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變遷史」:從農村到城市 從人口紅利到老齡化危機!

每年的春運,都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週期性遷徙!

2018年春節假期結束,短短七天時間,全國共有超過4億人次出行。他們或返鄉探親、或出門旅遊。而在春運全部40天時間裡,全國有近30億人次出行。

什麼是春運?

春運就是:

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

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

他鄉容不下靈魂,

故鄉安放不了肉身,

肉體與靈魂之間相互交織便有了春運!

(來自網絡段子)

從1949年到2016年,中國人口增加了8億多人,中國的城鎮化率從10.64%增加到57.35%,從農村到城市,從人口暴增到老齡化難題,中國人經歷了怎樣的“變遷”?他們的流動究竟又蘊含了怎樣的經濟邏輯?

近70年中國人口增加8億多人

從1949年到2016年,中國的總人口從5.4億變成了13.8億,近70年時間裡,人口總數增加了8億多人,增長了一倍多,人口主要的增長時期是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六十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已經達到了25%左右,七十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也達到了15%左右。

男性總人口數量一致高於女性,2016年,男性人口已經超過女性人口3300多萬,而這也成為中國人口現狀正在面臨眾多挑戰中的一個。

2016年,廣東省作為人口第一大省,總人口數達到將近1.1億,山東、河南兩個人口大省的人口數量也都超過了9000萬,四川、江蘇、河北、湖南和安徽,總人口數也都超過了6000萬。

注:

年末總人口指當年12月31日24時的人口總數,為公安部門的戶籍人口數。

年末總人口不同於年末常住人口,年末常住人口數指每年12月31日24時的人口數。

年度統計的全國人口總數內未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

從農村到城市:城鎮化率從10.64%到57.35%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地區集聚的過程和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城鎮化使得中國從以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型社會,向以工業(第二產業)和服務業(第三產業)等非農產業為主的現代城市型社會逐漸轉變。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城鎮化進程加快,1995年前後,中國再次加速城鎮化進程,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首次超過50%。

人口結構:從人口紅利到老齡化危機!

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口暴增,中國勞動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

但是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老齡化問題接踵而至。從上圖清晰看到,中國0-14歲人口占比逐年降低,而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逐年增加。2016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經達到了10.8%。

根據聯合國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佔總人口比例超7%時,則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

2000年以來,人口分佈發生了哪些變化?

2000-2016年,16年間在人口大省中,廣東省新增了2300多萬人,同樣的人口大省山東省新增了949萬人,浙江省新增了910多萬人,河北省新增了近800萬人,而河南省僅新增了44萬人,四川省新增人口則為負數。

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以來,新增人口為負的四川省和貴州省,主要是2010年以前的新增人口為負,而最近五年時間,四川省平均每年新增40多萬人,貴州省平均每年新增17萬多人。

東北地區則情況剛好相反。近五年時間,東北三省新增人口“急轉直下”,2016年三省的新增人口均為負數,黑龍江省連續三年新增人口為負數,遼寧省連續兩年新增人口為負數,吉林省2016年當年人口總數較上一年減少了20萬。

中國人口流動趨勢:廣東吸引力最強 河南人最愛外出

以2015年為例,根據百度地圖發佈的《中國故鄉大數據分析報告》,2015年人口流入最多的五個省份(或直轄市)為廣東、浙江、江蘇、北京和上海。

廣東主要吸引了中南部城市的人口。廣西、湖南流向廣東的人口占比高達43%,其次是江西、湖北和四川。

浙江主要吸引了中部城市的人群,安徽、江西、河南佔比高達總流入人口的50%,其次是貴州、湖北和四川。

江蘇省的流入人口來源地中,由於距離較近,安徽佔比高達30%,與河南佔比之和高達總流入人口的48%,其次是山東、湖北和四川。

北京市的流入人口來源地中,由於距離因素,河北佔比高達27%,與河南佔比之和高達總流入人口的40%,其次是山東、山西、安徽和黑龍江。

上海市的流入人口來源地中,安徽、江蘇佔比之和高達總流入人口的41%,其次是河南、江西和山東。

人口輸出大省排名中,河南省排名第一,其次安徽緊隨其後,第三是湖南省。與各省流入人口排名情況對比,人口輸出分佈主要集中在內陸城市。

河南省因其人口、地理和經濟因素,成為人口輸出大省冠軍。其輸出目的地主要是浙江、廣東、江蘇、北京和上海。主要是經濟發達城市為主,其次輸出到山東省的人口也不少。

安徽出乎意料地排到了人口輸出大省的第二名,其輸出的人口主要流向經濟發達地區如江蘇、浙江、上海、廣東和北京。

居於人口輸出大省第三名的湖南,對廣東絕對是真愛,有高達63%的人口均流向了廣東。其次是浙江、江蘇等。

江西的流出人口去向地,主要是廣東和浙江,其總和高達63%。其次是福建、上海和江蘇。值得一提的是,江西人在北京比例雖然只有2%,但在內陸城市中是一個較高的比例了。

四川的流出人口去向地,主要是廣東、浙江、重慶、福建和江蘇等沿海發達城市。其次與雲南的交流也較密切。

人口整體流動趨勢主要是從中西部向東部和東南沿海,人口流入地區則相對集

中在南部、東部主要經濟中心省份,人口流出地區主要是內地中西部戶籍人口

較多,但經濟較不發達的省份。

中國人越來越不喜歡遷移了?

最近二三十年,人往城裡跑都是主旋律,但願意跑的人正在下滑,分水嶺就在2014年左右。

2009-2011年是人潮洶湧的年份,流動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而到了2014年之後,流動人口開始出現了下滑的趨勢。

下滑的數據或許表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準備定居了,不打算再四處折騰了。

中國人口“變遷史”:從農村到城市 從人口紅利到老齡化危機!

人口遷移分散化趨勢明顯

根據智谷趨勢分析,2009-2014年,中國有13個城市人口淨增超過100萬,人口流動集中在少數一線城市、區域中心城市。

而2011-2016年,人口淨增超過100萬的城市下滑到5個,人口淨增在25萬至100萬之間的增加到28個,有一些迅速上升為人口大城,比如石家莊、長沙、杭州,有一些則逐漸淡出,比如東莞、佛山、廈門。

人口遷移,經濟發展是一方面因素,即人口流入地區大部分也都是人均收入較高的地區,而人口與房產也存在著聯繫。關於房產,業界有一句話的經典秘笈:短期看政策、中期看供需、長期看人口。

人口與土地供應和開發等數據,結合在一起是影響房產供給的重要考量。

中國人口“變遷史”:從農村到城市 從人口紅利到老齡化危機!

中國人口“變遷史”:從農村到城市 從人口紅利到老齡化危機!

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中,硬實力包括基本資源、經濟和科技力量,而基本資源裡,人口是其一,從人口要素講,穩定的勞動力人口規模,相對年輕的勞動力人口結構是保證一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積極條件。

從人口變遷的角度來分析,中國的人口形勢並不樂觀,從中印兩個人口大國的動態比較上看,無論是人口數量的變化趨勢,還是人口年齡結構變化過程,中國人口實力明顯不佔優勢。

中國在未來面臨著勞動力人口減少、人口加速老齡化等問題。這是需要注意的,因為大國實力的人口較量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而是一場艱辛的“馬拉松”!

(本文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百度地圖開發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