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希:你的職業危機,其實與年齡無關

作者 | 孫瑞希

孫瑞希:你的職業危機,其實與年齡無關

不得不說,從我經手的職業規劃案例來看,很多職場中人,一旦跨入30歲年齡大關的時候,心情總是有些複雜。到了35歲這個關口,壓力更是成倍增長,不少人面臨重新擇業或職業轉型,但臨門一腳,卻發現自己除了日漸增長的皺紋和年齡,能拿得出手的專業積累幾乎為零。如果這個時候在職場上無法實現成長,甚至還在以某種形式倒退,那麼,越往後,職業發展就會面臨越多的危機。

01

職場十年,你的職業危機到了麼?

離開浙江快四年了。最近再一次牽動我職業神經的是接到阿蘇的求助電話。

現年33歲的阿蘇,畢業於某大學建築專業,畢業後他到一家房地產公司做施工監理,收入也還不錯。一直以來,朋友們眼中的他都是個快樂的單身漢,他是家中獨子,由於父母的嬌寵,他過著讓很多人羨慕的生活。工作之餘最喜歡的事就是逛街、把妹、泡吧、旅遊。

對於工作,阿蘇從來不願意委屈自己,除了萬不得已,絕對不會主動加班,只要幹得不開心立刻就辭職,然後出去旅行,在“詩和遠方”中重拾好心情。同學們很羨慕他的灑脫。人到中年,同學們拖家帶口,戲稱自己過得不如“狗”,而他卻像“風”一樣自由無拘。

今年春天,阿蘇的父親中風住院,患有心臟病的母親在照顧父親時也累倒在醫院。

父母同時病倒,作為家中獨子的阿蘇不得不支撐起這個風雨飄搖的家。開工了,工地特別忙碌,但他必須每天下班後前往醫院照顧兩位老人。晚上在病房陪護,第二天直接去上班,日子久了,整個人憔悴不堪。工作和照顧父母不能同時兼顧,阿蘇一咬牙,辭職了。每天從早到晚守在醫院伺候年邁的父母。

阿蘇說,有一天,天氣晴好,他和母親攙扶著父親在外面曬太陽,熱烘烘的陽光撒在一家人身上,那一刻,他倍感孤獨。

一瞬間,阿蘇彷彿長大了。他再也不想像以前那樣混日子了,他開始琢磨找一份更好一點的工作,再找個好姑娘成家、踏踏實實過日子。

父母的病情穩定了以後,他開始試著找了與建築相關的工作。找一份與之前旗鼓相當的工作倒是不難,但想“上一個臺階”卻困難重重。

如果繼續以前的工作,以他之前的收入水平,也就勉強養家,考慮到今後家裡勢必還會迎來小生命,再加上父母的身體狀況,看著銀行卡上存款,他突然有些慌了。

他想改變現狀,仔細梳理了自己這十年來的工作經驗,希望找到突破口,但是梳理來梳理去,發現自己知識面狂寬,但卻沒有一項突出的技能。

十年的職業生涯,在“取悅別人不如取悅自己”的口號下,阿蘇幾乎放棄了職業成長,由著自己的性子野蠻生長,舒舒服服的把自己發展成了一塊“板磚”——知識面狂寬,但是膚淺得可怕。

02

職業危機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姜文在《狗日的中年》中說: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還要時刻關注老婆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

人到中年不如狗,這話雖然難聽,但是一針見血。

幾乎每個年過三十的人,都會有訴不完的苦衷、還不完的賬單,以前的自己,無論怎麼瀟灑,怎麼意氣風發,到了真正無依無靠的時候,就會在瞬間“長大”。

如同阿蘇一樣的職場人其實不在少數,事實上,在我們的職業生涯當中,每個階段都會遭遇不同的危機。

而職業危機的本質,恰恰是你沒有找到每一個職業發展階段的核心任務。

20%的核心任務,創造了你人生80%的價值,而你要做的是找到這20%,並且不斷地重複它們。

儘快明確自己所處的職業發展階段,找準職業發展任務,才能保證你的未來,不再有35歲危機,40歲危機。

所以不論你現在已經“奔三”,還是“奔四”,或者正在“奔三”、“奔四”的路上,

提前儲備你的“職場燃料”,給自己做好職業規劃真的至關重要!

