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穫機還有沒有戲?這是最獨到的見解!

說起玉米收穫機,相信許多人不是愛恨交織,就是五味雜陳!

從2000年幾百臺揹負機起步,2014年銷量闖關8萬臺,到2017年猛烈下挫到3萬臺。時隔不到一年,2018年,玉米收穫機又強勁反彈。

是新的風口來了,抑或是迴光返照呢?玉米收穫機行業的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呢?

玉米收穫機還有沒有戲?這是最獨到的見解!

“撥開雲霧見天日”,讓我們深入剖析給你還原一個真實的玉米收穫機市場!

1 上半年產銷真相

市場銷量最能反映一個行業的真實情況,上半年玉米收穫機行業明顯要比2017年好。

然而,時間回溯幾年,看看2014年和2015年的同期數據。同樣是上半年,2015年行業內幾家規模企業銷量接近2.5萬臺,今年只是2015年的1/5,2016年的1/2。

玉米收穫機還有沒有戲?這是最獨到的見解!

2014—2018年上半年玉米收穫機銷量對比(單位:臺)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從數據可以看出來,今年玉米收穫機行情只是比2017年同期好一點而已,銷量增加只是迴光返照。

不管我們承不承認,玉米收穫機的高峰期已是昨日黃花,行業已經進入了下行通道。

除了銷售數據,再來看上游企業整機的裝配數。

從液壓件、輪胎等配套企業瞭解到的數據看,上半年10家主流的玉米生產廠家裝配量剛剛達到1萬臺(套),而全行業銷售數據接近5000臺,也就是說產銷率只有50%。

雖然說下半年才是真正的銷售旺季,但從產銷率來看,機手的購買信心並不是很足,這也提醒我們不能對今年的玉米收市場盲目樂觀,尤其是不能大量的備貨。

2 過早的未老先衰,沒有明確的發展階段

按正常規律,一個行業的發展要經歷培育期、成長期、穩定期、衰退期4個特徵鮮明的階段。

但國內玉米收穫機行業明顯不能直接套用這個規律,這是由中國市場的特殊性決定的。

在補貼政策的催化下,國內玉米收穫機市場的嬰兒期、學步期、青春期、壯年期幾乎是同步完成的,同時又在國家種植結構調整的大政策環境下,行業沒有經歷穩定期就直接進入衰退期。

玉米收穫機還有沒有戲?這是最獨到的見解!

國內歷年玉米收穫機行業銷量 注:2018—2020年數據為預測值

可以肯定的說,當前國內玉米收穫機行業已經進入了衰退期。但這種衰退不是正常的行業生理表現,而是未老先衰,獨具中國特色,不適合套用任何現有的公式,也與國外成熟市場不同。

筆者推測,這個衰退期至少要延續5年的時間,等到市場充分消化吸收了近幾年的巨量存量之後,新生需求才會逐漸成長起來。

3 競爭格局出乎意料的變化

從上圖可以看出來,2014年是玉米收穫機的顛峰期,當年全行業的銷量超過了8萬臺,創造了國內聯合收穫機單一品類的年銷量記錄。

但物壯易老,盛極而衰,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也是經濟規律,2015年之後玉米收穫機進入下行通道,受國家5000萬畝調減政策,還意外的出現了加速度下滑,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競爭位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從下圖可以看出來,在2014年,雷沃重工、金億春雨、山東巨明是行業的前3強,寧聯、勇猛、博遠是第2陣營,雖然企業佔有率有高有低,但整體看行業處於充分競爭狀態,市場佔有率比較均衡。這說明在補貼福利政策下,大家都是既得利益者,競爭實力沒有太明顯的差距。

玉米收穫機還有沒有戲?這是最獨到的見解!

2014年國內玉米收穫機企業市場份額

但進入2018年,從1—6月的市場表現看,玉米收穫機行業競爭形勢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除巨明等銷量超過1000臺之外,其它的企業鮮有超過這個數的,都在數百臺,甚至數十臺。

昔日風光無限的大佬級企業如今已經淪落成末流企業,正應了《桃花扇》那句話: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而名不見經傳的河北英虎、山東金大豐、河南豪豐則逆勢崛起,成為與巨明並肩的明星,這不得不讓我們感嘆世事的無常變化。

今後玉米收穫機行業競爭格局將處於一個長期的動盪變化之中,其中有兩個不穩定因素值得關注。

一是久保田在旱地機械上的發力,其玉米收穫機已經得到市場的認可。

二是一拖東方紅玉米收穫機的強力迴歸。最近筆者到東方紅收穫機公司參觀,整體看一拖對於收穫機業務投入的資源很足,感覺這次一拖是認真的。

4 四個明顯的產品變化

面對外圍環境和需求的巨大變化,玉米收穫機企業都在尋找產品突圍之路,上半年的市場上,眾企業產品變化方向如下。

第一,摘穗式產品向短小精悍發展。去年開始,幾家大型玉米機生產企業不約而同地將營銷方向轉向小行機甚至小型機,並且很明顯的成為大企業的主打機型,今年這種現象還在延續。

玉米收穫機還有沒有戲?這是最獨到的見解!

