽夾菜,結果繼父勃然大怒,因為在日本,這是喪禮撿骨時的禮儀。

成長的過程中,伊能靜的媽媽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沒有你,媽媽可能就會過得好一點。”。

這也讓伊能靜從小就有一種罪惡感, 認為自己不應該來到這個世界上,讓媽媽受苦,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多餘的人。

伊能靜和大張偉:原生家庭的雙生花

14歲的時候,伊能靜就出去洗盤子養家,但是微薄的收入,並不能為形勢帶來任何改變。

媽媽經常跟她說,找一個好男人就會幸福了。

而且媽媽還將生不出兒子的罪惡感,順延給她,讓她相信,生不出兒子是女人最大的罪過。

一次偶然的機會,伊能靜去臺灣探望姐姐的時候,認識了歌手劉文正。

伊能靜16歲的時候,正值高中畢業,劉文正路經日本來探望她,劉文正說他打算開唱片公司,和伊能靜一拍即合。但

是伊能靜的媽媽不同意她進娛樂圈,於是伊能靜“離家出走”,去臺灣找爸爸幫她籤合同。

伊能靜這樣描寫自己“離家出走”時的情景:“十六歲離家的那一個清晨,天沒有亮透,微微的紫光罩著天空。前一夜藏好的行李,立在走廊下不動。我穿著高中深藍的水手製服,像每一天離家的平常,轉身對母親說我走了,然後再也沒有回去過。

伊能靜和大張偉:原生家庭的雙生花

關於日後的一夜成名,伊能靜這樣說道,“我當時在劉文正老師製作的專輯裡只唱了三句,後來就上了當時很有名的綜藝節目,但因為太緊張了,當時在舞臺上重重地摔了一跤,還哭得特別厲害,但從那以後我就紅了。”

伊能靜就是典型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人,不幸的童年,讓她過早地承受成人的苦難。

而女性的細膩和敏感,又讓她不斷地去反思苦難的意義。

成年後,她一直想要證明,自己的出生是有意義的,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

她理所當然地想做深刻的作品,因為這是她一直以來信奉的人生準則。

伊能靜和大張偉:原生家庭的雙生花

反觀大張偉呢,則是喜劇和悲劇的結合體

和伊能靜相比,大張偉的家庭稍好一些。

爸媽是職工,下班了還要出去賣煎餅,一家人住在9.8平米的小房間。

雖然貧困,但好歹是一個完整的家庭。

而且,大張偉的父母從不覺得他是多餘的,反而對他寄予厚望。

他不到三歲的時候,媽媽就認定他天賦異稟,相信他一定能出人頭地。

或許正是因為父母的過分期待,讓大張偉從小到大,都有著超強的上進心。

即使是現在,他還時常唸叨著要成大氣候,不再被別人認為low。

伊能靜和大張偉:原生家庭的雙生花

在父母的希冀中,大張偉慢慢長大,一步步實現父母的期望。

小學六年級的大張偉,就已經在俄羅斯拿到國際大獎,並且小有名氣。

本來他可以用音樂特長生的身份上北京市重點中學,但上天給他開了一個特大玩笑,進入變聲期的他與重點中學失之交臂。

最終,大張偉只能去一所普通學校。

在這裡,他愛上了搖滾,甚至連黑板報都要畫重金屬和朋克的內容。

在那個年代,搖滾是不被理解的,老師更是看不慣這個標新立異的學生,經常冷嘲熱諷。

好在他認識了王文博和郭陽這兩個朋友,三人一起組建了樂隊。

伊能靜和大張偉:原生家庭的雙生花

在中學階段,外界的詆譭和不理解,讓他一度十分痛苦。

不管他的學習有多好,都不會有人多看他一眼。他本可以耍耍帥,或許能夠得到女生的青眼,但是他無論怎麼努力也成為不了那種帥氣正經,看上去特別裝的人,所以大張偉無比討厭這種人,“我就要變成叛逆、痞子、搖滾、北京癱、沒氣質,就不讓大家喜歡我。”

但是這句話裡,透露著無盡的失望與心酸。

14歲的時候,大張偉他們在學校演出,無意間被麥田守望者的大樂發現,被推薦去忙蜂酒吧表演,震驚了崔健、鄭鈞等一眾圈內大佬,還因此結識了麥田音樂老闆宋柯,以及員工付翀。

宋柯十分欣賞這個男孩子,想簽下他,沒想到卻被付翀搶先一步。

很快,樂壇出現了一支未成年的樂隊——花兒樂隊。

伊能靜和大張偉:原生家庭的雙生花

但是,付翀新成立的公司,運營能力堪憂,使勁兒地推這仨孩子去《同一首歌》,以及大小不一的商演。唱來唱去都是別人的東西,沒什麼稀奇。

好在他們還年輕,時間就這樣慢悠悠地過去了。

付翀一直都想把花兒樂隊打造成五月天,可是大張偉偏偏不想做五月天,“哎喲,老咬著後槽牙唱歌,走哪兒都瞪著眼、頭髮撩倍兒好,感覺特倔強、特有天地男兒魂,我就不喜歡!我就討厭深刻,我就喜歡輕鬆、樂呵、吊兒郎當!

