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冰球隊梯隊選拔近日結束 公平起見聘請海外專家團隊

經過4天緊張激烈的角逐,本年度北京冰球青少年梯隊選拔工作近日正式結束。數據顯示,220位小球員參與其中。在今年的選拔中,考官對運動員們進行了滑行、傳接球等技術以及3v3、5v5等項目的考察。在和記者的交談中,美方教練團隊一致認為,打冰球並非一味追求誰滑得快,而是更加在意團隊配合。連續三年的選拔也讓北京冰球人才培養模式初步成形,在冬奧會進入“北京時間”之後,這樣完善的機制也讓更多的孩子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北京冰球隊梯隊選拔近日結束 公平起見聘請海外專家團隊

資料圖

參與選拔人數逐年增加

從2016年開始,北京市冰協每年夏天都會按年齡段進行青少年梯隊的選拔工作,具體分為U18、U15和U12三個組別。這樣的分組設計除了考慮到小學組、初中組和高中組這樣的“中國特色”之外,也實現了和國際的接軌。因為無論是美加還是歐洲的冰球強國,也會按照這樣的年齡段進行選拔。具體來說,今年參與的人數也較之前兩年有了進一步提升,達到了220人的規模。

為了避免在選拔過程中出現一些暗箱操作或者熟人介紹等情況,從2年前的第一次選拔測試開始,北京市冰協就邀請了來自芬蘭的教練團隊擔任評委,他們除了先期會設計具體的測試內容之外,還會全程參與到每個選拔的環節,並由他們最終給出選拔的名單。只有那些經過冰球強國教練認可的小球員,才能進入到3個不同年齡段的梯隊效力,這樣不但隊伍的實力得到了保證,而且整個選拔過程也是絕對公平、公正和公開。

今年,為了進一步提升評委的水平,冰協特別邀請了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男子冰球隊教練團為主要班底的5人專家組,他們中的大部分成員都有多年的帶隊選材經驗,儘管有些教練年齡不大,但多年的“上冰”經驗還是讓他們足夠培訓這些北京的冰球少年。對此,北京市冰協常務副秘書長邢寉表示,專家組見到這些孩子後確實發現了其中存在一些好苗子,而我們也會為那些最終入隊的小球員提供儘可能多的比賽機會,讓他們茁壯成長。

梯隊每年選拔確保“動態競爭”

和很多其他項目梯隊組建後陣容相對固定不同,由於冰球人才的流動性較大,即便每年北京市冰協都會組建3個不同年齡的梯隊,但其中的隊員組成卻都不盡相同。換句話說,梯隊每年都會進行一次整體“換血”,隊內的所有球員要想繼續在隊效力,就必須通過夏天的選拔,而如果因為狀態或者實力等原因遺憾落選,即便你是之前隊伍的一分子,那麼最新一期的梯隊中也不會出現你的身影。

這樣每年的實時選拔,最大的好處就是保證每個隊員都是靠真本事進入梯隊,而為了保證能夠在未來一年或者幾年時間裡,連續為各個級別的梯隊效力,他必將會刻苦訓練,來保證一個來之不易的位置。這種“動態競爭”對於現在的小球員們來說非常重要,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珍惜在隊內的每一堂訓練課和每一場比賽,雕琢自己的技術,磨練自己的意志。

競爭是殘酷的,但和過去兩年有所不同,今年當外教團隊宣讀完正式入隊的名單後,雖然還有個別想不通的球員掩面哭泣,但家長們來找冰協工作人員理論、去圍堵外教團隊的情況幾乎沒有了。因為隨著選拔的連年舉辦,參與的小球員和他們的父母更加清楚自己的水平,而記者在和他們的交流中得到的也更多是積極方面的回應:“沒關係,我們回去好好練,明年再來,進梯隊就是我們現階段的目標。”而隨著3支梯隊選拔的完畢,也標誌著北京冰球人才培養模式的初步成形,這樣的模式也給更多想要打冰球的小球員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冰協為海外參選者留名額

隨著冰球運動的逐步發展,很多有條件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儘早接受更好的冰球教育,初中甚至小學階段就把他們送出國。儘管他們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海外學習和生活,但每到7月份青少年梯隊選拔時,這些在世界各地的孩子都會回到北京,為了他們的夢想而努力。由於本次梯隊選拔面向所有在北京註冊的適齡球員,也就是說,無論是否在北京讀書,只要註冊地是北京,就有資格參加。

據瞭解,本次每支梯隊的規模固定在25人,不過對於那些在海外學習的小球員們,冰協特意為他們留有特別名額。對此,邢寉表示:“因為梯隊組建完畢後,每週都會有訓練,也會定期參加全市、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交流比賽,對於在北京上學的孩子來說,這肯定是沒問題的。但對於那些在國外的小球員來說,他們能趕上的比賽並不多,但只要他們獲得外教的認可,具備進隊的條件,梯隊就會為他們留有特別的名額,也隨時歡迎他們回家參加訓練和比賽。”

14歲的陳愷麟目前正在多倫多上學,5歲開始打冰球的他兩年前來到加拿大讀書,雖然和自己的家鄉相隔萬里,但是從前年開始,他每年夏天都會專程回到北京參加梯隊的選拔。去年,他就是U15組別的一員。在被問到大老遠折騰一趟到底值不值的時候,靦腆的他給出了相當堅定的回答:“我不願意錯過代表北京打球的機會,所以我每年都回來了,而且為了能在選拔中有好的表現,我在平時參加學校訓練時會加練射門和滑行。”像陳愷麟這樣的“空中飛人”在本次選拔中還有不少,用他們的話說,雖然旅途勞累,但一想到將來能代表自己的家鄉比賽,就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張昆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