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漢的連隊硬漢的兵

近日,武警銀川支隊2018年度第二季度“魔鬼周”極限訓練剛剛落下帷幕。在這場極限訓練中,一個“瘦高個”最為引人注目,熟悉他的人都親切地叫他硬漢“老郭”。他就是銀川支隊特戰中隊中隊長——郭凱。他連續四年參與並帶領隊員連續奪得總隊特戰幹部骨幹比武第一名。這次,他又帶著他的兵走向了叢林深處,接受實戰的歷練……

硬漢的連隊硬漢的兵

硬漢迎面魔鬼周 勇士出征一馬先

午夜集結、晨曦奔襲、風雨行軍,各種極限挑戰接連不斷;搶灘登陸、脫險逃生、泥潭摔擒,各種戲碼接連登臺。當特戰分隊“硬漢”迎面撞上“魔鬼周”,那就是風與火、血與汗的摩擦碰撞。殺聲陣陣,槍聲隆隆,一幕幕勵志青春故事正在這裡火爆上演……

硬漢的連隊硬漢的兵

連日來,他們穿山林、過沙漠、渡激流、抗毒氣,人均負重20公斤,日行40多公里,身體與意志在極限中不斷較量,行為與思想在挑戰中負重前行。而這次卻有20多名隊員是剛剛入伍不滿一年的新兵,他們是主動申請參加此次魔鬼周極限訓練的,有的甚至為了達到中隊要求偷偷深夜“加餐”。然而“命運從來不會辜負任何一個有準備的人”,此次極限訓練,20名新兵在已完成的科目中均達到了良好以上水平,其中3名新兵科目總成績超過了身經百戰的老隊員。

硬漢的連隊硬漢的兵

“硬漢”的閃亮登場

提起郭凱,大家都覺得他默默無聞。任職五年來,他就參加了4次總隊特戰骨幹比武競賽和十餘次魔鬼周極限訓練。精準指揮、槍響靶落、戰鬥衝鋒、逢敵亮劍!強大的體能儲備,精湛的技戰術水平,讓在場官兵投來讚許目光。今年,郭凱再次帶領比武小隊一路過關斬將,勇奪團體第一,榮立三等功,成了戰友們心目中的“明星”。

硬漢的連隊硬漢的兵

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個身材高瘦,說話有點方言氣,甚至看上去有點“土”的硬漢,鮮有人知道他背後付出的艱辛。為了成為一名稱職的特戰中隊長,他在訓練中處處“自討苦吃”。練陽臺,別人爬四層,他爬八層;練射擊,別人定型5分鐘,他定10分鐘;練體能,別人跑5公里,他跑8公里。除了正常訓練外,每晚都堅持3組俯臥撐、仰臥起坐和深蹲起立。在比武集訓期間,防彈衣、作戰靴、戰術背心從早上睜開眼的那一刻穿上,直到晚上熄燈時才脫掉,訓練時衣服從來都沒幹過,汗水從來沒停過。

硬漢的連隊硬漢的兵

鐵血戰士軍品網

硬漢的連隊硬漢的兵

筆者此次跟隨採訪,雖是輕裝上陣,但還是被遠遠拋在了後頭,趕到休息點的時候,大部分已經完成了上午的訓練科目。看到隊員們腳上磨泡、肩背破皮,筆者嘀咕起來:“行程將將過半,後面這麼多科目還能堅持嗎?”

硬漢的連隊硬漢的兵

“腳上的泡磨的是隊員心中的意志,身上的傷疤烙的是隊員終身的榮譽!”平時話不多的郭凱突然插了一句,輕鬆的語氣裡帶著幾分沉重,因為他也沒想到,這次“魔鬼周”一上來就動“真格”的,隊裡很多隊員已經體力透支,行動明顯變得遲緩,有的甚至技戰術動作都發生了變形。但就是這樣卻從這位硬漢隊長所希望看到的。“作為兄長,我希望他們每個人都能夠健健康康遠離傷病。但作為隊長,我希望他們記住這些痛苦的狀態,在戰場上就會多一絲生存的可能。”此時他的眼睛無比深邃。

硬漢的連隊硬漢的兵

“硬漢”眼中的“魔鬼”