03

如何找到不同職業發展階段的核心任務?

人的一生中,是由很多階段組成,在不同的階段我們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我們一出生就會擔任子女的角色,6、7歲開始擔任學生的角色,20多歲開始擔任工作者的角色,近30歲開始擔任持家者的角色。通常情況下人們在30歲左右的時候,角色是最豐富的,可能既需作為持家者,照顧家庭子女,又需要作為子女贍養老人,同時還需要作為工作者、休閒者、公民、學生的角色,同時扮演,因此,這個階段壓力比較重。

而每一階段都有一些特定的發展任務需要完成,每一階段都需要達到一定的發展水準或成就水準,而且前一階段發展任務的達成與否關係到後一階段的發展。

那麼如何找到每一人生階段的發展任務並順利完成它呢?奧美互動全球首席執行官布賴恩·費瑟斯通豪在《遠見》一書中給出了很棒的建議。

在該書中,作者把職業生涯分成3個階段,每個階段有15年的時間,每個階段也對應不同的發展策略。

第一階段:尋找甜蜜區

職場生涯的第一個階段,是從你剛踏入職場到工作15年左右的時間段。這個階段是一個學習和探索的過程,充滿了嘗試和錯誤。這時並不是為了找到一份你每天都津津樂道的神話般的工作,而是要找到你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喜歡做什麼以及不喜歡做什麼。

在這一階段,你最核心的任務就是,尋找和發展自己職業生涯的“甜蜜區”。

所謂甜蜜區,意思就是“你熱愛的”、“你擅長的”和“社會需要的”這三個區域的交集。在第一階段,你要問自己,什麼東西會帶來最長的學習曲線和最多的職場燃料,也就是什麼會為你的職業生涯創造更多的正能量。

在這個階段,最好的發展策略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品牌來經營。

不管你的追求是偏向於創業,還是為別的公司效力,都應該利用第一階段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並儲備職場燃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成為“你自己的品牌經理”。

作為自己的品牌經理,請利用第一階段培養好成功的職業生涯所需的技能和習慣。多多見識,全身心投入,成為某方面的專家,學習高效的溝通技巧,建立聲望,尋求反饋,並創造價值。

你可以在職業生涯的早期,選擇一些專題去鑽研,逐漸成為別人諮詢的對象。你磨鍊的不一定得是震驚世界的高深技術,一些常會出現的問題或專題就可以。

當你能把自己建設成一個品牌,成為某方面的專家和別人樂意諮詢的對象,在別人的反饋和肯定中收穫熱情,也在為他人提供價值的同時找到自己的位置。

另一項值得培養的早期習慣是高效溝通。不管我們身處什麼樣的角色和行業,我們溝通的方式最能決定我們在他人眼中的印象,利用職業生涯早期的每一個機會磨練你的溝通技能,這不僅限於你說什麼,而且包括你怎麼說和在哪裡說。

要想真正出類拔萃,你就得成為一個能把故事講好的人。儘管並非所有人都有這樣的天賦,但通過刻意的練習,我們都有機會成為一個好的說書人。

在第一階段的某些時刻,你可以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社交聲望的建立中,即建立你在社交平臺和整個行業的聲望。你是否時常在影響行業的社交平臺上發聲?有沒有人受到了你觀點的影響?你的社交聲望可以通過參加行業協會、寫博客、演講等方法來建立,這些都是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和改善職業生態系統的良好途徑,你要首先確保打好堅實的基礎,要想辦法在自己的公司裡創造強大的產品、習得真正的專業技術,並享有良好的聲譽。

