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一首詠物詩,辭哀調苦,一片傷春之感

詠花是我國古典詩詞創作的一個重要題材,無數的詩人吟詠歌嘆,寫下大量花詩,藉以抒發各式情感。而落花作為一種特殊的“花”,也是詩人常常吟詠的對象,文人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意蘊深長的佳作。李商隱的《落花》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借園中落花隱約曲折地吐露自己的傷春情懷。

李商隱的一首詠物詩,辭哀調苦,一片傷春之感

落花

李商隱

高閣客競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這首詩作於會昌六年(846)閒居永樂期間。

參差:指花影的迷離,承上句亂飛意。

迢遞:高遠貌,此處指落花飛舞之高遠者。

李商隱的一首詠物詩,辭哀調苦,一片傷春之感

高閣上的賓客們陸續離開,小園中,花瓣亂飛。花影翻飛迷離連接著彎彎的小徑,落花飛舞到達高遠之處,迎來脈脈斜暉。很難過,不忍心掃開,盼春望眼欲穿,可春仍要離去。花心隨著春盡而凋落,所得的只是淚落沾衣。

李商隱的一首詠物詩,辭哀調苦,一片傷春之感

這首詩寫於會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閒居永業,當時,李商隱陷入牛李黨爭之中,境況不如意,心情鬱悶,借落花抒發自己憂傷身世之感。

首聯上句寫的是客去樓空,下旬寫小園花飛。寫落花亂飛引出所詠之物,表現客去後詩人面對落花的迷茫、紛亂之情。

頷聯從從空間到時間兩個角度客觀描寫落花“亂飛”的具體情狀。“參差”句從空間著眼,寫落花四處紛飛,連接曲陌;“迢遞”句從時間著筆,寫落花連綿不斷,無休無止。

頸聯直接抒情。春去花落,“腸斷未忍掃”,表達的不只是一般的憐花惜花之情,而是斷腸人又逢落花的傷感之情。

尾聯運用了雙關的手法,一是嘆花,多情的花朵用自己的美豔點綴春色,最終得到的卻是凋落飄零沾人衣裙的結局;二是嘆己,“我”雖有憐惜芳菲之心,然而無計留春,最終只落得愴然泣下,淚沾衣襟的結果,借落花抒發自己素懷壯志,卻不見用於世的悽婉和感慨。

詩人詠物傷己,以物喻己,一片傷春之感,甚是委婉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