“沒有炊事班,沒有熱食熱水,我們照樣能生存!”郭凱堅定的眼神折射出共同的心聲。在連續的殘酷戰鬥中,三餐不濟、風餐露宿已成為常態。從壓縮乾糧、生肉、生米,到野外宿營、限時就餐,惡劣的環境考驗著大家野外生存能力,不斷刷新著特戰隊員的生理意志極限。作為隊長的郭凱始終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不時給身邊的戰友們加油鼓勁。

硬漢的連隊硬漢的兵

郭凱曾問過許多參加過“魔鬼周”訓練的老兵,“魔鬼周”裡的“魔鬼”究竟指的是什麼?有的說訓練條件太“魔鬼”,三餐不飽,睡眠不足;有的說組訓者像“魔鬼”,鐵面冷酷、粗暴無情,答案不一而同。7晝夜連續行軍,武裝奔襲100餘公里,每日睡眠不足6小時,如今郭凱也有了親身體驗。

硬漢的連隊硬漢的兵

晨曦中,雨滴打著樹葉沙沙作響,河水浸溼衣衫陣陣寒涼。第三天的大雨滂沱,給原本就艱苦的日程又增添不少難度。經過10公里河道行軍後,郭凱剛剛上岸,本以為可以鬆一口氣,導調組便發出了10公里奔襲的號令。最後的2公里路程是一片泥濘地,隊員們必須匍匐前行通過。經過一上午的跋涉,郭凱已經體力透支,面對如此複雜的地形和煙霧彈的影響,讓最後的2公里路程變得無比漫長。

硬漢的連隊硬漢的兵

“周圍的一切都安靜了,只有沉重的呼吸,特別重,我告訴自己不能倒下去,不能倒下去”。他始終堅持、奮力前進,豆大的汗珠不停往下滴,此時忘記了疲憊、忘記了傷痛,眼中只有終點。

“那時,堅持和放棄就在一念之間……到終點時整個身體都不聽使喚了。”在郭凱看來,“魔鬼”總是出現在體能和意志達到極限的時刻,“魔鬼”就是想要放棄的念頭。而在身體意志狀態都在瀕臨極限的邊緣時,體現的恰恰是一種不服輸的硬漢精神。

硬漢的連隊硬漢的兵

“硬漢”帶出的“硬漢”

坐在背囊上,郭凱揉搓著膝蓋,不時緊蹙著眉毛,顫抖的嘴唇發出“嘶……”的聲音。在軍校時的一次訓練,他右膝十字韌帶撕裂,臥床康復長達半年之久。此次超強度訓練,讓他膝蓋發紅腫脹,有了些不良反應。

硬漢的連隊硬漢的兵

“身體受得住嗎?家裡人支持嗎?”筆者拋去疑問。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父母都是農民,靠雙手勞作,靠奮鬥創造美好生活,這些道理雖然沒人和我講過,但從小就懂得。來部隊當兵就是吃苦受累、犧牲奉獻的,父母很支持我的工作,況且自己也年紀輕輕,有點小傷小痛沒把它當回事,更別說向家裡訴苦了。”

硬漢的連隊硬漢的兵

聊起克服困難、帶傷參訓,他更希望筆者多寫寫身邊的戰友。“其實大家都帶傷堅持著,撐下去全靠相互鼓舞和榮譽信念。幾名隊友在紅藍對抗中被標記彈擊傷,泥濘地匍匐前進也沒一句二話。最讓我佩服的是楊晨曦,都說輕傷不下火線,而他作為列兵,即便是重傷也不下火線。10公里負重越野考核,楊晨曦一時衝得太猛,一口氣沒上來,暈厥過去了。在簡單醫務處理和確認無礙後,他緩了緩神,又投入到訓練中,最終完成了科目。這種不拋棄不放棄,平時訓練不怕苦,執行任務不怕死的精神,就是我們特戰人的信念。”

硬漢的連隊硬漢的兵

郭凱邊說邊露出久違的笑容:“穿這身衣服就是不一樣,有自豪感!執行任務我們是第一選擇,家裡親戚都以我們是特戰隊員而自豪……我們沒有白付出,走到哪裡都硬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