你需要在第一階段主動出擊,打造自己響噹噹的名氣。如果你經常這樣做,就會發現,機會還是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在職業生涯的前15年,你關注什麼、把精力放在哪裡、聽信誰的聲音、閱讀誰的文字,都會對你整個職業生涯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你的時間應該被投入到競爭力、經驗和關係的建立上。

只有大膽的嘗試,你才能發現真正的熱情、道路和目標,最終找到自己的甜蜜區。

第二階段:錨定甜蜜區

職業生涯的第二階段大約從踏入職場的15年後開始,它會帶來一些獨有的機會和焦慮:我能獲得多高的成就?我該如何找到下一步的方向?我如何才能不靠加班和毀掉自己的生活來擴大我的影響力?我該怎樣從第一階段打下的堅實根基中收穫紅利?

第二階段的核心任務,從“尋找甜蜜區”切換成“錨定甜蜜區”,這需要你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在自己的長板上,放大第一階段積累的技能,成倍擴大影響力。

你要不斷地問自己這三個難題:我擅長什麼?我愛好什麼?這個世界需要什麼?

在第一階段,我們關注的是培養專業知識、積累可遷移技能,以及成為某些方面的諮詢對象。在第二階段則要創造真正的差異,脫穎而出。一旦我們明白了什麼東西能讓自己與眾不同,就需要投入時間培養它,為它的價值歡呼。

精通一項技能的秘方就是意願和時間。因為我們的專注度決定了學習的深度。

精通的能力並不是遺傳的。如果我們願意投入高專注度和足夠的時間,就會精通任一技能。

在一項技能上達到精通大概需要10000小時,如果我們追求的是超級精通,那麼甚至需要20000小時。讓自己在這麼長時間裡沉浸在某個領域或某個問題中,就意味著不可避免的倦怠和沉悶。為了能撐過這些時刻,你就不得不愛上這個領域。你必須為有可能發現或發明某種新東西而感到激動萬分。不然的話,你就會放棄。沒有什麼精通或力量能離開熱情。

第三階段:優化長尾,發揮持續影響力

職業生涯第三階段,一般指50歲以後的職業階段,它可能會一直延續到你的85歲。這一段的核心任務是優化長尾,發揮持續影響力。

在第三階段最好的轉型方案是從一個“行動者”變成一個“建議者”,你可以把方向聚焦在諮詢、教育,慈善等領域。

對於大部分人的生活而言,工作是滿足感和幸福感的源泉。許多人認為,停止工作會產生一種失落感,即失去了身份、價值和貢獻的感覺。事實上,許多處於這個階段的人都保持著良好的健康狀況,這是一段充滿“積極智慧”的年齡。

職業生涯後期並不一定就得在壓抑中被人遺忘,或在退休的那天遭遇突然的打擊。合理規劃後的第三階段持續的時間超乎想象,而且回報也相當豐厚,關鍵就在於主動對這一階段進行永不懈怠的塑造。

第三階段並一定就是令人受挫的,它完全可以精彩非凡,就看你願不願意培養一系列有益的可遷移技能,在退休之前為自己的下一個階段鋪平道路了。客觀清晰地認清你的長板和愛好,在找到新的如意之選之前保持學習和試驗的意願,重新確定自己的期望。儘管薪水可能比不上全盛時期的水準,但這些美好的職業生涯會為你帶來其他強有力的回報:掌聲、敬意、個人成就感和改變世界的滿足感。

04

到底該如何迭代升級,避免職業危機?

回到本文開頭的案例中,在詳細的分析了阿蘇的所有情況之後,我判定,阿蘇需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甜蜜區”,然後再根據自己的優勢,找到真正適合的定位。

接下來,我為阿蘇做了幾項測評。阿蘇的非正式評估項目和正式評估項目都指向他具有典型的藝術型傾向,喜歡“天馬行空”,崇尚自由,討厭約束。相對於程序化的工作,更喜歡思想的激烈碰撞,不追求邏輯的合理性,最主要是能夠充分表達自己,形式多樣不拘泥。而阿蘇之前的監理工作需要的是踏實、細緻、耐心而不需要創造性,這份工作慢慢磨滅了他的工作激情。而在長達十年的職業生涯中,阿蘇居然從來沒有認真地想過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到底是什麼?

