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典故:世尊教化弟子不可「以貌取人」

佛在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位比丘名叫拔提,相貌醜陋,從很遠的地方來拜見佛陀。當時,圍繞在佛陀四周的比丘見到拔提比丘走過來,紛紛生起輕慢的念頭,互相竊竊私語:“他是何等比丘?相貌如此醜陋,實在不能見人,真是叫人厭惡。”

佛教典故:世尊教化弟子不可“以貌取人”

佛陀知道了比丘們輕慢的心念,告訴弟子們說:“你們看見那位相貌醜陋,令人生起輕慢心的比丘嗎?”比丘們答道:“是的!我們見到了。”佛陀說:“比丘們!你們不可以對那位比丘生起輕慢的念頭。因為那位比丘所作已辦,已經證得阿羅漢果,斷盡一切煩惱,得到正解脫。因此,你們對他不應該有輕慢的想法。”

佛教典故:世尊教化弟子不可“以貌取人”

佛陀又說:“如果你們的知見同於佛陀,自然有資格度量他,否則,如果隨便審測度量,只有損害自己。”佛陀以譬喻說道:“孔雀雖然有五彩繽紛的色澤,來莊嚴自己的身軀,卻比不上鴻鵠能夠振翅高飛。一個人雖然具有美麗的容貌和儀表,但是卻比不上斷盡一切煩惱的功德尊貴。”

佛教典故:世尊教化弟子不可“以貌取人”

佛陀接著又說:“那位比丘猶如良馬,能夠善於調伏自己的心念和行為。他已經離欲斷惑,已經脫離生死輪迴。他以這是最後色身,將摧伏一切煩惱。”弟子們聽聞佛陀的開示之後,從此再也不敢以貌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