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的父母阻礙了你成功的機會

你聽過很多故事,知道很多道理,希望藉此找到成功的奧秘,但是這難於登天。

比如比爾·蓋茨,他之所以能夠打造出一個這麼龐大的商業帝國來,一是他天賦異稟;二是他生對了時代——那個時候是沒有多少人有機會學編程的,他碰巧有了無限上機編程的時間;三是他流足了99%的汗水,踐行了“一萬個小時理論”。

其實,你的父母阻礙了你成功的機會

當然,天才相對來說並不重要,音樂天才莫扎特也是花了一萬小時以上作曲,才把自己作成一流音樂家的。

那麼,如何扼殺一個天才?總的來說,毀掉一個天才有如下幾個常見辦法(可綜合使用)。當然其它辦法還有很多,這裡只寫影響比較深的幾點:


1. 馬虎的父母。

其實,你的父母阻礙了你成功的機會

一個真事,鄰居家的孩子智商特別高,但是由於媽媽馬虎,沒及時填寫學校發的表格,結果無法繼續上學,耽誤了孩子的青春。

哈代的小說《苔絲》裡,因一封信塞到了地毯下沒及時看到,苔絲的人生從幸福轉換成悲劇。這些自然主義小說裡說的偶然性因素,現實生活中並不鮮見,但也不是所有偶然因素都可以通過努力來改變。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成與敗,所謂必然因素,其實真是幾分打拼幾分天命,有可為有不可為。我們說認命是一種消極,可是我看英文中常說是“退休”(resigned to the fact), 或者說人變哲學變睿智了(I’ve become philosophical about it). 有一點這樣的心態,哪怕是作為一種調劑,也是可以讓我們的存在不那麼緊繃,以至於一觸即斷。

換言之,並不是說所有天才都是被人刻意毀掉的,有的純屬偶然。

其實,你的父母阻礙了你成功的機會


2. 官僚的學校。

其實,你的父母阻礙了你成功的機會

造出原子彈的歐本海默則比較運氣,他讀書的時候,想下毒把老師害死,事情敗露後,學校知道他是可造之才,沒有將其開除了事,而是送他去做心理治療,後來的故事就是歷史了。

浙江大學一博士,由於學校許諾待遇不兌現等等因素,得了憂鬱症,最後自殺了。學校其實是有很大責任,在人剛回來的調整期間,多作一些努力,幫人適應的。


3. 窮人的心態。

其實,你的父母阻礙了你成功的機會

我也是窮人出身,所以對此深有體會。

富人和窮人之間差距之所以越來越大,是因為窮人有時候在心理上自己矮化自己,而富人的孩子就有這麼一種張揚的心態,使得他們更為容易獲取發展所需的資源,但是一旦窮人扭轉這種心態,他們之間的差距就會消失,甚至逆轉。

我經常跟人推薦《布魯克林有棵樹》,希望大家別把它當文學,而是當一成長故事來看。我想讓讀者,尤其是家境普通的青少年看到,人窮的時候怎麼做人,怎麼把自己的人生一樣過得有價值有尊嚴而且還能前進。

其實,你的父母阻礙了你成功的機會

人生就好比打牌,你不可能總抓一手好牌,笑到最後的,常常是那些牌技比較好的人,而不是你頭一次抓了好牌的人。


4. 文化的禁錮。

其實,你的父母阻礙了你成功的機會

中國人數學好,一個主要因素是因為漢語中念數字所需時間比較短,符合人的短期記憶習慣。另外一點,是“水稻田文化”的影響,讓人知道一分耕耘一份收穫,多勞多獲。

而其它一些文化就有一定的禁錮性,比如法國農民到了冬天要去“冬眠”,非洲一些地方農民靠撿果子謀生,你讓他去種東西,他會說世上有這麼多白撿的果子,你種這些幹嘛?我不知道如今非洲接受援助是不是也是受這種文化的影響?

亞洲孩子有一些是水稻田文化下長大,所以能知道付出和獲得之間的關係。當然美國現在也注重培養孩子的“work ethics”。比如我們小孩回來就用一種美國信天游告訴我說:No bees no honey, no work no money. 歌詞大意是:蜜蜂百忙才成蜜,不去幹活哪來錢?


5. 短淺的眼光。

其實,你的父母阻礙了你成功的機會

有些人人生遭遇滑鐵盧,其實不是因為缺智商缺才能缺知識,而是缺眼光,不知道地平線那邊走過來的到底是什麼東西,所以只是跟著身邊人瞎起鬨,追趕他們追趕的一切,最終稀裡糊塗而暈倒。

世界上本無異類,只是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條件用好了,於是有了成功。

一些開始在智商上超凡的人,最後反成了平庸之輩。

智商就好比打籃球的身高,太低當然不行,可過了一定階段,其實並沒有多少差異。愛因斯坦之所以成為愛因斯坦,不是他的智商超過所有人,而是在一些父母送孩子讀流行的法律或者會計的時候,愛因斯坦沒有,結果他的智商被充分利用上了。

其實,你的父母阻礙了你成功的機會

說到這裡,請大家對著鏡子或者是轉身四處看看,看看有多少智商150的人,在做著二百五的事情?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收藏、分享~

你的任何想法,都能通過評論與我們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