我給阿蘇做了生涯幻遊和成就事件分析,基本確定了他可以從事的職業方向。鑑於阿蘇家裡的經濟負擔,我鼓勵他可以先按照之前的工作標準繼續求職,工作穩定後可以考慮慢慢向自己感興趣的藝術設計方向切換,先選擇必要的課程學習,將感官興趣提升為職業興趣,並發展相應的職業能力,在專業上做深悟透,成為資深的設計師,以後根據情況可以選擇自己創業。

事實上,在我經手的職業生涯案例中,我發現,那些遇到職業危機的人,多半由於走在了錯誤的職業道路上,他們把工作僅僅視為謀生的手段,而不是一段職業生涯。

你不可能靠意念獲得職業幸福感,為了推動自己順利地走完漫長的職業生涯,你需要大量的職場燃料。費瑟斯通豪在《遠見》一書中指出:職業生涯中存在三種基本形式的職場燃料——可遷移技能、有意義的經驗和持久的關係。每一種對獲得長遠的成功都非常重要。

1號燃料:可遷移技能

可遷移技能是指你在職業生涯中獲取並擁有的各種基本能力。比如,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和說服的能力、幫助和求助的能力,以及你的情商和吸引人才的能力。

這些能力,無論你跳槽到哪裡,從事什麼樣的行業,它們都會長在你的身體裡,成為你勝任工作的得力幫手。

換句話說,一旦這些技能被你存進自己的燃料賬戶,就沒有人能取走它們。可遷移技能構成了職業技能組合的基礎。他們之所以可遷移,是因為你可以將它們從一份工作帶入另一份工作,從一家公司帶入另一家公司。你之所以必須獲得一些可遷移技能,原因在於,一般人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至少經歷12-15份不同的工作,而且在目前步入高中的學生當中,有80%的人將來會從事現在尚不存在的工作。

2號燃料:有意義的經驗

有意義的經驗結合起來可以讓你在職業生涯中既成為複合型人才,又很穩健。新的經驗會讓你離開舒適圈,建立新的職業技能。你的經驗多樣性,往往是決定了你的職業生態系統穩定性。無論是創業、跨國工作、志願者項目,還是一段電子商務的經歷,一系列有意義的經驗可以建立起更堅實的職業生涯。

3號燃料:持久的關係

持久的關係可能是最有效、最耐用的一種職場燃料了,包括了職業生涯中與你相關的品牌和人。它們共同組成了你的職業生態系統。

所以,經濟報酬真的只是工作價值回報的一小部分,它背後還蘊藏著巨大的看不見的價值,那就是你與周圍人的關係。

無論是你的上司,還是你的客戶,還是一些其他的同事,他們都有可能在未來,成為你的合作伙伴,而你過去所做的事情,除了獲得報酬之外,也是在向他們證明,你是一個靠譜的人。

每個職位都面臨著被取代的危機,人們都在拼盡全力應對一系列全新的挑戰。

其他人都在奔跑,你如果停下來,世界就會在別人的奔跑中換了樣貌。

常為工作擔憂,可光靠擔憂沒有用,用發展的眼光建立可持續的職業生涯,這才是應對危機的良策。

事實上,在那些具有頂層危機意識的人眼裡,危機就是對未來的先機。

關於本文:

作者孫瑞希,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中科院心理所在職研究生,NBCC美國諮詢師認證管理委員會認證全球職業規劃師/全球生涯教練,註冊人力資源管理師,國際職業培訓師,上海杉樹公益基金會大學助成項目導師/教練,瑞希企業管理(長春)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14年職場歷練,3年職業生涯諮詢實戰經驗,約1200例一對一生涯諮詢案例,用真實的案例告訴你不可不知的職場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