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去溼氣,三伏天裡話「伏姜」

今天是7月28日,三伏天裡『中伏』的第二天。連續的高溫天氣,讓人熱的喘不過氣來,『抖音』裡已經有人在拍攝“水泥地上煎雞蛋”的小視頻,前天晚上小區停電,差點把人逼瘋掉,讓我無限懷念有電的幸福。不得不說,最近一段時間,是“空調救了我們的命”!

冬病夏治去溼氣,三伏天裡話“伏姜”

在這樣一個揮汗如雨的三伏天裡,“冬病夏治”、“溼氣太重”等養生詞彙也是人們經常聊的話題。今天,我想說說博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曬伏姜”。

冬病夏治去溼氣,三伏天裡話“伏姜”

很多人不清楚“曬伏姜”是什麼?“曬伏姜”是在古懷慶府一代(今博愛、沁陽等八縣)流傳了數百年的一個古老手工藝。顧名思義,在“三伏天”裡把“姜”進行曬制,就是“曬伏姜”。當然,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冬病夏治去溼氣,三伏天裡話“伏姜”

“曬伏姜”的主要工藝,是在每年初伏的時候,去姜地裡把“母姜”挖出來,母薑就是老姜,民間有句俗話叫“薑還是老的辣”,指的就是母姜,母姜營養豐富,藥理功效強,在去溼氣、暖胃、緩解痛經等方面有奇效。“母姜”挖出來後,清洗乾淨,用“碓臼”將其搗碎,然後用砂布萃取薑汁,和紅糖、蜂蜜以及自家的秘密配方進行混合。然後在一年最熱的“三伏天”進行曬制,這個時節,氣溫最高,溼度也較大,是曬伏姜的黃金時期。

冬病夏治去溼氣,三伏天裡話“伏姜”

數百年來,這一代的百姓都把“曬伏姜”當成藥來服用,家裡有人胃不好,女人痛經、月經不調、手腳冰涼,小孩子洩肚,老胃寒、胃酸等都是用“曬伏姜”來進行食療,效果都非常好,百姓中間口口相傳,“曬伏姜”就在當地得以流傳下來。解放前很多家庭都有自已的獨門配方,並且概不外傳。

冬病夏治去溼氣,三伏天裡話“伏姜”

由於這項手藝是在最熱的季節進行,無論是挖母姜,還是曬制,都極易中暑。所以隨著時光的流逝,“曬伏姜”逐漸就很少有人制作了,一是因為懂手藝、會製作曬伏姜的老人越來越少,二是因為當前的年輕人大多都受不了“曬伏姜”這個過程中的辛苦,導致這個從老祖先傳下來的好寶貝,越來越稀少。

我是在2015年的時候,在和一些老薑農的聊天中獲取到的這個信息,後來我也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調研工作,包括翻閱縣誌,查閱歷史資料,走訪古稀老人,自己親自體驗,邀請親朋好友試喝測試效果等,確定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發揚光大的好手藝,也是一個難得的藥食同源的食療好寶貝。

冬病夏治去溼氣,三伏天裡話“伏姜”

於是,我從2015年夏季開始,著手挖掘、宣傳和推廣“曬伏姜”,虛心向各位老前輩請教製作工藝,每年的“三伏天”,在學習、挖掘“曬伏姜”的過程中,我覺得我出的汗都能有幾十斤之多。

冬病夏治去溼氣,三伏天裡話“伏姜”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目前“曬伏姜”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同時也為很多人解除了病痛,解決了很多人的亞健康狀態,該產品也引起了國內多家養生機構的關注,來博愛縣考察、研究博愛懷姜的人越來越多,其中不乏一些大的平臺和機構。2018年7月份,在央視七套和一畝田聯合開展的農產品“尋寶”活動中,“曬伏姜”也得到了專家的高度認可,在眾多的“農產品寶貝”中脫穎而出。

冬病夏治去溼氣,三伏天裡話“伏姜”

我真心的希望,“曬伏姜”這樣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在博愛發揚光大,不僅僅是為更多的人帶來健康和快樂,也會讓更多的姜農從這個產品中受益,讓“博愛懷姜”成為一個繼“四大懷藥”之後的,名副其實的第五大懷藥。

冬病夏治去溼氣,三伏天裡話“伏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