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飲食:薯類當菜吃,不如當飯吃

您認為土豆、紅薯、芋頭和山藥之類的食物是主食呢,還是點心呢,或者是蔬菜呢?相信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回答是:點心或蔬菜。

糖尿病飲食:薯類當菜吃,不如當飯吃

當年徐光啟做《甘藷疏》,希望大力推廣種植甘薯,就是看中了甘薯生長快、能救荒的特點。多年之前,薯類是公認的主食,是在米麵糧食不夠吃的時候用來果腹的食物,所謂"薯豆半年糧"。

糖尿病飲食:薯類當菜吃,不如當飯吃

隨著生活改善,人們不再將薯類作為主食不足的補充,而是製作成了各類美味小吃。像芋頭蒸肉、芋兒燒雞、土豆燒牛肉、咖喱牛肉滷、山藥小點、拔絲山藥、炸紅薯片、炸紅薯餅,還有炸薯條和炸薯片,都是人們喜愛的美食。

正是這樣一種變化,讓人們在想到薯類的時候,人們總會聯想到甜食,聯想到油炸食品,聯想到高脂肪的肉類。在吃完了精米白麵,吃完了大魚大肉之後,再吃加了糖吸了油本身又含有澱粉的薯類,恐怕難免會招來肥胖的麻煩。

薯類澱粉含量高,但低脂高纖維

糖尿病飲食:薯類當菜吃,不如當飯吃

薯類雖說澱粉含量比普通蔬菜高了一些,但卻是貨真價實的低脂肪高纖維食品。而且,它們是絕對的高鉀低鈉食品,其鉀含量之高,讓蘋果橘子們只有自愧不如的份兒,按幹物質計算,更是精白大米的十倍以上。

薯類們不僅含有糧食當中壓根沒有的維生素C,更富含多種B族維生素,還有抗氧化的多酚類成分、某些品種含有提高免疫力的粘蛋白成分,比如在中藥材當中評價甚高的山藥;某些品種含有大量柔軟的纖維,對預防便秘和腸癌特別有益,比如紅薯。

薯類當主食,發揮應有營養優勢

如果要真正發揮薯類們的優勢,還是把它們當成主食的好。當成主食吃,既不必加鹽,也不必加糖,更不必加油,能發揮它們原有的營養優勢。

糖尿病飲食:薯類當菜吃,不如當飯吃

同時,薯類作為主食,與大米白麵相比,血糖上升速度慢,飽腹作用強,能幫助預防肥胖和糖尿病,還有利於控制血壓。用薯類替代糧食,每天的總澱粉數量不僅不會升高,而且還可能有所下降;而維生素攝入量卻會大幅度提高,纖維多了,礦物質也多了,對於提高一日當中的營養質量,實在是大大地有益。

假如實在喜歡吃薯類製作的菜餚和點心,那也不必太過自責。只要做到底限的一點——吃了薯類之後,一定要減少主食的量,甚至可以不吃主食。比如說,昨日吃了土豆燒牛肉,那麼大米飯就可以省去一半。今日吃了芋頭排骨,那麼作為主食的饅頭也可以省掉。零食吃了烤紅薯,那麼下一餐米飯就不必吃了。如此,至少可以避免體重增加之虞,也能得到薯類當中的豐富營養成分。

***糖友健康小貼士***

1、要想預防糖尿病,堅持體力活動,保證自己身體脂肪不超標、腰圍正常、肌肉不萎縮,是個很好的預防方法。所謂天道酬勤,偷懶不會佔便宜,最後在健康上損失更多。患糖尿病之後也是一樣,邁開腿和管住嘴一樣重要,維持肌肉功能對於控制血糖意義重大。

2、吃新鮮、清淡、少油、少鹽的飲食,不是一種痛苦,而是一種幸福,是飲食質量高的標誌。糖尿病患者必須做到控油控鹽,才有利於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食物的營養質量要比健康人更高,特別是多吃新鮮蔬菜,得到更多的抗氧化成分,才能避免提前衰老和殘疾。

3、糖尿病的飲食控制,並非吃得越少越好,太少則可能造成營養不良,削弱體質,甚至發生低血糖危險。多吃營養價值高又耐咀嚼的蔬菜、雜糧和豆類,特別是把精白米、精白麵主食改成含一半澱粉豆的八寶粥,可以兼顧營養供應、飽腹感和控制血糖三方面。

4、雖然在外飲食很難控制餐桌上的菜餚品種,但仍然可以通過預先準備健康食物、多點清淡菜餚、少取食油膩食物等很多方法來改善自己的食物內容。只要有預案、有決心、有毅力,就能儘量減少在外飲食對健康的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