但是他無法抵禦成名的誘惑,為此,他只能按付翀的要求,寫出那些所謂深刻的歌詞,或許這也是他為什麼如此討厭“深刻”的原因。

直到2003年,花兒樂隊開始和付翀鬧解約,失去了演出的機會,也就失去了收入來源的大張偉,只能靠爸媽養著。

前面也說了,大張偉的家境並不太好,大張偉抑鬱了,把自己關在房裡整日不出門,家人都很擔心。

伊能靜和大張偉:原生家庭的雙生花

突然,大張偉“頓悟”了,他不要做什麼高大上的搖滾了,他要錢。

2004年,花兒樂隊改簽至百代音樂旗下,在這期間,大張偉學會了用“大數據分析法”寫歌,他聽了5個 G 的歌找靈感,攢出了一首《嘻唰唰》。

王文博和郭陽聽了一臉懵逼,這是什麼玩意兒?

大張偉則用自己的道理說服他們:“你們想買寶馬嗎?唱《嘻唰唰》就能買了”。

但可惜的是,大張偉玩脫了

抄襲的醜聞甚囂塵上,一時之間,全國人民都在唾罵花兒樂隊,當然了,主要還是罵大張偉。

而大張偉也又一次,把自己關到房間裡茶飯不思。媽媽被嚇到了,只有一句話,兒子你要活著。

伊能靜和大張偉:原生家庭的雙生花

再後來,花兒樂隊自費開了唯一一次的演唱會,然後終究還是散了。

王文博和郭陽娶妻生子,過自己的生活去了。

而大張偉,卻在喜劇的舞臺上嬉笑怒罵,越走越遠,繼續他的發財夢。

一如既往地希望別人能喜歡自己,也一如既往地隱藏自己。

這樣看下來,其實大張偉和伊能靜的經歷無比相似。

二人皆是中下階層出身,年少成名,而且都經歷了由盛轉衰的演藝生涯。

大張偉是因為抄襲,而伊能靜是因為離婚。

2008年,伊能靜與黃維德“牽手門”爆發後,不僅賠上了自己的婚姻,形象也是一落千丈。

伊能靜和大張偉:原生家庭的雙生花

恢復單身的那一年,伊能靜暴瘦,吃不下,睡不著。

好像每一天早上起來都有一個人打你一巴掌說:你是不是這種人,你是不是這種人。我看著報紙,網絡,電視,每天都被打被打被打。

她每天都需要吃安眠藥,等待著睡眠的來臨。

後來,她通過寫書、偶爾上上綜藝、為女性發聲等等,才逐漸回到大眾的視野。

很多人都知道,伊能靜從小就喜歡看書,12歲的時候就開始看伍爾夫的《一間自己的房間》,三毛、村上春樹等等,都是她的心頭愛,她因為喜歡三毛,甚至一度想要放棄一切去流浪。

她曾在採訪中說過,“我傾向複雜深刻的作品,更傾向於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啊、卡爾維諾、村上春樹、伍爾夫,我可能還是更傾向於這種類別的,它是一個人生不可期的狀況,所以你會陷在這個不可期的狀況裡。”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大張偉私底下,也是一個文藝的人。

大張偉也會偷偷寫一些憂傷浪漫的文字,他以前的老闆黃偉菁說,“女生看了絕對立刻全然融化”。

她曾經想給大張偉出一本《情詩100句》,讓大家知道大張偉是其實是一個細膩的人,但是被言詞拒絕了。

伊能靜和大張偉:原生家庭的雙生花

說到底,大張偉和伊能靜骨子裡都是自卑的,只是一個因為自卑,而拼命地想在人前證明自己,另一個卻順勢躲到人後,暗自使勁兒

就像在節目裡,兩個人都是想要把事情做好,只是一個怕別人覺得自己不認真,另一個則生怕別人覺得自己太認真,導致了大家看著,好像這倆人都不認真的場面。

但是不得不說,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是令人驚喜的,雖然說不上多麼完整,但是百老匯的演出形式,以及朗朗上口的劇詩,確實給節目加了不少分。

雖然伊能靜沒有再要求大張偉流淚,但是最後一刻,大張偉還是哭了,最終他脫離了人物做回了自己。

喜劇之下,悲劇才是元兇。

或許,我該收回之前說他倆組合不匹配的話,兩個都對藝術包含著熱情的人,即使理念不同,也會擦出意外的火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