雷沃穀神CC04玉米收穫機

在9月銷售旺季到來之際,國內幾家主流玉米機企業的營銷戰早已打響。雷沃今年主推的是CC04玉米收穫機,7.15米的短車身,通過性非常好;中聯重科則強推谷王CC40,車身只有6.8米,機動性更好;勇猛今年主推的是其當家花旦4YZ-4W,也是7.2米車身,用的是獨特的星型剝皮結構,剝皮效率高,效果好。

第二,在“鐮刀彎”地區種植面積大量調減的情況下,眾企業火力點都瞄準了黃淮海夏播玉米區,該地區一是在幾個大企業的家門口,是寸土必爭之地,二是播種面積穩定,需求穩定。

第三,莖穗兼收型受青睞。政策在推動種植結構由向“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草作物”三元結構轉變,所以青貯、黃貯需求在增加。

今年玉米收穫機企業也沒有忽視這種需求,莖穗兼收型很受重視,巨明主推4YZSJ-4穗莖兼收玉米機,勇猛推出4YZ-4HS,金大豐則是金大豐4YZPSJ-3,牧神也針對內地市場推出了4YZB-4B自走式莖穗兼收玉米收穫機。

第四,向同心多元化發展,也就是利用玉米收穫機的底盤技術和平臺,開發衍生產品,有幾個企業很有代表性。

玉米收穫機還有沒有戲?這是最獨到的見解!

巨明玉米收穫機

比如,山東巨明是從2015年開始,果斷進行產品的同心多元化,先後推出了莖穗兼收機、花生聯合收穫機、青貯收穫機和葵花收穫機、打瓜收穫機、甜玉米收穫機,這些機器都是充分利用玉米收穫機的底盤,只是在割臺和脫粒機構上變化;河北雷肯推出了葵花收穫機、辣椒收穫機、甜葉菊收穫機、打瓜收穫機等近10種經濟類作物收穫機械;中農博遠推出了辣椒收穫機;豪豐等十幾家玉米收穫機企業推出了花生收穫機等。

可以明顯地看出來,在紅海廝殺中,眾企業都在尋求差異化突圍的方向,有的企業在做相關多元化的延伸,有的企業則走的比較遠。

5 未來的前景如何勾畫?

農機噴自詡為“農機行業最好的算命先生,占卜界最好的農機專家”,在這裡結合自己對玉米收穫機行業20年的跟蹤,提出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

第一,未來發展趨勢整體判斷。

玉米收穫機高峰期已過,未來再也不會回到8萬臺的高度,今後5~10年內,玉米收穫機正常行業需求量將在2.0萬~3.5萬臺,企業應該用這個市場總量來安排自己的生產和營銷。當然不排除大的政策利好短期內會有爆發式增長,但肯定不會超過5萬臺。

玉米收穫機還有沒有戲?這是最獨到的見解!

第二,未來競爭形勢判斷。

玉米收穫機新一輪洗牌期正式開始,有別於上一輪,這次將鮮有新手進入,事實上是行業坐次打亂之後重新排序。

如果說2000—2016年是政策敏感度、市場敏銳度之爭的話,這一輪的洗牌則是綜合實力之爭。沒有很深的背景、雄厚的資金實力、超強的抗行業週期能力,前期所擁有的優勢將毫無用武之地。

從這個意義上講,農機噴看好雷沃、一拖、中聯重科、山東巨明這幾個綜合性企業,而只靠玉米收穫機這個單一產品的專業化企業最終將被淘汰。

第三,產品發展趨勢判斷。

玉米收穫機還有沒有戲?這是最獨到的見解!

玉米籽粒收穫機將是主流方向

未來剝皮摘穗式和籽粒直收將是主流的方向,籽粒直收的佔比會逐漸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講,多功能的玉米收穫機擁有更多的機會,即一機多用,能收玉米、小麥、油菜、雜糧。

現在的花生收穫機、葵花收穫機、打瓜收穫機等玉米收穫機的眾多的“孿生兄弟”將迅速成長並壯大成獨立的細分子行業,當然他們會有自己的獨立的技術平臺和形成單獨的產品族譜,不再依賴於玉米收穫機底盤,並且主要是專業化中小企業經營,大公司在完成需求培育之後將逐漸退出市場,專業市場專業者的天下。

當然,玉米機的2018年,上半年只是熱身賽,下半年才是要看真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