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想打電競。」「滾!」

一個12歲的小孩,鋼琴過10級,圍棋進國家隊就會被稱為天才兒童;

另一個12歲的小孩,LOL段位打到大師,卻會被批評說不務正業,只會玩遊戲。

這在咱們中國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站在老師的立場,我想說這兩個孩子都很聰明,但是這不公平的待遇卻讓人很費解。下面咱們來仔細分析一下這個事。

“媽媽,我想打電競。”“滾!”

彈鋼琴,下圍棋這些一聽就很“高大上”的詞語,不管誰家的“孩他爸”,“孩他媽”都使勁讓自己的孩子往“藝術”這一領域擠。但是話又說回來了,你能說遊戲段位打到大師的孩子,腦子很笨嗎?對線多次單殺對面英雄,完美的技能傷害計算,精準的眼位時間控制,靈活的意識和激烈的手速,這難道不是一場“遊戲藝術”的精彩表演?

“媽媽,我想打電競。”“滾!”

但是有的家長說了:老師,你也不看看玩遊戲的都是什麼人?在網吧裡面光膀子,抽菸,罵人,打假這些不都是社會上不求上進的混混嗎,在我們那個年代,這種人我們都叫“流氓”,我們孩子可不能變成那樣,玩遊戲必須要管!

等等,此話差矣。

這些家長我先問你們幾個問題。你讓孩子上學的目的是什麼?

當然是為了學知識啊。

好,那學知識是為了什麼?

肯定是為了將來有個好工作啊。

有好工作能幹什麼?

廢話,當然是為了多掙錢!沒錢你拿什麼買房,買車,娶媳婦?

對了,我要的就是這個。努力學習是為了找到好工作,為了掙錢。但是如果說你孩子玩遊戲很厲害,在幾千萬的玩家中能穩穩拔尖到前幾十名,連那些職業選手都打不過他,那他現在就能掙錢,而且比你上班掙得多。

“媽媽,我想打電競。”“滾!”

“孩子爸爸”,“孩子媽媽”,不知道你有沒有看到過這麼一條新聞:一個12歲男孩直播打《英雄聯盟》月入3萬,他母親就很支持。我想你們12歲的時候,肯定是背個小書包,為了學知識,每天趕早奔學校的好學生。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你還沒有掙錢養家。因為我們知道,掙錢都是家裡大人的事,小孩子就只管上學。這也是從小父母給我們灌輸的概念。

但是現在可不一樣了,小孩子雖然玩遊戲,但是他玩遊戲也可以掙錢啊!先不說你家孩子玩遊戲水平這麼好,簡單點,每天讓他做完作業後開兩個小時直播打遊戲,你在旁邊看著他。我敢說,一個月下來他掙的錢肯定比你上班多。再者,如果你家孩子游戲水平再提高點,打上了遊戲排行榜第一,那我真得恭喜你了。因為你家孩子直接去打職業比賽都沒問題了,而且他這麼小,簡直就是未來的狂小狗啊,以後的潛力真是不可估量。

“媽媽,我想打電競。”“滾!”

等等,老師,我有個問題。雖然你說的挺有道理。但是我家孩子這麼小就一直玩遊戲,這肯定影響學習啊。等他錯過了學習的年齡,遊戲又沒人玩了,那他還怎麼打職業,怎麼掙錢?

是的,孩子爸爸,你說的也對。現在的遊戲啊,都有運營壽命,可能過幾年之後,這款遊戲突然停止運營了,幾年的時間都浪費了,自己家孩子除了打遊戲別的都不會。但是彆著急,仍然有別的道路可以走。比如轉型當遊戲解說啊,當遊戲教練啊,或者憑藉自己積累的經驗去遊戲公司當策劃,這些道路都很適合退役下來的職業電競選手。

“媽媽,我想打電競。”“滾!”

我們現在看待一個孩子長大後是否有出息,最直觀的就是金錢收入,誰賺得多誰就是爺,這也是遊戲行業最誘人的地方。現在是不是網上很多人直播打遊戲,在擁有很多粉絲後,開淘寶店或是參加活動都賺了不少錢,賺了目前其他行業平均工資所達不到的錢。

遊戲和別的行業不一樣,你可能上了很多年學,白學了十幾年的數理化,到工作的時候基本都用不到。但是遊戲行業經驗的積累,在轉型的時候是很有分量的。而且現在遊戲市場越來越火熱,如果你們家孩子有天分,願意為遊戲行業付出精力,那你們給他多監督指導,早點入門也不是壞事。

“媽媽,我想打電競。”“滾!”

各行各業都有人才,如果說你家孩子長了雙飛向遊戲的翅膀,你非要拆下來,給他換成彈鋼琴的手,那是不是剝奪了他追求夢想的權利?所以,如果孩子願意走一條很少人走過的路,先出發的話,他一定比別人走得更遠!孩子爸爸,你覺得呢?

呵呵老師,我家孩子也愛玩遊戲,但是好像經常死,學習也不好,你看怎麼辦啊?

那個家長,我們辦公室後面有雞毛撣子,你拿回去好好教育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