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了解這些癌變措施,就會坦然面對,不再害怕


事實一:僅極少數萎縮性胃炎會轉變成胃癌。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以胃黏膜固有腺體萎縮為病變特徵的常見消化系統疾病,主要表現為食慾減退、噁心、噯氣、胃灼熱、上腹持續或間斷性脹滿,少數患者可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貧血等情況。目前認為,絕大多數慢性萎縮性胃炎預後良好,僅少數會癌變,癌變率不超過3%。有一點值得注意,一旦胃黏膜出現不典型增生,癌變機會明顯增加。

事實二:“腸化生”範圍越廣,癌變危險性越高。胃黏膜萎縮在組織學上有兩種類型:一是化生性萎縮,即腸上皮化生(腸化生)或假幽門腺化生;二是非化生性萎縮,即單純萎縮。醫學界普遍認為,腸化生分佈範圍越廣,發生胃癌的危險性越高,尤以不完全大腸型化生風險更高。

事實三:多數萎縮性胃炎與幽門螺桿菌(Hp)感染有關。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生主要與胃內攻擊因子與防禦修復因子的失衡有關。Hp感染是主要的攻擊因子,現已證實,80%以上的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有Hp感染。萎縮性胃炎患者,應該及早根除,在腸化前的節點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尤其重要,多數專家認為,錯過這個時機,將變得不可逆轉或很難逆轉。 


事實四:萎縮性胃炎可以沒有症狀。不少人認為,萎縮性胃炎屬於比較嚴重的胃病,自然會有比較明顯的不適症狀。其實不然,患者的症狀與胃鏡檢查所見和病理結果並不成正比。也就是說,無明顯症狀的患者可能患有較嚴重的萎縮性胃炎;相反,有顯著不適症狀者未必有胃黏膜萎縮。

事實五:“萎縮”不可怕,定期隨訪很重要。一方面為提高早期胃癌的檢出率,一方面為控制患者的醫療支出,目前多數專家認為:萎縮性胃炎不伴腸化生和異型增生者可每1~2年作內鏡和病理隨訪,中~重度萎縮或伴腸化生者每1年隨訪一次,輕度異型增生每6個月隨訪一次,重度異型增生者需立即複查內鏡和活檢病理檢查,必要時手術治療或內鏡下局部治療。

事實六:萎縮性胃炎患者不一定“缺酸”。不少萎縮性胃炎患者認為:胃黏膜萎縮了,胃酸分泌就少了,所以平時一定得補充一點酸,否則消化功能會受影響。當醫生建議服用制酸藥時,他們則會對醫生治療的正確性產生疑慮——已經缺酸了,怎麼還需要抑制酸分泌?這是一種認識誤區。實際上,不少萎縮性胃炎患者並不“缺酸”,而是“酸過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